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一)
三毛,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人,這裡的陌生指的是沒有讀過她的作品,兒時的三毛就是卡通片三毛流浪記中的卡通人物,中學只知道她是當代文學很有名氣的一個女作家,大學裡,很有幸在小甘的介紹下,看完三毛了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破天荒一次性看完一整本書。謝謝三毛,謝謝小甘,讓我領略撒哈拉靈魂。
對於一個看似平凡,柔弱無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我除了欽佩與羨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內心的震撼。我慢慢的閱讀關於她的點滴詞語,開始想像她的長相。,毫無目的述說著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裡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僕僕,肩上帶著月光,指甲裡帶著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她與你講著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於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裡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個故事裡穿插著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秘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聽她炫耀像個孩子一樣跟你講,跑到沙漠的垃圾堆里,尋找不同的東西,把他們改造成富有現代感的工藝品。聽她動情的跟你講沙漠裡默默工作著的啞奴,雙手捧出來的感恩與友愛,聽她淘氣的跟你講到政府公寓裡偷植物,聽她調侃的跟你講她與荷西之間的打鬧耍玩……三毛對於美好的東西,抱著熱烈的渴望與嚮往,對於厭惡的東西,她嗤之以鼻,口誅筆伐。她毫不掩飾,毫無造作,有著小女兒的嬌嗔,有著妻子的溫良賢惠,也有大女人般擋風遮雨的堅不可摧。
我想,最終讓三毛留在撒哈拉,並把那兒當成家的,一定是那個叫荷西的男子。他在知道三毛要飛去撒哈拉的夢想之後,默默地像公司要求調去撒哈拉分公司工作,默默地提前為三毛準備好一切,但當他張開雙臂說:marryme的時候,三毛一定再也沒有任何猶豫了吧。一個能安靜陪伴自己的伴侶。了解自己的伴侶已經多麼不容易,更何況荷西契合著她的靈魂,接受她狂浪不羈的夢,我雖然掌握著我生命小船的舵,但是在黑暗裡,替我掛上了那顆在靜靜閃爍的指路星,卻是我的神。他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在我心的深處,沒有懼怕,沒有悲哀,有的只是一絲別離的悵然。
毛和丈夫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條件艱苦,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著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她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要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嚮往的不僅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我嚮往的還是三毛對生活的那種態度,還有她生活的狀態,我覺得她很幸福。
這樣更加讓我覺得有必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大學,不想自己錯過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最好的機會。我是真的想去旅遊了,我希望我們能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記得我們曾經走過一樣的路,分享過最美麗的風景。我想像著我們背著旅行包站在廣袤的大地,鏡頭拉得很高很遠,這樣的我們就顯得很渺小,我想像著這樣的畫面;我想像著我們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間,感受著真實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登上六盤之顛,領略大西北之雄渾,俯瞰寧夏平原之坦蕩,我想像著我們登長城那種痛苦卻也暢快淋漓的樣子,我繼續想像,想像異域風情,想像海闊天高。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二)
三毛,一個清朗明媚的女子,一個多情文藝的女人。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嚮往撒哈拉沙漠,也對三毛和荷西多了幾分欣賞。
荷西: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學要念,還有兩年兵役要服,六年一過,我就娶你。荷西做到了,三毛也等到了。再想想現在,莫說等待六年,就是在一起十年,也會因為現實的種種而分離。
三毛:如果有來生,你願意再娶我嗎?荷西:不,我不要,如果有來生,我要活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三毛打荷西,荷西說:你也是這樣想的,不是嗎?三毛說:還真是這樣想的。既然下輩子不能在一起,我們就好好珍惜此生的緣分。真實的想法比現實中那些花言巧語要真誠的多,莫說緣定三生,此生若真心對自己所愛的人,寧願來生不見。
