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黨的歷史讀後感(一)
讀這本《中國近代史》感覺並不像之前的歷史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像聽一個長者在述說著一個遙遠的故事一樣,既充滿遐想,又不失趣味和深刻。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覺民族復興道路的坎坷,真可謂是「亂世出英雄「,中國近代史跨越了封建制度、君主立憲制度、民主制度的三種社會體制,對於古老而守舊的中國而言,就像是一個高齡遲暮的老人要拚命奔跑著追趕一輛急速飛奔的蒸汽火車一樣,顯得十分力不從心,並且最後幡然覺悟,卻也只能望其項背,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襲來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只是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們背負的包袱過於沉重,卻還是一廂情願的把這種包袱當成我們封建王朝的資本。
封建的思想和封建的體制束縛著我們的民族裹足不前,自以為是的王朝終於在面對強大對手的層層武力打擊和主權被不斷瓜分、帝制權力不保的危機情況下,終於開始圖謀改變,但是頑固的士大夫階層和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不肯積極的應對改革與變法,導致很多有才能、有遠見的仁人志士不能被很好的重用,反而受到壓迫和排擠,最終這種封建勢力嚴重阻礙了我們民族的復興,種種變革的嘗試都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失敗了。
說實話,讀近代史其實就是在讀」恥辱史「,近代史從清朝後期到民國初年,中國的處境一直都是」外有列強,內有動亂「的窘境,外面有八國列強不斷的虎視眈眈,欲瓜分中國或者盤食利益;內有太平天國,義和團、匪拳,邪教、土匪,等等藩鎮割據勢力此起披伏,大清王朝軍事落後,政治昏庸無能、明君良臣少之又少,封建體制已經不能迎合開始近現代化市場和時代,中國的領導決策者又未能及時改革,戰爭頻繁,民怨民憤滿溢,所以各地各種藩鎮割據勢力和農民運動不謀自發的揭竿而起,最終導致大清王朝和封建體制岌岌可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覺得對於失敗的經驗教訓,需要總結,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我們才能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我們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發展。
從大的方向看,中國對外戰爭的失敗主要是在於兩點:第一,器不良,第二:技不熟。
器不良,主要是說,我們的武器軍備要落後敵人很多,無論是軍艦、還是槍炮,我們都遠遠落在了列強的後面,古語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們想打敗敵人,還是要先夯實最基本的基礎,在作戰工具上一定不能輸於對手。
技不熟,主要是說,我們的戰略戰術,實戰經驗方面遠遠遜色於敵人,我們長期的養尊處優,讓軍隊嚴重喪失了戰鬥力,俗話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留血「,但是當時大清朝軍事還是停留在」人海戰術「、」大刀長矛「十分落後的層次上,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工業革命時期的現代化戰爭上。最重要的是,官員腐化嚴重,軍訓軍政不強,軍心不穩,導致士兵沒有鬥志和戰鬥力。
但是從更深的層面分析,我們就會了解,近代屈辱史的最主要的根源不在於」器不良、技不熟「,或許在於我們輸在了文化和體制上。
在文化方面,這裡不是說傳統文化不好,而是說我們既沒有把傳統文化活學活用,也沒有很好的借鑑學習西洋文化,反而近代的八股文科舉制度的僵化不僅限制和扼殺了很多優秀並有主見、創新能力的人才,也讓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和所謂的精英階層都背負著嚴重的封建思想,所以士大夫對清政府的愚忠和守舊導致中國所謂的精英階層不會成為中國前進的動力,反而成為了中國勵精圖治,改革變法的最大阻力!
在體制方面(尤其政治體制方面),中國沒有及時改良先進的君主立憲制度,引進更多的民主制度,而是維持著陳舊的封建專制制度,這種統治制度已經嚴重不符合工業革命以後的時代了,日本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明治維新,開展君主立憲制的嘗試,開始全面接受西方的先進教育、文化、先進的體制和改革政策、包括利用拖欠的巨額外債脅迫列強來扶持日本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並且積極的在列強各國設立大使館,加強對外交流合作,這種兼收並蓄的對外開放政策使日本迅速的躋身強國的前列,才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進而導致列強隨後瓜分落後的中國,並且落井下石,簽下了很多不平等條約!
