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里,媽媽送給了我一件新年禮物――一本《母親》。
這本書是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是俄國文壇上一位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原名列克謝。馬克西姆維奇。彼什克夫(高爾基)創作的,是是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的代表。
故事從一個早晨開始。鉗工哈伊爾。沸拉索夫對他的妻子尼洛夫娜經常拳打腳踢,連自己的14歲的兒子巴維爾。沸拉索也不聞不問。過了2年,老沸拉索夫死去後,在兒子的影響和感召下,母親尼洛夫娜由一個逆來順受、膽小怕事的下層勞動婦女逐步成長為了一名信念堅定、機智勇敢的革命戰士。母親的成長經歷了一個有不自覺到自覺、由被動到主動的複雜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尼洛夫娜還克服了自身膽怯、懦弱以及宗教偏見等弱點,在不斷深入的鬥爭中升華提高。
就此之外,這本書還著力刻畫了以巴維爾、霍霍爾為代表的革命工人形象,以雷賓為代表的農民形象,以葉戈爾、尼古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形象。這部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的生活場景,是一部社會主義現代主義奠基之作。列寧稱讚它是「一部非常及時的書」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因為有一個情節非常令我感動:母親尼洛夫娜為了解救兒子巴維爾,參與了革命工作,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拾起了兒子舉過的旗幟,在車站向人們發傳單,徹底與舊世界決裂,公開地與之爭。而且,在1905年俄國爆發第一次革命,高爾基也參與其中。在鬥爭中,高爾基進一步地了解到了工人革命鬥爭的艱苦性和殘酷性,創作願望跟加強烈。《母親》是一部社會主義的作品。閱讀這部作品,在領略革命戰士風采的同時,還能了解到20世紀初俄羅斯廣闊農村的社會風貌。所以我很喜歡這部作品。
國中讀後感作文600字(二)
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後,我不得不感嘆父子親情的偉大,一股熱流仿佛從我心中往上涌。在別人絕望的眼神里,在很可能即將發生大爆炸的環境中,一位父親整整38小時堅持在廢墟堆里尋找兒子,直到聽見兒子喊爸爸的聲音。讀到這兒的時候,我百感交集,流下了熱淚。
為什麼這位父親執意去尋找兒子?因為這位父親說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是這位父親經常對兒子說的。表達了這位父親對兒子那堅定而執著的愛。正因為有這種愛,有堅定的信念,才使這位父親堅持不懈。這也是父親對兒子一種愛的承諾,永生不變的諾言,不離不棄的心愿。是黑暗中的明亮,是世間真情。
我從報紙上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女孩每天早晨上班時,都要去父親的住處,並且坐下來陪父親喝一杯茶。她父親每天都要做上早點等著她,因為他不想讓女兒不吃早點就上班。一個下雨早晨,外面颳起了冷風,女孩因為鬧鐘忘了定時睡過了頭,因此來不及看望父親,於是,女孩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你真的不來了嗎?」話筒里傳來父親關切的聲音,話音里包含著父親明顯的失望。女孩便向父親保證:「爸,我明天一定去看您,真的。」但在女孩出門的拐彎處,她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原來他為了女兒能吃上早點,他一接電話就趕來了,更讓人感動的是,父親怕女兒堅持陪自己喝茶而耽誤工作,他便一直默默的守侯在女兒的路口。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啊!是多麼的無私啊!
我們常說,爸爸愛我們,我們也愛爸爸。它或許太含蓄,它或許太深沉,只是不善於表達。其實,爸爸對我們的愛像大海,而我們對爸爸的愛至多也只能算得上是條透明的小溪,與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難怪我們經常聽人們這麼說:「父愛無邊。」
國中讀後感作文600字(三)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了。
學校里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後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
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