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二月蘭讀後感(一)
始讀季羨林的《二月蘭》,我被季老筆下的二月蘭深深地震撼了。在文中,季老極盡讚美之能事,對二月蘭的長勢,進行了傾情渲染:「 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致,氣勢非凡,紫氣直衝雲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了。」「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仿佛發了狂,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的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衝雲霄」。
這那是花中的「灰姑娘」,這分明是花中之魁,花中之偉丈夫!
古人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季老在耄耋之年,對 「我的二月蘭」的愛憐和情結,源於對嬸嬸 「老祖」和女兒「婉如」逝去的追憶和思念,源於對家庭曾經的祥和、溫馨的不再,源於「十年浩劫」,「 是非顛倒,人妖難分」「雖處人世,實為異類」「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非人摧殘。
季羨林是譽滿世界的學術泰斗,他對中印佛教史獨到的研究,對世事、人生的參悟,在《二月蘭》裡得到了印證:
「東坡的詞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是花們好像是沒有什麼悲歡離合。應該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己無所謂什麼悲與喜」「天運轉動,否極泰來」。
作者借用東坡的詞,和二月蘭花開花落自然之理,托物言志,詠物抒懷,袒露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字裡行間充滿了深沉的哲理和禪機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凡事順其自然,遇事不為它動,處之泰然。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莊子,想到了鮑鵬山的《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鮑鵬山在《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一文里,分析了莊子思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不妨學學莊子的主張。
莊子生活的時代是個戰亂頻仍的時代。人世間的種種荒唐和罪惡讓莊子無所適從,亦無可奈何,他感到極度的痛苦、憤怒和絕望,所以,他以極端的荒唐、怪誕、孤傲、偏激的個性來對待人事。但是,莊子的精神世界又是矛盾的,他心腸很熱,對人世,人類無法釋懷,不能忘情,現實和人性的衝撞與無奈,迫使莊子選擇了徹底否定現實,和現實徹底決裂的人生態度——出世。
《秋水》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千歲矣。王中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莊子拒絕為官治國,順其自然,逍遙終生,在戰國時期,不失為一種修身養性,潔身自好的出路;在今天,當我們個體生活、事業遇阻,深感無路可走的時候,莊子的做法的確不失為一種調節心理的好方法。
但是,應該指出的是,「出世」,只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決不能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流,我們需要的還是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否則,國運難以昌盛,小康難以實現。
二月蘭沖天紫氣的描寫,是季羨林坎坷人生的寫照,是季羨林不畏強權,堅持自我,無私無畏人格魅力的寫照。
願二月蘭的精神,光照人間。
季羨林二月蘭讀後感(二)
二月蘭,是燕園裡再平淡無奇不過的小花,卻也是陪伴季老幾十載的老友。然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光流轉,花還是那樣的開,人卻是月月年年都不同了。季老說,花本是無情之物,只不過是人有情,卻偏偏要安在花的身上。人說「淚眼望花花不語」,而這花若是真的說話了,豈不是嚇壞了人?
我敬慕季老,一位真正的國學大師。無論治學還是自身修為,都深深令人折服。當年驚聞季老去時,我長嘆「老一輩的大師逐漸遠去,新一代的人才也未見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仍扼腕深有此嘆!
