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蘭讀後感(一)
二月蘭,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小花,是如此的平凡。而《二月蘭》一文的作者──季羨林老先生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二月蘭雖然渺小,但它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它每次開花時以多勝,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坡、湖邊,只要是有空隙的地方,都是它的地盤。它在盛開時,氣勢非凡;它在凋謝時,無聲無息。它的生死都有其自然規律,沒有眷戀生,也沒有厭惡死。二月蘭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人類學習呀!我們人類過於貪婪,為什麼就不能像二月蘭這樣超然、豁達呢?我們應該保持著淡然的心態呀!
季老先生的人生歷程也很坎坷。他先是失去了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然後是在十年浩劫中,被打成「反革命」,成了「不可接觸者」。而二月蘭兀自怒放,笑對春風,紫氣直衝霄漢。二月蘭給了季老先生許多勇氣和動力。
二月蘭親眼目睹了季老先生的一生。世事滄桑,於它如浮雲。我們人類就是要學習二月蘭的這種精神──以不變應萬變,用平常的心態去看待生活。
二月蘭讀後感(二)
最近很忙碌,我慢慢地開始有些厭倦生活。於是我走進圖書館,慢慢把心沉靜下來,拿起最心愛的散文,突然想起老師說的散文有「形散神不散」的精髓,我就找了一篇季羨林的《二月蘭》,無心的翻閱卻使我找到了生活的涼茶,我喝著,品著,二月蘭的芬芳竟然讓我重新看到了一線生活的曙光。
在說這篇文章之前,我得說文章的作者。
這篇文章選自季羨林的《懷舊集》,作於1993年。季羨林是一位國學大師,曾被看作是「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二月蘭已經看過一遍了,怎樣說呢,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感覺情緒有點糟糕,甚至會有憤怒,正因這個故事的整個背景就是一片灰暗的;苗老師筆下的這個槐花鎮的中學,校長、教務處主任、政教主任、普通的公辦教師和代課老師,這麼些個人物,幾乎就沒有一個好人,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貪婪妒忌、內心陰暗、習於算計,還有那些學生,那已經完全超出所謂的青春叛逆所能形容的了,欲望、肆無忌憚、無所不為,尤其是學生的這些描述,會讓我不自覺的想要反駁和辯解,大概是同樣從小鎮裡長大的90後的緣故;我無法想像這樣一個鎮子,到底該是怎樣樣的一副情景。
很多描述過去那些個年代的書,看完之後,都會給人一種用心或反思,儘管有很多的苦難,有很多的黑暗,但是必須必須也會有用心向上的正能量在與之對抗,就算是正不勝邪!!
而苗老師的《二月蘭》確實是讓我感覺極端化了、誇張化了。
二月蘭讀後感(三)
《二月蘭》是季羨林先生的托物寄情之作。先生以他豁朗明達的心胸、平朴簡約的文筆,給讀者講述了一個洋溢著淡淡二月蘭花香的人生歷程故事。
本文主要透過作者回憶一些與二月蘭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自我失去的親人的無限懷念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笑對人生冷暖,生活中體驗悲歡真情的人生感悟。作者用擬人、誇張和摹色手法,描述了二月蘭隨著春風的召喚,兀自淋漓盡致的怒放,紫氣直衝雲霄。它堅強地開著,不管世事變遷如何,一如既往地在春風招搖中笑對人世沉浮。二月蘭的一「怒」,紫氣沖雲霄,一切順其自然,就應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沒有所謂的悲和喜……然而,移花於情,作者的記憶開始打開。()
天地雖寬,陽光雖普照,作者卻依然感到無邊的寂寥與淒涼。二月蘭的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性格,與作者的處境構成鮮明的比較。花倒是能笑對春風,而作為人呢?於是結尾有「我問三十多年來親眼目睹我這些悲歡離合的二月蘭,她也沉默不語,兀自萬朵怒放,笑對春風,紫氣直衝霄漢。」又是作者對二月蘭這一形象的提煉,到達了頂峰。在性命的逆境中,身邊的事物慢慢消逝,親人的離去,導致作者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思考:悲中有歡,歡中有悲,悲歡交織難辨。文章以二月蘭貫穿全文,反覆描述二月蘭,強化了感情,表現了二月蘭在逆境中巍然屹立,一切順其自然,遇事泰然處之的品質和寄託了作者的理想人格和提醒人們體驗悲歡離合的人生境界。
讀完此篇,我沉思了很久。對於咱們這個時代的青年,情緒大起大落,應對人生的跌宕起伏更是虛弱得像一根牆頭草,沒有毅力,沒有理想,甚至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咱們為何就不能像作者筆下的二月蘭一樣,不管外界如何,咱們都活出自我的個性,用堅強的意志笑對人生起伏。而當咱們在社會的逆境中無法逆流之上的時候,咱們能夠回到家,去尋找一份溫情,去修補自我脫落的羽翼,待一切都準備就緒時,咱們就能夠像二月蘭一樣,一怒沖霄漢,實現自我的人生夢想。
寫到此,不僅僅又讓我想到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話:「咱們每一個人都就應像樹一樣成長,即使咱們此刻什麼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我成長起來。」而那顆能夠長起來的種子,它必須也具備了二月蘭遇事泰然處之,在逆境中笑對春風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