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諸多的感情中,夫妻之愛是一種重要的感情。在當今文壇創作上,遲子建的《親親土豆》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獨特的貼近大地如土豆般質樸的夫妻之愛。這位來自北極村的女作家,以她一貫溫婉、恬靜的筆觸深入到一對靠種土豆過活的東北農村夫妻秦山、李愛傑的生活世界裡,用四重涵義演繹出一段平凡而真淳的夫妻之愛。
一、真淳之愛
《親親土豆》中所寫的夫妻之愛是一種無言付出的夫妻之愛。夫妻到哈爾濱向人打聽如何去醫院,有人向他們推薦了好幾家大醫院。秦山問到:「你說這麼多醫院,哪家醫院最便宜?」而李愛傑則說:「我們要找看病最好的醫院,貴不貴都不怕。」作者用這樣兩句簡單的話,對比出夫妻兩個人不同的心理:丈夫想著不能「把那點錢花在治病上」而拖累妻子,妻子想著即使傾家蕩產也要給丈夫看病。夫妻之間那份彼此默默付出的深愛盡在其中。在住院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李愛傑到醫院,看見秦山將飯盒「擱在自己的肚子上,半仰著身子用手捂著」,秦山說是給她訂的一碗小米粥,害怕涼了。愛不是一時的宣言,更是點點滴滴的投入。
二、自然之愛
遲子建對東北那塊黑土地有著特別的熱愛,她筆下的人物都是大地之子,他們和自然融為一體。遲子建小說《親親土豆》的主人公秦山和李愛傑每天都在那塊土豆地上早出晚歸,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穫,然後「就進城賣土豆,賣出去的自然成了錢存起來,餘下的除了再做種子外,就由人畜共同享用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可謂是從那塊土地上生長出來的。這種夫妻之愛有著像土地一樣沉默而巨大的綿綿力量。當他們進城看病,鄰居問他秋收時能不能回來的時候,秦山回答:「我就是有一口氣,也要活著回來收最後一季土豆。」作者為什麼寫秦山要回來收最後一季土豆?因為土豆是他們生活的依靠,有了土豆,妻子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住院的時候,當李愛傑偷偷摘下醫院花壇的一枝花希望秦山看到能心情好一點時,秦山卻對她說,土豆花「那股香味才特別呢,一般時候聞不到,一經聞到就讓人忘不掉」,「就像你身上的味兒一樣」。作家將他們的夫妻之愛在現實的生活艱辛面前換化成對土豆的熱愛、對土地的熱愛,從而使這一夫妻之愛散發出自然的氣息。
三、詩意之愛
《親親土豆》中的主人公秦山、李愛傑是一對東北農村的夫妻,他們的日子並不富裕,靠著種土豆維持生計,這樣普通的日常生活似乎毫無詩意可言。並且丈夫秦山又被確診為晚期肺癌,按照常理,他們將面對更加艱辛的生活,夫妻之間可能籠罩上陰鬱、無奈和絕望的氣氛。然而在遲子建筆下,對這種生活我們沒有覺察到絲毫的凡俗和碌碌、悲觀和寒冷,我們看到這對夫妻在凡俗生活底色上編織出來的玫瑰色彩,()他們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有溫馨和浪漫。那種詩意不是借來的甜蜜情話,沒有珠寶首飾的光澤,而是一種暖暖的生活炊煙之氣。旗袍在小說中出現三次,秦山想進城,卻不為看病,只為逛逛給妻子買件旗袍。秦山拿出自己偷偷從醫院回來時用省下的錢給妻子買了旗袍,後來李愛傑就穿著這件旗袍給丈夫守靈為丈夫送行。這是一幅何等美麗而又讓人感動的畫面啊。旗袍是唯美的,作者將這一意向添加進這一對平凡夫妻之間,意示著他們在平凡生活中也深埋著對美對詩意的追求。作者甚至把土豆賦予人的生命和靈性,讀來有如一篇童話故事,從而給小說中所寫的感情增加了一份詩意。小說開始就寫土豆,結尾也因土豆的出現達到高潮。
四、生死之愛
最能夠考驗愛人相愛深度的無疑是生死的界限。遲子建也在故事結尾為這對夫妻安排了死亡的考驗。這無疑等同於對兩人都宣判了死刑。李愛傑雖然隱瞞著沒有告訴丈夫,可是秦山從妻子紅腫的眼睛裡他已經得到結果。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在這還有生的時光里好好地活著。於是他偷偷一個人回了禮鎮,回到那塊熟悉的土豆地里,收穫最後一個秋天。秦山在一個冬日離開了,李愛傑穿著那件旗袍為丈夫守靈。最後她用土豆為丈夫堆起一座新墳。當她最後一個離開墳地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她剛走了兩三步,忽然聽見背後一陣簌簌的響動,原來墳頂上的一隻又圓又胖的土豆從上面墜了下來,一直滾到李愛傑腳邊,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個受慣了寵的小孩子在乞求母親那至愛的親昵。李愛傑憐愛地看看那個土豆,輕輕嗔怪道:『還跟我的腳呀?』」在這裡我們深切感受到,在主人公李愛傑的心靈深處丈夫秦山並沒有離去,因為愛不會離去。
遲子建就是在這樣細微、貼切的小情節的發現和描寫中,通過一句話、一個動作將深深的夫妻之愛表現出來。在她的筆下,這種夫妻之愛不加雕琢,散發著自然、真淳、詩意的氣息,像一塊璞玉一樣天然和溫潤,從而給我們帶來強烈的真實之感;也因此,這一夫妻之愛才最終達到了有能力穿越生死的深遠境界。擁有一份這樣的愛情,那麼生活的艱辛和命運的悲慘在某種程度上被消解了。遲子建的《親親土豆》「憂傷而不絕望」,用一份堅固、溫情的夫妻之愛,撫慰了現實中我們疲憊、乾涸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