季老的文章,平和,質樸,打動人心。人如其文,他必然也是這樣一位謙和的老人。他只不過是通過燕園裡的二月蘭記錄了一些生活瑣事,卻讓我看到了他坎坷的幾十年,曾經的悲苦,如今的悽然。當初是時運不濟,如今是晚年蕭條。他由一個「不可接觸者」變成了「極可接觸者」,本是可喜,但至親遠去,又極可悲。如今他心中無悲,無歡,只有悽然。
讀了這篇《二月蘭》,我竟有些釋然。季老字裡行間流露的從容深深打動了我,我知道自己是想成為像他這樣這樣可敬可佩的人。我深愛這樣靜謐平和的文字,可如今卻時時懷著一顆功利的心去看不喜歡的書。我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卻認為是與現實的抗爭。
這篇《二月蘭》,是一位平凡老人回望歲月時的絮語。過去多麼激盪的情緒,到現在只是像涓涓的溪水,緩緩流進讀者的心田。我知道自己不需要對這樣一位老人報以同情,即便是晚年蕭然;他看淡了世事,坦然了自我,早已不為外界的人事所動。他的一篇文,便足以掀起我內心凍結許久的波瀾,像一陣春風,吹醒了我心中的湖水。如今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感謝,即使他走後許久,他的文字還能予我以啟迪。
季羨林二月蘭讀後感(三)
《二月蘭》是季羨林先生的托物寄情之作。老師以他豁朗明達的心懷、平朴繁複的文筆,給讀者報告了一個瀰漫著淡淡二月蘭花噴鼻的人生過程故事。
本文重要經由過程作者回想一些與仲春蘭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本人得到的親人的無窮悼念之情,也表白了作者在逆境中笑對人生冷熱,生涯中休會悲歡真情的人生感悟。作者用擬人、誇大和摹色伎倆,描述了二月蘭跟著春風的號召,兀自酣暢淋漓的盛開,紫氣直衝雲霄。它頑強地開著,不論世變亂遷怎樣,判若兩人地在東風招搖中笑對人間沉浮。二月蘭的一「怒」,紫氣沖雲霄,所有天真爛漫,應當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機,它們就消散,沒有所謂的悲和喜……但是,移花於情,作者的記憶開端翻開。
寰宇雖寬,陽光雖普照,作者卻依然覺得無邊的寥寂與悲涼。二月蘭的順其做作,泰然處之的性情,與作者的處境構成赫然的對照。花卻是能笑對春風,而作為人呢?於是開頭有「我問三十多年來親眼目擊我這些悲歡聚散的二月蘭,她也緘默不語,兀自萬朵怒放,笑對春風,紫氣直衝霄漢。」又是作者對二月蘭這一抽象的提煉,到達了高峰。在生命的逆境中,身邊的事物緩緩消失,親人的拜別,招致作者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思考:悲中有歡,歡中有悲,悲歡交錯難辨。文章以二月蘭貫串全文,重複描寫二月蘭,強化了情感,表示了二月蘭在逆境中巍然矗立,一切順其天然,遇事泰然處之的品質和寄予了作者的幻想品德和提示人們體驗酸甜苦辣的人生地步。
讀完此篇,我尋思了良久。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情感大起大落,面臨人生的跌盪崎嶇更是衰弱得像一根牆頭草,沒有毅力,沒有理想,乃至中流砥柱,亦步亦趨。我們為何就不克不及像作者筆下的二月蘭一樣,無論外界如何,我們都活出自己的個性,用堅強的意志笑對人生起伏。而當我們在社會的逆境中無奈逆流之上的時間,我們可以回抵家,去尋覓一份溫情,去修補自己零落的羽翼,待一切都籌備停當時,我們就可以像二月蘭一樣,一怒沖霄漢,完成自己的人生幻想。
寫到此,不只又讓我想到新西方開創人俞敏洪的話:「我們每一團體都應該像樹一樣生長,即便我們當初什麼都不是,然而只有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土壤旁邊,你仍然可能接收泥土的營養,自己成長起來。」而那顆可以長起來的種子,它一定也具有了二月蘭遇事恬然處之,在逆境中笑對春風的品德!()
我喜歡文學,也常常愛好投稿,但是很多稿子都像投進大海的石頭,一去杳無訊息,我時常都市很失蹤,偶然看到自己文章就感到到沉悶,於是就叫上友人去飲酒,到最後自己的文筆是越來越淺,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特性,也把自己投到了隨聲附和的信箱。實在,我們原來就不該該有那麼大的怨氣和抱怨,我感到作為一個人,要活在時期下,那麼他三十歲之前全部的成功放到人生的大舞台都不叫成功,三十歲從前的掉敗放在生命的歷程中來看都不叫失敗。因為人從一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受罪的工具,人們始終為不受罪或許少享福而盡力著,行進著,沒有逃走逆境的勇氣的,便平淡的在世,他的天空假如有顏色的話,那也一定是白色。
天下上沒有什麼能夠打垮我們,只有我們領有剛強的毅力,有一顆明智的心,在逆境中咱們揚帆遠航,在順境中我們逆流而上,把每次波折和艱苦都看做是人生走向勝利的磨礪,深信有朝一日我們必定可以直衝霄漢,看一世壯麗的煙花。
感激季羨林先生的《二月蘭》,感謝二月蘭生之漂亮,我會沿著二月蘭的花香英勇地向人生的目標一步一步向前走,不達目的覺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