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畫讀後感(一)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獲益頗多。《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我讀後不禁深深佩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書中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反思。《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書中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德行、理智、機敏、優雅、禮貌等。約翰?洛克認為,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品行個性,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是終身受益的事。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觀點。的確,對於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來說,有些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的態度、切合和針對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據讀後所想,下面就來探討一下教育應該養成哪些使孩子終身受益的優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這是對於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這是《教育漫話》卷首第一句話。約翰?洛克在書中主張,孩子應從幼年起就進行鍛鍊,反對嬌生慣養;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過戶外生活,多做戶外活動,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腳從而鍛鍊意志;飲食要清淡,多吃麵食,少吃肉膩食品,不飲烈性飲料;多運動、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氣等許多有益的、具體的見解。約翰?洛克把健康區分為身(身體)、心(精神)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礎條件。「凡是身體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因此約翰?洛克要求親職教育要充分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著力養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約翰
?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對健康的自覺意識,也包括科學地生活的常識。由此得到的啟示是,親職教育必須把保障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作為最基礎的環節,要採取科學的教育、培養態度和方法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幫助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學會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傾聽和表達,把握自己的情緒,學會緩解壓力,控制心態平衡的方法,學會理解和支持他人,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使孩子遠離心理疾病,發展健全的精神。這點在我們的社會社會生活中尤為重要。
二、習慣
《教育漫話》中約翰?洛克的見解是:「孩子因為年齡增長,自由便應跟著到來,許多事情他應信託自己的行動去應付,因為他不能永遠受人監護;只有你給他良好的原則和牢固的習慣,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應該注重的。」「因為一切告誡與規則,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實行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習慣可以在這裡是這樣,在其它情形下也是這樣。」 「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恆,更加簡便。」習慣是經多次重複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去自覺的行為方式。約翰?洛克認為,習慣的形成過程「是給予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之在兒童身上固定起來;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發生作用了。」這個見解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的言行、品質、個性,說到底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而已,好的習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亞里斯多德也說過「優秀本質上是一種習慣」。教育要著意養成孩子的好的習慣、優秀的習慣、形成將來成功的習慣。好的習慣很多,積極思考的習慣、謙遜的習慣、全力以赴專心致志的習慣、做事一絲不苟的習慣等。從小處看,仔細觀察的習慣、善於提問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預習複習的習慣、歸納總結的習慣、善於反思的習慣,甚至於約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習慣、嚴格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等。教育要努力發現和保護孩子在各個方面的優秀的行為,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
三、分享
分享意味著彼此共享,分享意味著相互理解與合作。《教育漫話》中約翰?洛克提出,教育要培養孩子與兄弟姐妹、與夥伴、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和快樂的品性。他說,「關於取得事物與占有事物,你要教導孩子,使他們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分給朋友,一點也不要為難,不吝嗇,使他們從小就從經驗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還得到別人的敬重與稱譽」。「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間來得更加和睦,更有禮貌,且同樣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兒童養成溫厚、對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種快樂,視為一種值得自豪的事。的確,使學生學會分享,可以使他們學會在關心、欣賞自己的同時,同樣關心欣賞他人,可以使他們有效地團結合作,有效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閉,學會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積極接納他人和換位思維的技巧。最終,「分享」的品性有利於他們畢生的健康成長。約翰?洛克多次強調,「分享」的品質要從小加以培養,「使兒童經過不斷的練習,便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給予別人而不覺為難。」「樂于贈予別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兒童的美德應「建立在大量與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東西去給予別人上面」。這些見解和教育要求無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別人,這是當前獨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當前我們的親職教育中,約翰?洛克所提到的這種「分享」品質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獨生子女的親職教育有著不可彌補的根本缺陷,那就是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會造成孩子的獨占性格,而缺乏與他人分享的寶貴經驗。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愛心,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人、同情人、愛別人的孩子必定會生出陰暗的心理,整個心靈人格也不會健全。因此,必須認真記取約翰?洛克的教誨,在親職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質的培養和訓練,父母應從小就在孩子的心田裡播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學會愛人,學會移情,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民主與合作,學會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分享快樂、分享情趣和其它經驗,從而使他們的個性保持健康和豐富。
我想,對於洛克的這些教育建議的價值。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不能低估和輕視。我們現在的教育中不就是缺乏這些方面嗎,關注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前我們時刻需要學習、反思,並為之不斷努力的工作重任。
教育漫畫讀後感(二)
讀了《教育漫話》我對英美等已開發國家的傳統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並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話》開篇就闡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體育教育思想。洛克認為「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種種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體強健的主要標準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堅決反對上流社會對兒童的嬌生慣養,主張身體鍛鍊自幼小開始。從兒童很小的時候起,就應多注意戶外活動,多注意呼吸新鮮空氣。洛克說:「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洛克認為,兒童的衣服不宜過緊,以免束縛身體,影響發育,衣著也不宜過暖,使身體習慣於氣候的變化,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腳、洗澡是鍛鍊身體的好辦法,可使衰弱者恢復健康,健康人增強體質。在飲食方面,應粗食淡飲,少食油膩、肉類食物,兒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麵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對於增進兒童健康和生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讓兒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應為兒童選擇堅硬的臥床,以鍛鍊其身體,如果讓兒童睡在羽絨被褥里,必會消融其體魄,這是「虛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與我們現在一些人採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長輩對他們呵護有加,在飲食、穿衣、日常生活上生怕出現一點差錯,教育的方法與洛克提倡的恰好相反。我覺得我們看了《教育漫話》後應該對我們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進行一個審視,不能說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應該有所借鑑,不要對孩子過於的溺愛。
讀到這裡,這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們的溺愛讓他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尤其讓我頭疼的是,他很調皮,愛看電視和玩電腦。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首先是減少他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在他感到無聊的時候,再介紹一些有趣的圖書給他,當然,一開始是一些純漫畫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選。慢慢地,他開始喜歡看書了,自己就主動拿出一些書來看,現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電視了,而且所看的書也由一開始的漫畫向一些知識型的書籍轉變了,他還經常把他從書上獲得的知識講給我聽呢!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顆愛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當,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畫讀後感(三)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於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這句話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麼也許會培養出更多的庸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麼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後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識到孩子要從小培養習慣,應從學初就讓學生明確班規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而我們在真正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採取鞭撻的方式,其實這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就此喜歡上應該做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無論是什麼事情,假如他不高興去做的時候,卻有人去打他,用惡言惡語去罵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時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於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料很貴重,裡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麼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