在這本說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你傷害了我的驕傲。這是撒哈拉人經常對三毛說的話,只因三毛揭穿了他們的貪婪和懶惰。每個人都是有尊嚴和地位的,但首先是自己必須尊重自己,撒哈拉人的習俗塑造了他們的性格。
她可以在乎吃穿,也可以不在乎房子的外表,但她一定要親手打扮自己的房子,他們用了一年將自己的房子裝扮成沙漠中的博物館,他們住在其中,賞心悅目,猶進仙境。
她明白世間的疾苦,懸壺濟世,做了一名略懂醫術的醫生,拯救了很多在痛苦中掙扎的人,這種大愛並沒因撒哈拉人的性格而改變,因為她對這片土地已經愛得深沉。大愛無疆,這是她內心真實的寫照。
她勤勞勇敢,用心撐起了一個美麗的家。只有荷西明白她喜歡什麼,當荷西深陷泥團,就要喪失生命時,上天還再考驗三毛,三個流氓路過並沒有幫助荷西,反而對三毛不軌,此時的三毛是勇敢的,是智慧的,她並沒有屈服上天的殘忍,而是勇敢的接受挑戰,最終他們活下來了。而這就像一部電影,他們雖然是演員,卻不知道故事情節,完全要自己應對一切,事實上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
那一年,她在沙漠上開了二人飯店。三毛不喜歡做飯,卻喜歡做菜,而且很用心。每天給荷西做著大陸的菜,二人歡聲笑語,使本寂靜的沙漠增添了聲色。
那一年,她在沙漠上考取駕照,早已聽慣了三字經(他媽的),卻不見聲色,只因她明白沒必要和不在乎的人生氣。
那一年,她收到母親的回信,小時候害怕老師,長大害怕母親的她現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親人。面對生死,她很坦然,也無所畏懼,所以她說寧願父母比自己先走一步,因為她明白生者的痛苦和思念。
她愛美卻不追求完美,熱愛生活卻知生活的不盡如意。看到十歲的姑卡就嫁人了,並且結婚當天如此虐待姑卡,即使那是他們的習俗,三毛也看不下去了,她看到的不是姑卡一人的悲哀,而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三毛的超俗,荷西的幽默,從此沙漠上多了一對有情人,而這也是唯一的。
他們改變了沙漠,也因沙漠而改變。此生若有情有時,定然也循著他們的足跡感受一下他們當年的生活。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三)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她是中國80年代著名作家之一,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台灣著名學者柏楊先生也曾公開推崇三毛的文學作品。三毛的作品通俗易懂,文字深入人心,她以其明朗的寫作風格風靡一時,是中國文學史上成就突出的一位女作家。
三毛一生坎坷波折。她少年時叛逆不拘泥於世俗,曾一度退學,在母親的教導下熟讀了中國古代諸多文學著作,奠定了紮實的文學基礎。25歲漫遊歐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4七月,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雍結婚,生活穩定下來並開始大量的文學創作。1979年,荷西意外去世,給三毛造成了極大的心靈創傷。後遊歷了中南美洲。1991年因病去世,年僅49歲。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與荷西結婚初期進行創作的作品,作品風格明朗歡快,她以生活為創作源泉,內容平實不浮誇,且耐人尋味,讓人不得不佩服三毛的寫作功底之深厚,雖是單調艱苦的生活環境,在三毛筆下栩栩如生,趣味橫生,不得讓人產生嚮往之情。
因為本書是三毛前期的作品,風格與《雨季不再來》、《萬水千山走遍》等後期作品截然不同。因為丈夫的去世,三毛受到巨大的傷害,對萬事冷漠淡然。讀後期作品時,書中撕心裂肺之聲不斷,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只能閱讀著她的痛楚,卻無法體會了解三毛內心與世界的決裂。三毛亦是孤獨的,她清高自傲,唯有荷西能讀懂她的世界,可上天卻硬生生的搶走了荷西,這對她是何其殘忍!
《撒哈拉沙漠》由18篇獨立文章組成。《結婚記》描寫的是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婚時的趣事。由於他們分屬異國,結婚手續相當繁瑣,在漫長的三個月的等待後,他們在法院眾人的祝福下簡單成婚。沙漠條件相當疾苦,他們的新婚禮物就是一個奶油大蛋糕,三毛為此還驚喜不已。我們不禁要佩服三毛的勇氣,對物質生活無欲無求,只願按著自己的願望自由生活。我不禁反思,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如何能保持一份對生活平靜的心態呢?所有的道理我們明了,但卻很難做到那份淡然,也許只有在歲月的歷練下,我們才會慢慢明白生活給予我們的超然於物質的意義。
《娃娃新娘》是一篇描述沙漠婚禮的、具有對野蠻文化強烈控訴的文章。姑卡是警官汗地的女兒,剛滿十歲卻是已經快結婚的人了。婚禮共舉行六天六夜,雖然是重視的,但因為他們無知落後,家裡仍舊是骯髒混亂的,姑卡也沒有洗澡(撒哈拉威人基本都是幾年不洗澡的),裝扮了一身的假珠寶。迎親開始了,新郎和一群年輕朋友衝進房間,上去抓住姑卡的手臂往外拖,姑卡拚命的掙扎哭泣,卻沒有幫助她。當然這只是習俗,反抗越厲害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婚禮的高潮就是洞房了,房間裡不斷傳出姑卡的哭叫聲,直到新郎拿著一塊染著血跡的白布出來時,大家就開始歡呼起來,在他們看來,結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看得出來,這兒的習俗落後野蠻,卻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去改變它,想來這是件多麼悲涼的事情啊!
