讀中國震撼讀後感(一)
中國的發展有屬於自己的模式,這種模式並非完美,但其總體的成功還是令那些採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國家望塵莫及,而西方國家本身也因此而受到了震撼。
但在國內,由於種種原因,不少人對自己國家的崛起仍心存疑慮,他們對這種特殊的中國模式產生懷疑,甚至認為中國走這條道路,是死路一條。但事實上,《中國震撼》這本書告訴我們中國此刻的崛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這本書中,作者首創了「文明型國家」的概念。所謂「文明型國家」,就是擺脫了西方學者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對立起來的思維方法,能夠把這兩類國家的長處結合在一起的國家,這是他的創見。他認為,今日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種不同性質國家的崛起,是一個五千年文明與現代國家重疊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崛起。
與此相對應的,作者通過大量的事實說明陳述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個非西方國家取得過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對於這種說法,我深以為然。這不僅僅是一種振奮人心的說法,更是一種充分認識自我、是一種建立在在中國這個具有5000年文明歷史和 960萬平方公里廣闊疆域的與眾不同的華夏大國的國情分析和當前歷史階段分析的基礎上的必然結論。
「文明型國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們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未來也會沿著自己特有的軌跡和邏輯繼續演變和發展,並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這正是小平同志所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要義所在。
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不是轉型,而是一種創新——汲取別人之長但不放棄自己的優勢。中國既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同時又是「百國之合」。歷史上中國也是成百上千的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這種國家的特點,四個超級因素,人口、地域、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資源,有最大的市場,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統,有獨立的思想體系,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資源。
如果我們放棄「中國模式」,轉而照搬西方模式,我們的四大特徵、四大超級因素,很可能一瞬間就轉變成我們最大的劣勢,就是「百國之合」變成「百國之異」。「百國之合」的人口成為中國混亂動盪的溫床,「百國之合」的疆土成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國之合」的傳統成為不同傳統對抗的藉口,「百國之合」的文化成為不同族群衝突的根源。
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有多種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的政治精英、知識精英完全為西方話語捕獲,最終導致國家解體、經濟崩潰的世紀浩劫。
這篇文章中,首節的「不再誤讀自己」留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他總結了中國崛起這個不爭的事實。告訴國人,中國發展時至今日,我們已沒有理由缺乏信心。對於腐敗、環境污染、貧富差距這些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作者也沒有迴避,而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對比分析,告訴我們這既是發展中的矛盾,也是許多已開發國家還沒有解決的普遍矛盾。
與我們慣常思維不同的是,作者強調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再逐步解決困難。的確,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國人當下的問題,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對「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滿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難是要解決的,但需要一步步來。正是有了發展,才能有談下一步問題解決的資本。不肯定這一點,下一步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
過去承認中國落後是實事求是,今天承認中國的巨大進步也是實事求是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做一些未雨綢繆的長線思考,我們需要新的大國意識,需要自己的話語權,需要更加理性從容的國民心態。中國崛起至今日,我們應該確立自己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會是人類現代化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幕,這種國家的崛起對世界影響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國具有超大型的規模,在改變自己之後,就要開始改變世界。
讀中國震撼讀後感(二)
今天我想談談《中國震撼》這本書我的讀書心得。
這部著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動的事實回答了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中國問題".比如有人說,中國腐敗問題這麼嚴重,怎麼能崛起?在談論這個問題時,他講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腐敗情況後,又以親身的經歷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無論從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的國際組織『透明國際』的歷年報告來看,還是從我自己的實地觀察來看,與中國可比較的開發中國家腐敗程度都高於中國,儘管這些國家都採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又比如,有人說,中國的房價那麼貴,大學畢業生根本買不起房子,甚至連婚房都沒有,這能算國家崛起嗎?他寫道:"坦率地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已開發國家達到這種水平。電視連續劇《蝸居》引來無數國人對房價高漲的感嘆,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詞:『咱倆加在一起,都快70歲了,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這種話在瑞士這樣的已開發國家沒人敢說。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歲前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對絕大多數瑞士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已開發國家大多數民眾都是在租來的房子裡結婚的。"
