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傳讀後感(一)
今天我閱讀了《朴槿惠自傳》一書。望著封面上那張清晰的圖片,我不禁感嘆:這是一位多麼優雅獨立的女性!翻開扉頁,真正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經歷,品味她那些優雅舉動,開始了我真正的心靈之旅。
如果不是因為這本書的緣故,我或許一直不知道這位韓國女總統竟有那樣心酸的過去,誰能料想到,光鮮的背後,隱藏著這般疼痛的血淚……她頗似神話的傳奇人生,穿越60年的蒼莽歲月,總讓人看到波瀾起伏的人生深處,向我走來的是一個蒼涼的麗影。
她12歲時成為了青瓦台「第一千金」,那時的她帶著少女的美好情懷,進入了這座寬大的庭院。可正如她在書中所說:「或許身為總統的女兒,多少可以享受某些優待;但對於當時年紀還小的我來說,青瓦台的生活並不全然美好。」母親對她總是多有約束,對她以及她的弟弟妹妹耳提面命:「不可以向別人炫耀你所擁有的東西。」因此,即便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可朴槿惠依然過著尋常的生活,甚至乘坐青瓦台到學校的公車時,都沒有一個人知道她是總統的女兒。
不得不說,母親對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她所擁有的低調生活態度,是她成為優雅人的第一步。朴槿惠少女時的那種優雅,或許是處在高處的社會環境造成的。因為她是總統的女兒,她有義務展現出優雅的舉止,並且無數民眾正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行為不僅代表著「第一家庭」的家教,更影射出韓國民眾的素養。而她也難免會進入父親所在的社交圈,有時也會與父母接見外國領導人或國內高層,這更是不可怠慢。因為她大方得體的談吐舉止往往給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還能夠適當地融洽氛圍。當她在一旁傾聽客人的來訪後,也就耳濡目染,漸漸受到了薰陶,因而全面培養了她,年少時低調優雅的外在美。所以說,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麼樣的社會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對於中國的媽媽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來說,值得借鑑。孩子正是年少芳華,可塑性很大,所以媽媽們有義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談吐習慣,從小事做起,關注點滴,積極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正面向上的良好因素。
朴槿惠曾有過鮮花般絢爛的夢想,夢想成為一名教授。正值她留學法國之際,母親遇剌身亡,她旋即回國代替母親履行「第一夫人」職責。
五年之後,父親又遭槍殺。27歲的她一夜之間淪為天涯孤兒,帶著年幼的弟妹,孤苦伶仃地離開青瓦台,開始從天堂到地獄的生活。接踵而至的是,曾經追隨她父親,信誓旦旦要畢生竭力忠心效力的人們,也都紛紛選擇逃離、背叛,甚至是中傷、誹謗和侮辱。這也不奇怪,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方,望風而逃、落井下石、眾叛親離,都是極其的內容相似,意義重複。世態炎涼古今同,人間冷暖從來如此。
她和弟妹回到老屋新堂洞,在那裡度過了18年的隱居生活。她後來滿懷辛酸地回憶和描述那段歲月:「誰都不會知道,那時的我是怎樣煎熬過來的。」「那是比死亡還要痛苦的艱難歲月。」
青春花季,她失去了雙親,成為弟妹們的家長,擔當父母角色。命運給予她比死亡還要恐懼、殘酷、痛苦和絕望的考驗。有她的書為證:《以苦難為友,以真實為燈》,《在絕望中成長,在希望中前進》。僅看書名,就知道她在艱難的歲月,是怎樣面對波濤洶湧大風大浪的險惡人生的。
父母先後被政治暗殺,兩場重大的人生變故,她的命運在波雲詭譎中顛簸,在險風惡浪里殘喘。苦難的歲月,唯有默默地承擔,默默地忍受。漫漫十八年,六千多個日夜,朝開夕謝的花,紛紛如雨落,閱盡世間風雨無情。木槿花開的人生,無奈、孤獨、痛苦、絕望,可用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來形容她當時的處境。
閱讀此書,我感覺:當逆境、困厄向一個人襲來時,生命和人生就變成了一場考驗。意志在起決定作用。堅強的忍耐,積極的抗爭,是朴槿惠緊握的戰鬥武器。風雨襲來時,她迎頭挺過;泥濘滿地時,她從容跨過,一切的一切,她都堅信走過去。她說:」所謂人生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一切莫過如此,對戰勝了自己的人來講,其他的人都不是對手。「」在贏取別人之前,首先戰勝自己。「別的人,別的一切打不倒你,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當一個人戰勝了自我,他就是強大無比的。朴槿惠戰勝自我的過程,就是不屈服命運、不屈服人生的過程,也就是意志變得堅強、內心變得強大的過程,就是人生成長於絕望,從苦難中成就人生的過程。
從朴槿惠身上,我看到了優秀的女性光輝,而優雅獨立也終將成為我們一致的追求。正因為外在行為舉止的優雅,我們才一點一點學會獨立自主,能自由展示才華;又因為獨立的品格,處變不驚,才是我們真正做到內心的優雅!
