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一)

三毛的書最開始是從她的《溫柔的夜》開始,從原本有規律的一天看幾篇,到徹夜通宵達旦,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淚濕衾被,繼而拾起了《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這個以前陌生而又熟悉的人,而今,卻是伴在床邊,夜夜夢中追尋的人。有人說,三毛,引起了一番流浪文學,橫掃華夏。我想,也是,這個女子,不同一般尋常女子,幼時很皮,小時不喜上學,卻愛閒書,長大後卻又像兒時一樣不按牌理出牌,逃離到沒人知道的遠方,繼續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最終,又以自殺結束生命。真是令人感嘆啊!在安逸生活中待久了的人總是會覺得生活沒有激情,想去遠方流浪,但是,往往總是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因為我們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流浪,要拋棄多少,克服多少,告別多少。而我們早已是溫室中的花朵,可觀不可動。只有,三毛,隨著荷西,搬到西班牙,移到撒哈拉,遠離富足的故國,定居貧乏的沙漠。單是這份勇氣,足是令我們欽佩。想起那些散發體臭的撒哈拉威人,那乏水的沙漠,那圍著墳堆和垃圾般的小家,三毛卻未曾抱怨,甚至還苦中作樂。她稱自己和荷西為素人漁夫,為了節省生活開支而去捕魚,卻不懂賣魚,一頓飯又把賺來的錢花去,白忙活一場了,卻只是笑笑。把魚送人時,她說,友情也是無價的財富。她在沙漠裡授醫,教學,總把生活用品送人,把家居打扮得如詩如畫,把冬粉叫做「雨」。總是說荷西很傻,隨意帶沙漠裡的孩子遛圈弄得髒兮兮的回來,可是他自己呢,看著也不聰明,總是開著車隨意在沙漠裡撿些路人,每次都被人家弄得很痲煩,也總抱怨,可是每次卻總還是讓路人搭她的車。這樣一個心胸寬廣的女子,才配與荷西相愛。

每每看到荷西和三毛的愛情,總是讓我感動落淚。若有一天荷西去了,三毛必是痛徹心扉。三毛總是淡淡的說,若是有危險,那也是命。可是她自己卻可能比自己了解的還要愛荷西,她的自殺很大部分因為荷西。當別人都在懷疑她稀奇古怪的想法的時候,只有荷西相信三毛真的會這麼做,並且為她做準備,和她一起去到她想去的地方。他們的婚禮,是三毛想要的那種,簡簡單單的,舒舒服服的,沒有累人的繁文縟節,也沒有應酬不斷的筵席,只有他們兩個人,在主與證人的見證下,答了「好」,交換戒指,看場電影,過過在沙漠裡稍微奢侈的一天。荷西和三毛的愛情,平淡又難求,文化間的差異從來不成為他們間的問題,令人欣羨。若有此夫,婦復何求。

以我之手,總寫不完三毛之事。她的浪漫,她的瀟灑,她的真性情,她的勇敢,她的睿智……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二)

打開頁面,找到《撒哈拉的故事》。細細品讀三毛在撒哈拉的趣事。

本書記敘了三毛定居在撒哈拉的種種趣事,書中洋溢著三毛對沙漠的熱愛與執著的追求。

本書字裡行間透露出撒哈拉人獨有的風土人情,使讀者如置身在一幅撒哈拉風情圖中、穿梭在三毛細膩的文字裡,感受撒哈拉的美妙之處。

三毛是個十分熱愛沙漠的女子,她拋棄了大城市裡的繁華生活,毅然來到撒哈拉定居,去實現她的夢想。可當她帶著丈夫興高采烈地來到撒哈拉時,迎接她的只有黃色的沙土、貧瘠的土地、

簡陋的房子——狹窄簡陋、沒有家具、天花板上還有一個大窟窿。而她們並不為此而退縮——她們一起動手裝修房子、用裝棺材的箱子做家具、巧用鐵皮自制風燈……使得她們的房子成為了撒哈拉中的宮殿,引得人們嘖嘖稱讚:「你們創造了羅馬」,三毛的心靈手巧為她的沙漠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在這片沙漠中,她們發生了許多趣事——在《撒哈拉的餐廳》中,三毛以冬粉的三次吃法,引得憨厚的荷西不想吃他的老本行——西餐,只想光顧她的「中國餐館」了。當看到荷西把冬粉誤認為是鯊魚翅、把海苔誤認為是藍印紙時,我終於忍不住,大聲笑起來,心裡想:「她們在撒哈拉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在《懸世濟壺》中,三毛當起了沙哈拉威人的「非洲巫醫」,而荷西卻極力反對,()認為她是自找痲煩。然而,三毛的醫術卻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藥到病除。當讀到三毛對荷西說她用指甲油幫人補牙後,荷西被嚇的頭髮都立起來時。我又忍不住笑了,「這沙漠的故事可真有趣」。可有時,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並不都是以開心的結局收場的——在《荒山之夜》裡,荷西不慎掉入沼澤,三毛好不容易才搬來救兵卻差點慘遭侮辱,最後,三毛急中生智,救出了荷西。在《死果》中,三毛因帶上被詛咒的符咒而中邪,荷西不顧一切的救她……先不說她們有多麼情深似海,也不說她們為對方不顧一切,單是看到這個情節就令人感動萬分了……

三毛與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下去,雖然生活平淡、簡樸、十分貧困。但她們卻是非常快樂,因為她們知道,物質上的貧困沒什麼,精神世界的豐裕才是真的好,精神世界是不能用物質換來的。她們心裡這樣想:「平平淡淡過生活,認認真真去做事。莫愁今生無富裕,精神豐裕才可貴。」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三)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有趣的書。《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裡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歷程,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這本書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裡,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難以想像,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從她的小說中,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像她在沙漠裡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像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裡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在艱難的日子裡,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痲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著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人們常說,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閱讀她的書,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著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裡,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裡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