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很短,只有六章。晚上 12 點開始看,一口氣看到一點半就結束了。書是英國朋友 David 給介紹的,本打算先看英文版,不過他說裡面俚語很多,我可能不太好看懂,於是選擇先看中文版。之前在手機上百度了一下,粗略看了一些內容,不全面,而且翻譯的不太好,感覺莫名其妙。在電腦上找到另一個翻譯版本的完整版下載了,資源不太多。小說有些年頭了, 1937 年出版的,作家是美國的約翰?斯坦貝克。
故事情節簡明扼要,主人公是兩個男人。 Lennie 強壯高大,卻憨頭憨腦,是個輕度智障的傻大個兒; George 短小精幹,卻精明警覺,是個腦袋靈光的傢伙。這兩人勉強可稱為兄弟,因為一直是 George 在照顧 Lennie ,帶著他適應社會,雖談不上無怨無悔,但也算是盡心盡力。兩個人剛從一個農場逃走,因 Lennie 在酒吧里摸了一個女孩兒的裙子,他喜歡柔軟的東西,儘管沒有骯髒的想法,但女孩兒畢竟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所以感到被侵犯而大叫,還好反應快的 George 帶著他趕忙逃跑,躲過了一劫,去下一個農場找活兒乾。他們不停的找活兒乾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倆有一個夢,想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自己耕種、養一些家禽, Lennie 喜歡羊,所以 George 答應只要他不做什麼錯事,以後夢想實現了就讓他管羊。 Lennie 喜歡聽 George 講他倆的夢想,於是總會不停地讓 George 講, George 也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在一個小樹林裡, George 對 Lennie 說,如果他不小心又做什麼錯事了,就跑到這裡來,他會來找 Lennie 的。在新農場裡,他們住進了一個木屋,認識了其他人,他們有個室友叫甘德,得知他倆想要擁有的土地的夢想後,被打動了,決定加入他們一起圓夢。然而有一天, Lennie 因為喜歡農場老闆兒子顧利的妻子的頭髮,而不停的撫摸不肯放手(那個異常輕佻的女人發現 Lennie 正好一個人,便先去招惹 Lennie ,把自己的頭髮給他摸),女人被嚇到了不停掙扎,最終 Lennie 不小心扭斷了她的脖子,逃到樹林裡去。顧利發現之後非常生氣,帶領全部工人包括 George 一起去追捕 Lennie , George 為了不讓顧利將 Lennie 折磨得生不如死,便先去用手槍殺死了正在樹林水潭邊等他的 Lennie 。故事就此結束。
描述了這麼多,只是將主旋律鋪陳了一下,以免自己日後忘記了可以回憶一下故事線索,但很多動人的細節是沒有涉及到的。故事精彩而叫人懷念的地方也是那些瑣碎的細節,所以看到結局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很難受,但也理解 George 那無可奈何的殘忍。如果他不先出手快點了解好友 Lennie 的生命,顧利的確會用盡一切手段讓 Lennie 受折磨的,所以他讓 Lennie 利索的死掉了,沒有過多的痛苦,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 Lennie 一點也不會怨恨 George ,縱使他到最後都不不知道 George 會殺掉他,臨死的前一刻他還在傻傻說著他們的農場夢,說著他的五顏六色的兔子。
這個故事表達了許多東西,僅我讀出來的,有種族歧視、對弱者的欺凌、對社會底層人物夢想的踐踏以及友情。看完小說之後,在網路上搜尋同名電影,可惜沒有資源,但卻發現有台灣的國立交通大學新文藝復興閱讀計畫的公開課,李家同教授作的講座,以《人鼠之間》為開頭講社會貧困問題。談到這本小說的創作背景是 1931 年的美國,正值「大崩盤」時期,美國的股市崩潰,其程度比 2008 年的金融危機要嚴峻的多得多的多,經濟蕭條,並且中部地區鬧旱災,使得土地都成為一片沙漠,天災人禍的衝擊之下,社會弱者受到巨大的壓迫。 John Steinbeck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人鼠之間》和《憤怒的葡萄》這類書的。諷刺了風靡許久的 American dream 的虛幻性和整個社會嚴重的貧困問題。
故事這樣闡釋「夢想」和「歧視弱者」的主題。 George 和 Lennie 一直期望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土地,在那裡種點東西,養點雞和羊( Lennie 苦求 George 一定讓他管羊,他要各種顏色的羊),花花草草啊什麼的,想喝威士忌就用雞蛋去換一點,生活平淡、自給而自在。他們的夢想吸引了一直對生活不抱希望的老頭甘德,他年紀很大了,一直攢著錢,不像別的工人把每個月的工錢去酒吧隨意揮霍,當聽到這樣一個夢想後,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於是願意將所有積蓄入股,加入他們的夢想。他有一隻狗,跟隨他很多年,狗已經老的不能動了且臭的厲害,但他捨不得丟掉,一直照顧這條老狗,在他看來狗就是他的親人。而農場的另外兩個工友賈爾純和施林卻無比嫌棄這條老狗,並將之殺掉,他們覺得狗太臭。甘德不能挽救自己最珍愛的夥伴,因卑微的身份無力抗爭,只能讓狗任人宰割。估計看到了自己將來可能會和這條老狗一樣的下場,到完全無用的那一天就會被攆出農場,他才毅然地決定跟隨 Lennie 和 George ,買一塊自己的土地,希望終有一天能不受人壓迫,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生活。
