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後感100(一)
讀完《目送》心中一種淡淡的淒涼,是呀,人生走到這樣的年齡階段,四顧蒼茫,唯有目送。
「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讀到此處,想想無法照顧不在自己身邊的父母,一種歉意頓時心生。能夠目送是一種幸福,有歸期的目送更是一種期待。
目送讀幼稚園中班的孩子進入教室,孩子此時尚小,扯扯你的衣角,幾次回眸對母親的依戀尚存。孩子終究要長大,終會離開我們的懷抱,也會在我們的目送中漸行漸遠。久居他處,每次回家,父母都送我們到村口,爸媽目送我們,我們也目送爸媽,親情就在這淚眼婆娑中升華濃郁。
好在,我們這是一種循環往復的目送,有爸媽在,家就在,目送就有期待。或許,我們不應有太多的傷感,事物都有其存在發展的必然,生老病死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客觀,樂觀一些,珍惜當下,人總歸還是要多往前看。
目送讀後感100(二)
讀《目送》一文,讓人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其實父母與子女這一生到底是什麼關係,應該如何處理父母-子女關係。作為父母的,都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下來,認為可以多為孩子做一點,孩子就會少吃些辛苦,而作為子女要感恩我們的父母,沒有父母,我們就不會有這麼美好的生活,就不可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那樣,父母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只要兒女在身邊多陪陪他們多照顧他們,他們就會覺得很開心。
目送讀後感100(三)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裡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捨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嚮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後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