這部著作,給我的又一個深刻印象是,強調了"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釋,所謂"文明型國家",就是擺脫了西方學者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對立起來的思維方法,能夠把這兩類國家的長處結合在一起的國家。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因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種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同性質的國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既學習了別人之長,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實現了一種對西方模式的超越。"個人認為,這個見解對於深刻認識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要求,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部著作,給我的第三個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國崛起的動力源泉。他認為,大量人口、民主體制等並不表示必然會帶來經濟騰飛。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而且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經濟上卻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的優越正是在於能夠有效開發人口紅利——通過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鬆,給予人們越來越多的經濟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設起高效率的資源利用機制。一方面,中國逐漸放寬管制、推動經濟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勵機制,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產生了強大的底層動力;另一方面,強政府的政治形式產生了巨大的資源動員力量,確保在轉型和發展過程中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張教授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中國人,你為什麼不自信".是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當今的時代僅僅是物質豐盈已經不能滿足綜合國力競爭的需求。很多時候國家安全的保障僅靠強大的國防力量是沒用的,更需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民族認同感和健康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張教授的著作為國人再一次"開眼看世界"提供了理論依據,促進了國人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脈搏,有利於辯證的看待自己的國家。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做一些未雨綢繆的長線思考,我們需要新的大國意識,需要自己的話語權,需要更加理性從容的國民心態。中國崛起至今日,我們應該確立自己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會是人類現代化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幕,這種國家的崛起對世界影響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國具有超大型的規模,在改變自己之後,就要開始改變世界。
讀中國震撼讀後感(三)
去年下半年在黨校輪順的時候,學校發了一本名叫《中國震撼》的課外讀本。首先是作者張維為先生的經歷鉤起了我讀一讀這本書的興趣。他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曾經做過鄧小平的翻譯,現在是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他長期生活在外國,遊歷了100多個國家,接觸到過形形色色的外國人。我期盼通過他的著作來解疑答惑: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中國的問題外國有沒有?怎麼樣看待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他沒有辜負我的期盼。
這部著作,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動的事實回答了國內外許多人關注的「中國問題」。比如,有人說,中國腐敗問題這麼嚴重,怎麼能崛起?在談論這個問題時,他講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腐敗情況後,又以親身的經歷寫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無論從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的國際組織『透明國際』的歷年報告來看,還是從我自己的實地觀察來看,與中國可比較的開發中國家腐敗程度都高於中國,儘管這些國家都採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又比如,有人說,中國的房價那麼貴,大學畢業生根本買不起房子,甚至連婚房都沒有,這能算國家崛起嗎?他寫道:「坦率地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已開發國家達到這種水平。電視連續劇《蝸居》引來無數國人對房價高漲的感嘆,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詞:『咱倆加在一起,都快70歲了,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這種話在瑞士這樣的已開發國家沒人敢說。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歲前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對絕大多數瑞士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已開發國家大多數民眾都是在租來的房子裡結婚的。」
這部著作,給我的又一個深刻印象是,強調了「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釋,所謂「文明型國家」,就是擺脫了西方學者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對立起來的思維方法,能夠把這兩類國家的長處結合在一起的國家。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因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種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同性質的國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既學習了別人之長,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實現了一種對西方模式的超越。」個人認為,這個見解對於深刻認識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要求,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部著作,給我的第三個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國崛起的動力源泉。他認為,大量人口、民主體制等並不表示必然會帶來經濟騰飛。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而且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經濟上卻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的優越正是在於能夠有效開發人口紅利——通過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鬆,給予人們越來越多的經濟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設起高效率的資源利用機制。一方面,中國逐漸放寬管制、推動經濟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勵機制,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產生了強大的底層動力;另一方面,強政府的政治形式產生了巨大的資源動員力量,確保在轉型和發展過程中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三十幾年中國經濟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總要回過頭去看一看已經走過的路及其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總要向前看一看前進的路上會有哪些困難和風險,這一前一後一看,各種各樣的議論包括質疑就隨風而起,有的人的頭腦里甚至出現了一些偏激的念頭。對於這樣的社會心態,既不必過度解讀,也不能疏於引導。讀一讀《中國震撼》,對於我們怎麼樣認識中國的改革開放,怎麼樣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怎麼樣認識中國的前進方向,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