另一個弱者是黑人庫魯克斯,因為小的時候被馬踢了一腳而成了駝子,每次農場老闆發脾氣的時候總會拿庫魯克斯出氣,他不和別人住在一起,自己有一個小屋,有很多書,有自己的空間,表面看上去挺好,但實際上他希望有個伴,他太孤獨了,沒有旁的人願意理會他,大家總喜歡欺負他,打架的時候也想方設法不讓他贏。有一次 George 隨大伙兒去鎮上玩兒,留 Lennie 在農場,他到狗棚去玩狗,看見庫魯克斯的屋子亮著燈,想進去坐一會兒,庫魯克斯看似不太高興,受了侵犯的樣子(他是黑人而 Lennie 是白人,自己的身份卑微),其實心裡非常樂意,和 Lennie 聊了許多。他嫉妒 Lennie ,因為 Lennie 是個傻子,但是他卻有 George 在照顧他,一直陪伴他左右。當 Lennie 向庫魯克斯說了「土地夢」之後,庫魯克斯也有點動心,甘德來找 Lennie 說兔子的事情,庫魯克斯甚至跟甘德說他也想加入,幫著乾點活兒。然而當大伙兒從鎮上回來的時候, George 當眾說 Lennie 不應該在庫魯克斯的屋裡,可憐的庫魯克斯立馬改了心意,認識到自己黑鬼身份是多麼卑微,便對甘德說自己還是退出算了。他也是有夢想的,但是受到自身禁錮和社會的排斥,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就輕易放棄了。
對於 George 也一樣,如果沒有 Lennie ,他也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幫工,儘管是精明的,但仍然跟別的人沒有兩樣,會在每個月發工錢之後,去酒吧喝酒泡妞花掉,再辛苦勞作,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而正因為有 Lennie ,他跟別的人不一樣,他是個有責任在身的人,需要看著 Lennie ,避免他不小心鬧事惹痲煩。對於 Lennie ,他是有愧疚感的。因為曾經取笑 Lennie ,甚至讓他走下山崖,害得 Lennie 掉進水裡,如果不早點撈起來了的話 Lennie 命都沒有了,而 Lennie 還傻乎乎的對 George 撈他起來感到感激,從此之後 George 再也沒有捉弄過 Lennie 了,因淳樸的他對自己的信任和單純。和 Lennie 為伴,他也感到與別人不同,倆人互相關懷,共同擁有一個夢想,生活有奔頭。所以,當最後 Lennie 被他親手殺死時,他也槍殺了自己生活的希望,沒有了 Lennie ,沒有了夢想,生活再沒有了意義。
Lennie 是一個非常單純而善良的人,他輕微智障,做事傻傻的,卻生得高大威猛,太容易招惹是非。喜歡漂亮柔軟的東西,總想摸一摸。他有欲望,但是十分乾淨,一點兒也不下流,然而他的無心過失,總會使對象造成傷害而死亡,無論是那些路邊被他撫摸的老鼠,還是施林送給他的黃白色狗仔,還是顧利的妻子,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一旦對象反抗,他所知道的只有僅僅抓住手中之物,他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無心之失送掉了性命。對於甘德和 George ,他則更是象徵著「希望」。當 Lennie 還活著時,三個人整日朝思暮想那個仿佛觸手可及的夢想,但卻不知它這麼易碎,就正如那些美麗而柔軟的東西,被 Lennie 不小心破壞掉了,順帶連他的生命也一併斷送了。令人惋惜。
進一步想說明的是,他們的「農場夢」看似美好,但卻是註定無法實現的。首先, Lennie 自身是智障,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不到處惹禍;而 George 也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他一方面懷揣著「夢想」,一方面又還是過著普通人碌碌無為的生活,當施林跟他談話的時候,他便意識到所謂夢想根本無從實現,還是死心去過普通日子,終於決心拋下 Lennie ,跟隨大伙兒一起吃喝玩樂。 George 殺死 Lennie 是死也不是偶然,當甘德的狗被賈爾純槍殺之時,他仿佛已經提前預見到到那是將來自己與 Lennie 的結局,所以偷偷拿走了賈爾純的槍,在最後眾人一起在樹林中尋找 Lennie 之時搶先一步用槍殺死了他。可以說,當 George 偷賈爾純的槍時,他已做好殺掉 Lennie 的準備了。雖然文中並未直接交代,但是可從一些隱秘的線索推斷出來。想到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感到心寒。
「美國夢」是那樣的美好,所有懷有夢想的人都來到這裡,拚命勞作希望能夠實現它,但是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泡沫,社會根本無法容納這些人圓夢,經濟無法承受人們對於「美國夢」的狂熱追逐,社會底層的人無時無刻都在受到上層資產階級的剝削,正如小說中農()場裡勞工們被農場主的兒子顧利那樣,兇殘狠毒,時時刻刻想要欺凌可憐的勞工。人們有夢想,沒有能力去實現,所以夢想如玻璃球,太易碎。正如黑人庫魯克斯,根本沒有勇氣去追逐夢想,只能固守藩籬,永遠做一個弱者,無力改變,只得默默承受。
故事是看的 PDF 版本的,我想大概會去買書,太多的細節想要反覆重溫回味,讀過之後也證實斯坦貝克的小說值得反覆咀嚼,他將生活中掙扎的人物描寫的如此深刻,讓人動容。而在 1962 年,這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獎,算是一個證明。約翰?斯坦貝剋死於 1968 年,享年 66 歲。《憤怒的葡萄》、《伊甸園東》和《珍珠》都是他另外比較出名的作品,有時間會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