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2500字(一)
有人從《論語》的字裡行間,讀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凌雲壯志。有人卻讀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讀了《論語》仿佛看到一位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著我,同我暢談人生,讓我懂得如何度過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孔子曾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風和日暖的季節,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別,鬱鬱蔥蔥,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得住風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考驗一個人的品質。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境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這君子的節操。
我一頁一頁地翻著《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我熟記於心中的語句,出現在我眼帘。不禁讓我想起平時里,作為英語課代表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會,而請別的同學送本子。有時候更甚至編些小理由,偷懶或找人代勞!想著想著……我的臉好燙呀,不知不覺竟紅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給他人,不僅破壞了同學間的關係,也傷害了朋友間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孔子曾諄諄教導我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於是,方孝孺面對朱棣的威逼利誘面無懼色,慷慨赴死。趙一曼面對敵軍的酷刑逼供寧死不懼,大義凜然;孔子曾循循善誘我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於是,楊震面對十斤令人眼饞的金子毫不動心,堅守道德。關羽為了盟誓毅然放棄曹操的厚待,執意回蜀;孔子曾指點迷津我們:「見義不為,無用也。」於是,普通商人弦高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段天強為了救出落水兒童,奮不顧身,跳入冰河……這不正是《論語》帶給我們的啟迪嗎?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有意義。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論語》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觸即醉,卻令人回味無窮!
論語讀後感2500字(二)
讀完《論語》感受最深處實乃做人,回首人生多少事,盡在茫茫一瞬間,人的核心便是為人也。夫子對做人要求更為詳盡,大致可分為三點。
孔子認為做人其首要,要講究仁德。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文學」(《學而》)這些都是孔子對其弟子的基本要求。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則尊敬師長,為人謙虛誠信,懷有一顆博愛之心。而這些卻蘊含了最實質的內容。子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其意為,如果不這樣做,學習禮樂又有什嗎意義那,可見仁德乃做人之根本呀。
其次,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人生在世正直為本,做事認真負責,做人善良真誠,要立足長世非要正直不可,而至於巧言令色之輩,其欺世盜名一時,而最終被人所唾棄留下千古罵名。
再次,做人要全面認識自己和不斷完善自己。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可見孔子每天都會反省自己,別人託付的事情是否盡心竭力去辦了那?和朋友之間是否以信字開頭那?師長之傳,書本之學,當身體力行。可見孔子強調要從自身出發來不斷完善自己。聖人尚且如此,而處於當今時代的大學生,每天過的渾渾噩噩的又其在少數;更何況夫子所希望的「志在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六藝」(《述而》)的全面發展那。嗚呼哀哉!
上述三點皆孔子在《論語》中所推崇的做人首要啊。人生在世要做好以上,又談何容易那。是啊,劉禹錫曾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西寒山懷古》)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種反差,足以帶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人愴然泣下。每當捧起這部二千年前的儒學的顛峰之作時,心裡無不感慨萬千啊!
時至今日,無論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二千零八名演員擊缶高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還是在一九九八年巴黎的世界學者宣言上「人類如果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二千五百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都讓人感受到《論語》中孔子的智慧,正在以他博大的胸懷,造福世界的千秋萬代。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論語》中孔子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其為人也,發憤而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兒」。字裡行間中,都表現出孔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雖歷盡艱辛卻處之泰然。這種志向何等珍貴啊。回想年逾六十二的孔子,方能說出如此豪邁的話語。而我等,正逢血氣方剛之年,激揚澎拜之時,每天只知道坐在電腦 前,昏天暗地的度日,實在不應該啊。
我每天早晨都在感激新的一天,都在努力的改善自己,性情雖遠不及孔子的聖賢,但也算三省吾身吧。從現在起讓我們在閒暇之餘,都捧起那部被遺忘的經典吧《論語》,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新世紀的磅礴生命。我們無需在迷茫中徘徊,看清這一切今天你可以支配所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讓我們揚帆起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論語讀後感2500字(三)
翻開薄薄的論語,我發覺如今的我們已離儒家文化甚遠了,也許以今人的眼光,論語中的孝道已很難讓人接受。但我想說:請大家捧起《論語》,讓我們重視孝道。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其實父母就是我們最完美的榜樣,我們觀其志,而等到我們成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的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對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難尋呀!我曾聽說父親賣血換來的是兒子無止境的花銷;我曾看見一個絕望母親的淚水,卻換不來浪子的回頭。我不禁想問:孝從何尋?早在春秋之時,夫子便有子尋父志之思想,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以崇敬的心來奉養父母,這就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如今我也見年過半百的父母仍為孩子操前忙後,真不知作為兒女的他們是否對父母之年有夫子般的見解。而有感於父母之年這正是現在兒女應盡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看完這句,我不禁想起報紙電視上一個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和那流滿淚水的父母的臉。夫子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孩子應該在父母身邊,若有時要遠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離家的小孩能捧起《論語》,若明了此句的深刻含義,便知父母之用心良苦,便會少一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和焦慮萬分的父母。如果今後我們遠遊了,我們更應當珍惜與父母團聚的時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給父母以最大的關心來彌補遠遊之缺。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侍奉父母和顏悅色就是孝。而對於現在的小王子、小公主,和顏悅色大概只是父母對他們吧!若以夫子之言,我們應當以遵從的心來面對父母,以此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輩重拾對父母的敬佩服從之心,重捧《論語》,勢在必行。
讀《論語》,才明白了孝字當頭必從小事行起,才懂得對父母的愛應當更加的珍惜,而對父母的愛應當更加真切、切實。重讀《論語》,受益匪淺,我堅信這部哲學原典的光輝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重讀《論語》,對我們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