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近林清玄,緣於多年前教材里的一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被其深深吸引,則源於林清玄、于丹兩位大師的一次午夜對話……向來語風犀利磅礴、表達猶如靈動的虹橋、能讓哲理瞬間熠熠生輝的于丹老師,那晚,在我的眼中竟是「失了顏色」的。因為在不經意間能觸動你心靈最溫柔一角的,時時令你如沐清風的,是那個不修邊幅的「老者」林清玄。
幸好,我們還有文字的世界。
幸好,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我們還能讀到「清風徐來,流水緩緩」的文字。
幸好,林清玄的文字,像輕盈的鑰匙,30年中不斷穿越海峽兩岸,為我們不斷開啟智慧人生。
《溫一壺月光下酒》,如一場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污穢,留下的,是天地澄淨,萬物通透。讀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風在身旁輕輕穿過,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溫潤。
溫潤?哈哈,就是這個詞!我實在想不出這世間還有哪個更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個長相有點「糟糕」的「老頭子」給人的第一印象。當然,這實際上也是他始終留在我們心底的感覺。無需旁徵博引,不必言辭激烈,聽他講話或看他的文字,就猶如與一位「老者」促膝談心,與一位「智者」圍爐夜話……你的心在不知不覺間,就被浸潤得「服服帖帖」。瞬間,你會有所頓悟,在他的身上分明閃現著「水」的智慧和光芒。老子《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傳說老子的老師常樅要過世的時候,老子去請教老師最後的教化。常樅喚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問說:
「你看我的牙齒還在嗎?」
「沒有,牙齒都掉光了。」老子回答。
「那麼,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還在,還鮮紅如從前。」
常樅說:「這就是我要教給你的最後一課啊。在這世界上,柔軟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以後,你要以水為師,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也不能抵擋水。」
說完,常樅就過世了。
這雖是傳說,卻也形象地闡明了老子思想的精華——以水為師,以柔克剛。但這種柔弱、柔順、柔韌並非懦弱,而是「虛其心,強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現代人總以為,做人,要強勢一點才好,一點虧都不能吃,殊不知,真正吃虧的,正是他們高傲的個性。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成語:「傻人有傻福」「扮豬吃老虎」「滴水穿石」不都闡明了這種「柔」的思想嗎?
以水為師,不僅是要學習水「柔」的精神,更要學習水「明」的品質。
什麼是「明」?在我看來,這便是林清玄所寫的「認識自我,回歸自我,反觀自我,主張自我」。
每個人的心就像水一般,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被熾烈的情緒灼燒時,就化成貪婪、嗔恨、愚痴的煙氣,看不見自己的方向;我們被冷酷的情感凍結時,就凝成傲慢、懷疑、自憐的冰塊,不能用來洗滌受傷的創口。
我很喜歡林清玄書中的一句話:「我似昔人,不是昔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在塵世中過活,也許樣貌一如從前,但內心早不似從前。在這塵世中,我們不斷地得到,失去,不斷地遇見,錯過,不斷地成長。我們學會了忍耐,而不是激動地反抗;我們學會了沉默,而不是胡亂地宣洩;我們學會了堅強,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們得到了,卻也失去了。
清代僧人八指頭陀曾說過一首詩: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沾塵。
罵罵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對境心常定,逢人語自新。
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
茫茫紅塵,束縛牽絆,多少人的心已被世俗腐蝕得銹跡斑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當我們面對孩子們層出不窮的問題時,似乎忘卻了冷靜和深思,總是不自覺地擺出一副「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的姿態。林清玄說:謙卑的心宛如野花小草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同樣行走在這塵世間,我們的一生雖無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無法經歷千奇百怪的事,但我們的每一天也仍然在不斷變化著,唯不可變化的,便是最初那顆赤誠熱忱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林清玄說「心美,萬象皆美;情深,萬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沒有消極避世,而是啟發我們學會更「溫柔」地入世,以一種美的、智慧的、慈悲的胸懷來擁抱這個世界。
「小丑由於認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常在;成功者由於回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
所以,人生的喜樂我們要看清,生命的苦難我們要承受,多留一些自己給自己,千萬不要千絲萬縷地被別人所牽動。
我願於每個夜晚,伴著淡淡的心香,以溫柔的靈魂,品「你」千遍不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