最後直到中國近代史上出現了很多從小就接受先進的西方教育的孫中山,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最終折服了千千萬萬中華有志青年的心,中國一夜之間封建王朝就被推翻,步入民國時代!
這本書上也有分析說:中山先生的青年生活有幾點特別值得注意:第一,他與外人接觸最早,十三歲就出國了。他所入的學校全是外國人所設立的,他對西洋情形和近代文化的認識遠在李鴻章、康有為之上。這是我民族一大幸事。(因為我們既然只能從近代化找出路,我們的領袖人物應該對近代化有足夠認識。)第二,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而且是長期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寶。但是這種方法不是一兩個月的訓練班或者速成班所能培養的。我們倘不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能了解為什麼中山先生所擬的救國方案是具體的,精密的,有步驟的,方方面面都顧到的,因為他的思想是經受過長期訓練的!
可見思維方法是如此重要,小則影響一個人,大則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中國的近代史的啟發,就是有形的軍備我們都是可以買,但是無形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才是決定事物發展走向的根本原因,一個民族同樣如此,一個不團結,價值觀不統一的民族如果不能解決自身的文化、思維、精神、信仰方面的問題的話,遇到任何一個外在的問題都會陷於各種內部矛盾和無休止的扯皮內耗當中,而不能共同團結起來一致解決外在面對的各種問題,說到這裡我想起了蔣介石的政策就是」攘外必先安內「,確實很有道理,只是有很多歷史學家把這句話」誤讀「了,其實一個國家就像一個人一樣,如不能先解決好自身的心理矛盾和內在問題,當外在的」意外「問題來了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自己先暴露出問題,而疲於應對所有的突發狀況!
最後一句話結束,我們都常說」修行故在修心「——其實治國何嘗不是如此呢?若每個人的文化和思維理念正確了,每個人都能生活在民主、民權、民生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變得包容開放、並且具有不斷顛覆、改變、創造、創新的文化意識,每個人都能更好的掌握自我命運、發揮自身作用的時候,這個國家自然也就有救、有希望了!
關於黨的歷史讀後感(二)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麼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後,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怨婦」心態,「潑婦」心態,和「情婦」心態。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現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於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了一種誤區。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可是,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麼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採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畫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於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關於黨的歷史讀後感(三)
大一的時候我們學習了中國近代史。雖然我在上中學的時候也學過歷史知識,但是可能是因為我們在那個時候還小的原因,我只是死記硬背。上大學以後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真正的社會,覺得學這些歷史知識真的很重要,這個社會,政治的問題真是太複雜了。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深感到我國近代史是太苦難了,深深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真的來之不易的。
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不能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了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資產階級的確有發展甚至成功的機會,但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最終沒能把握住。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卻能在相同的歷史舞台上脫穎而出,這就能說明中共所主張的馬克思主義最大程度上適應和迎合了當時中國的需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國門洞開,近代史的序幕也開始緩緩拉開。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兩千年的封建制度使農民和地主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兩大階級,它們也幾乎同時做出了行動。然而落後的生產狀況和落後的階級狀況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動。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情況,農民階段的表現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而後是19世紀末盲目排外、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們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達到改朝換代,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周期性農民大起義。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開始被無可抗拒地捲入資本主義占主導的新世界中,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這些農民運動仿佛成為一種無以為繼的歷史的倒退。
結合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主要考察近代以來發生的歷史巨變,我覺得把1840至1949年所經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作為中國的近代史,是符合中國歷史自身的規律和特點的。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開始了獨立地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國歷史越出了近代,進入了自己的現代時期。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前輩們的汗血換來的,我們不得不要學好歷史來積累經驗知識來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