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高三電影讀後感

《高三》是一部平凡的紀錄片。之所以獲獎,可能是它對於我們每個經歷高考的人來說卻是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帶給我們太多不平凡的思考。甚至讓我們更多的去關注他的人文和社會價值。一直以來對於拍攝紀錄片的導演我都是由衷的敬佩。因為這是一群在真誠說話的人,從這些人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關注,一種對表現進行深入探討的精神。現在因為節奏的加快,五花八門的東西已經迷惑了我們的眼睛,而對於掩埋在底下或其他某處真實的社會存在缺少了認識,而我認為這些頗有價值。

這部片子拍攝的是福建省武平縣重點中學武平一中2005屆高三七班學生在班主任王錦春的帶領下一年的緊張校園生活。94分鐘的紀錄片看下來,整個人都處在一種緊張的氣氛當中,又仿佛將自己帶回到高三那個火紅的年代。一部真實得無可挑剔的影像銘刻,反映了小城鎮高三學生最質樸的生活狀態。片子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對二年前的時光有種難以名狀的悸動。影片一開始呈現給我們的就是班主任在狼藉破敗的宿舍訓斥逃課學生的鏡頭,而且光線非常暗,運用了隱喻蒙太奇,暗示了高三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絕對是灰暗的一年。從高三歲月馬上切換到剛入學時軍訓的鏡頭,運用閃回蒙太奇向我們述說著一屆屆的可怕的高三在不斷得輪迴中。十八歲的青澀日記,用一個個連續蒙太奇向我們展現。開家長會的時候作者運用一個個家長臉部的特寫及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對比蒙太奇呈現給我們一批農民家長們對教育的一種無知與無奈。好多次出現學生佳燕的心理蒙太奇,作者將她的獨白用特別的剪輯和一些畫面結合在一起,產生聲畫分立的效果。還有作者以一種隱喻蒙太奇的方式拍攝到三次出現的入黨積極分子會議,極力表現出中國學生處於怎樣的思想教育之下!帶有一點諷刺性!對於教室里學習氛圍的表現作者是用了俯拍、重複蒙太奇,多次展現學生學習的壓力。在該紀錄片中作者主要以參與互動式的方法採訪到了四個學生及其家長,多次運用到交叉蒙太奇和切換蒙太奇以及連續蒙太奇的方式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片中很少的幾個家長單獨的鏡頭裡,都能體現出父母親對子女的期望及關懷。一個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學費要二千多元,那也許是父母親幾年的積蓄,但父母都是堅定地支持子女上學,只要子女願意學習、只要子女能夠走出去,這些父母都是砸鍋賣鐵、變買家產都在所不惜的,大概是中國落後的農村的普遍現狀吧!家長都把自己當年沒能實現的理想或願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甚至把整個家庭的期望都加在子女身上,這樣孩子們能沒有壓力嗎?因此片中有些同學在壓力下,產生了厭學、退學的打算,或者是自我壓力太大,高場心情緊張,發揮失常。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高考對中國人的人生影響太巨大了。片中也涉及到校園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說學生早戀、學生沉迷於網咖、學生養成吸菸等生活惡習,學校對此還是儘量作到教育、挽救為主,這些落後學生不論是學校、還是班主任都在努力地幫助他們,這令我十分感動。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只注重抓升學率,放棄這些沒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學生的。片中的高三(七)班的班主任王錦春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那樣的兢兢業業,起早貪黑。不遺餘力地為學生制定各種計畫,考試安排。他和他的同事們,可以說是工作地非常辛苦、非常地敬業,這業讓我非常地感動,讓我想起自己高三時班主任。在片中,作為班主任的王老師,不僅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他還要帶高三班的語文課)、還要時刻關注自己班級的學生生活、學習的動態,還要適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心理上的問題,對落後的學生,王老師也做到苦口婆心的地步,並沒有拋棄他們,哪怕是到最後的高考來臨地時刻。片中王老師是一個有著非常豐富經驗的高三班主任老師,從開學給學生和家長的動員,拉緊學生和家長大腦里的弦——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準備高考。到高考前夕,給學生減壓,告誡大家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必經之路而已,採用了積累蒙太奇的方式展現出王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值得學生尊敬的人民教師。總之,我覺得周浩(該片的導演)對於高考,張興旺,鍾生明,林佳燕,莫曉蘭……以及老師王錦春,解讀得都很深刻。()

一部《高三》將最真實的故事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把思考的機會留給樂觀眾。對於《高三》屢獲殊榮我沒有驚訝。驚訝的只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國度里,某些平凡的人正在人生不平凡的時期平凡地奮鬥著,所為者,在別人看來的平凡,卻是自己心底最大的不平凡。在平凡與不平凡的撞擊中,掉落的是無可奈何的人文關懷之火花。

此外,這部《高三》讓我學到了很多人生哲理: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還有那句:失望懼我,我還懼什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