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中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血腥味引來了一群鯊魚,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殘缺不全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敬佩這位老漁夫的膽識和追求,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我看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老人還有一個特點是我們每個人都必備的——謙虛,書中曾說到這樣一句話:」每一回都是重新來過的一回,他做的時候決不想從前做的成績。」這也是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高中讀後感類作文(二)
《駱駝祥子》是老舍寫的一本很經典的中國名著。「祥子」是名字,而「駱駝」只是外號。祥子給我的印象很深:一個普通的車夫,勤勞、堅定。但祥子的命運,卻是悲慘的。
他帶著自己的希望來到北平,打算乾拉車這一行。經過了三年的努力,他終於買上了屬於自己的車。 但在兵荒馬亂的北平,不到半年,祥子的車被士兵搶去,牽回三隻駱駝。祥子沒有灰心,更加努力賺錢。但厄運還沒有結束。祥子還沒有買上車,錢卻又被偵探搶去。在他與虎妞的生活中,他經過了諸多努力、磕磕碰碰,終於他又拉上了車。但好戲還沒演完,悲劇又降臨了。虎妞死了,祥子的車也沒了,這使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不在是從前那個祥子了,他變了,變得乾乾淨淨。吃喝嫖賭,樣樣都乾。以出賣人賺錢,徹底成為敗家子。祥子,一個原本積極向上的車夫,被逼成了一個無所不為的「人形垃圾」。
我很憐憫祥子,一個完完整整的好人被這個社會逼成垃圾,最後自甘墮落。對於這個社會,我感到悲哀,感到痛苦,感到恥辱。祥子在社會的影響下經過跌宕起伏成為垃圾。這就是社會對每個人的不公,可以說,祥子是被這個社會,這個腐敗的社會害死的。
《駱駝祥子》這本書很好的諷刺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無能。但是這本書也稱為了我最好的教材——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勤勞、堅定,這讓才不至於造成像祥子那樣的悲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立足於社會。這,才是真正從書中學會的道理。
高中讀後感類作文(三)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傲慢與偏見》,是通過一部名著改編的。這是我在網上看的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等什麼時候,每一個女人都完全不用考慮掩示自己的優秀了,再跟我提男女平等。 這麼多年過去,人們擇偶的標準還是一點沒變。焦大喜歡上林妹妹,是個冷笑話。換林妹妹喜歡上焦大?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從古至今由中而外人們在擇偶機能上無一例外地存在著一個隱性渴望:男強女弱,包括精神肉體財產智力各個方面。這是造成優秀女性(起碼是自認優秀)晚婚甚至無婚狀態的原因之一。男人要有錢有閒有情有義,古今只一西門慶。女人要江浙人北京話新思想舊道德,也就獨個林妹妹。要相愛要對味還要靈肉相合,哪有這麼完美,你當丘比特店小二呢!老羅說這叫WONDER,伊莉莎白也是賭了一把才找到意中人。結婚和相愛哪個更難一些,看你在意內容還是形式。古人很聰明地把它分了,牆裡開花牆外香,也算權宜之計。現在沒有人相信愛情,婚姻變得分外容易,但也脆弱得不堪一擊。不好意思我跑了題。
說真的,除了頎長秀頸和俏皮的答語,當然還有特別能撒丫子跑,我實在看不出伊莉莎白特別突出的地方。可一旦考慮到她所處的時代對女性的標準,這位天生就插了草標在頭上的女人,竟還能以「傲慢」作為性格(並且是顯性的),在已不便透露年齡的年紀連線拒絕了適婚男子,更是信任理智把初見不歡的壞印象清空,義無反顧愛上達西。「是的,我很愛他」,淚水盈睫的肯定,連最理解她的父親都大跌眼鏡。
我不佩服她的理智,卻佩服她對自己理智的信任,她至少是一個清楚自己轉變的人。要是換成很多人,比如珍,大概都要為自己四月剛出口的「就算世上男人死光我也不會嫁你」糾結不已吧。當然她的小妹妹們在移情別戀轉變立場方面會更為爽快些,但伊莉莎白還是不同,因為她有過彷徨無助痛苦失落,她的愛與不愛都緣自內心。正如「不存在不通過蔑視而自我超越的命運」,加繆這話實在精闢,也不存在不通過掙扎而自我肯定的愛情。對自我的認同感,加繆會說「自我的意識」,很大程度就是生命強度的代名詞,很不幸這種感受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戀。現代人很少自我認同,太多自以為是的水仙,或稱芙蓉姐姐。
優秀是能力,敢於優秀是勇氣,遇到能欣賞你的人是運氣,對於古今中外的女人來說都是一樣。伊莉莎白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她從未委屈過自己的優秀。她使自己的優秀超脫了家世,超越了時代。簡·傲斯丁以同樣的原因不俗。但也大可不必因此替張愛玲抱恨,遇人不淑也是種運氣,固然不能和林妹妹比。愛玲必是懂得的,俗世人自有民間的清嘉運道,切不可妄擬仙境。
我極喜歡伊莉莎白佇()立湖畔的身影伶俐,有所思而又無所待。「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她父親的話真是對,我擔心世上沒有人能配上你。他的話又不太對,別擔心世上沒有人能配上你。
這就是我暑假看的電影《傲慢與偏見》,我從這部作品中感悟到很多,有機會一定要把原著小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