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論語的智慧讀後感

論語的智慧讀後感(一)

這是《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門生不單單要精曉書籍知識,更必要親自實踐體驗,否則至多只可以或許做個眼高手低之徒。它附屬教育目標範疇:念書的目標,不在於死記書籍,而在於運用,在於實踐,在於「聞一知十「地天真套用知識。而反思如今的教育體例,無論是教育者仍是受教育者及社會各界人士還存在單方面的教育思惟即職位了分數,為了出人頭地。只正視書籍知識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門生,它再次給咱們以警世:咱們的教育必需聯絡生存現實,切忌空口說,這也是進步學*效力、注意實效的最好本領。著名詩人陸游也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才能勤學

孔子的這句話揭露了學*興致與學*結果之間的瓜葛。差別的人在一樣的學*情況下學*結果不一樣,本身的本質雖然是一個方面,更為首要的還在於學*者對學*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致是最佳的教師」,只有當門生對所學的知識發生濃重的興致時,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地思索和研究,而不是被動守候接納知識灌輸。作為低年級的1名數學教師,理解並套用這一條名貴的教學經驗是極其首要的。那在教學中若何激起門生學*的興致呢?我想,必要做到的有這麼幾點:創設生動活潑風趣的教學情境;計畫擁有思惟含量並吻合各條理門生的題目;聯繫實際開展體驗式教學;捕捉「閃光點」激勵門生獲得的細小前進,加強學*的信念;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本領引發門生的學*興致等等。如許,當門生的學*興致油然而生時,就會發生猛烈的求知願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而且學得活、學得好,有立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勝於言傳

孔子這句話誇大了老師本身的表率作用。老師應翟自己豁達的胸襟,自信的人生態度,樂觀的情懷沾染和教育門生踴躍面臨人生,達觀地學*和生存。在平常教學運動中,除了向門生傳授文化知識以外,更首要的是匡助門生養成優越的風俗,培育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建立科學的人生觀。老師是黌舍里最重要、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榜樣,是門生活生生的表率。一個教師本身的魅力在教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師長教師曾如許說過:「要門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門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門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此來鼓勵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社會培育出言行一致的人。

論語的智慧讀後感(二)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裡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裡,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裡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的智慧讀後感(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國小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採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