《愛的尋求》是一段催人淚下、發人深省的一個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是老實巴交、心地善良的沙侖。他在阿爾及利亞認識了一個女騙子,卻瘋狂的愛上了她,女人以結婚為緣由騙去了他全部的財產並失蹤不見,可沙侖仍在小鎮阿雍苦苦等待她的到來,直到沙侖收到她的來信,要他速速匯去十萬西幣才能與他會合,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個騙子,可沙侖一心等待他心愛的「妻」。他為了湊齊這十萬塊,白天在商店幫忙,晚上到麵包店打工,每天只能休息三小時,一個月下來,他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最後沙侖不得不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他選擇了飛蛾撲火式的堅持,他偷走了商店的錢財離開了沙漠徹底失蹤了。也許他是尋他的妻子去了,也許他去了一個讓他不再傷心的地方,只是不管怎樣,我們都希望他幸福,因為他真誠的對待自己的愛情,即使很迂腐,很可笑,更多的是我對他的敬佩。
對於咒語、巫術這些我是不太相信的,但讀完《死果》,我不得不敬畏這些我一直認為是「荒謬」的巫術。()三毛因為無意中撿到了一條項鍊,她以為是別人丟掉的,於是打理一番戴在身上,僅僅是半個小時後,三毛身體出現了巨大的不適,疼痛侵蝕著她生存的意念,荷西將她送至醫院,醫生卻未發現異樣,直到鄰居汗地偶然看見她脖子上佩戴的項鍊,他驚恐的讓荷西將那項鍊扔掉後,道出其中緣由,原來那項鍊不是普通的項鍊,它被下了最毒的巫術,它的特點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直到取了性命。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對於這種詭異的古老巫術咒語我們這些現代人還真的一無所知,科學廣博無邊,卻也解釋不了這奇怪的現象。於人類來講,自然本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我們要做的探尋永無止境,有時候會因為無知褻瀆了神明,那必然打破某種生存自然規律,後果將是不堪構想的。
《啞奴》講述的是奴隸的故事。三毛被邀請到撒哈拉威一個極有錢的財主家做客,席間她注意到幫他們烤肉的小男孩,小男孩聰明能幹,當三毛得知那是財主家的奴隸時,她留下200塊給小男孩。幾日後,男孩父親來到三毛家感謝她,雖然父親是個啞巴,但非常謙卑懂禮貌,懂得一些星象知識,三毛非常友好,和啞巴交了朋友。在以後的日子裡,三毛和荷西總是幫助啞巴一家的生活。直到一天,啞巴要被主人賣給其他人。臨走前,人群中三毛塞給啞巴一條毛毯,啞巴瘋了似的沖回家裡,大家都以為他要逃跑,可他只是將毯子蓋在妻子和三個孩子身上。望著啞巴遠去的車,三毛的淚無聲的流了下來。三毛她非常同情勞苦人,所以這些人在她的作品中常出現。在三毛的眼中,他們貧苦但不低賤、無知但不愚昧。相比較於那些富裕、自以為是的撒哈拉威人,他們有太多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
《哭泣的駱駝》是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主人公巴西里、魯阿、沙伊達。巴西里是撒哈拉威游擊隊領袖,魯阿是他的弟弟,沙伊達是醫院護士,她是巴西里的妻。撒哈拉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於摩洛哥要瓜分撒哈拉威,儘管西班牙答應撒哈拉威民族自決,但他們還是堅持要獨立。因為巴西里的身份,他和沙伊達的婚姻是個秘密。在那個落後的沙漠裡,沙伊達是個遭人歧視的護士,因為她常和男人說話,從來不蒙面。沙伊達的美貌更是遭人妒忌,她一直受到阿吉比等人的騷擾。摩洛哥宣布向撒哈拉威進軍,戰爭緊急關頭,巴西里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小鎮看了沙伊達一眼,卻遭奸人告發,在回去的路途中被摩洛哥軍隊擊斃,隨後沙伊達被捕,在駱駝屠宰場,阿吉比等人當眾撕扯沙伊達的衣服,這時魯阿像一頭憤怒的豹子從人群中衝到沙伊達身旁保護她,沙伊達大叫懇求魯阿殺死她,就這麼混亂的情形下響起了兩聲槍響,人群沉默了,只見沙伊達和魯阿的屍體躺在地面上。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巴西里和沙伊達忠堅的愛情穿插在戰爭這條主旋律中,讀罷讓人盪氣迴腸。巴西里是個英雄,為了民族的獨立放棄了唯一的愛情;沙伊達是個堅強美麗的女人,她不畏世俗偏見,落落大方的舉止,最後以一死保住了對巴西里的忠貞;魯阿亦是條漢子,他勇敢正直,以默默的行動保護著沙伊達。他們都去了,可他們的故事在,他們的精神在,他們的靈魂亦得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