朴槿惠傳讀後感(二)
她是一個嚮往平凡的人,但老天爺一定要讓她的人生充滿傳奇。合上剛剛讀完的朴槿惠自傳《絕望鍛鍊了我》,我的心情不能夠平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都出生在1950年代,不僅僅我們都是女人。更多的是由心靈深處迸發出的對朴槿惠一種深深的敬佩之情和讀完後的思索。在她平實的筆觸背後,是最細膩深刻的情感和最激勵人心的靈魂,能夠帶給人信心、守約、責任、正直、真誠、堅韌、勇氣的榜樣力量。
自傳娓娓道出她的過往人生,處處可見她對父母的追慕與懷念之情、對韓國人民懷抱的使命感,以及歷經大起大落後的省思與堅韌。她引領我進入她的記憶寶盒:從12歲隨父母進入青瓦台,22歲那年,母親中彈離逝,她不得不中斷在國外的學業、放棄自己的學者夢,擔當起第一夫人的角色。5年後,27歲時父親朴正熙又遭槍殺,9天後她與弟弟妹妹3人黯然離開青瓦台,之後直面背叛與毀謗,她對人性和權力有了深入的認識,決心遠離政治。1997年韓國陷入經濟蕭條,眼見民生多艱、國家危殆,她毅然重返政壇。2012年當選韓國總統。整本自轉展現了她豐富的政治歷練與個人心路歷程。
書中的不少細節反映出了她人格特質,令我落淚,引我思索。她母親樸實無華,以原則教兒育女,要求3個孩子不能有一點特權,同學沒有的東西她們也不能有。她的啟蒙讀物是父親送她的《三國志》,趙雲是她最崇拜的人物。她閱讀經典中有貞觀政要,深得馮友蘭的哲學思想的影響。
她被媒體譏為」筆記本公主「,下基層時認真地記錄對人民的承諾,勤做筆記成為她信守承諾以示負責的重要典範。這份」約定筆記本「甚至印製成為三百頁的」大國民約定實踐白皮書「,內容包含了兌現承諾的執行進度。她仍期許韓國政黨或是任何政治人物都應該出版類似的白皮書以示負責。關鍵時刻堅持立場是她重返政壇的另一個人格特質。重返執政對朴槿惠而言,是一份責任更甚於一種權力。她接任大國黨副總裁之後為了改革政黨政治,提出黨內民主化的主張,包括廢除黨主席制、改革黨提名制以及黨產透明化。除了熱中於內部改革,在對外關係上展現其以和為貴的女性特質;早年母親被刺身亡後,做為朴正熙長女的她擔負起代理第一夫人的國際經驗,累積出她為黨國經營國際人脈的利基。對於盟邦領導人,朴槿惠總以細心相待累積軟實力,包括利用應邀前往哈佛大學演講的機會,專程去到校園角落的教堂向韓戰陣亡的美軍致意;2005年出訪中國,特別前往重慶參訪」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廳舍「並致贈當地政府感謝牌;當選總統後的首次訪華,前往秦始皇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參觀,提出送還360具中國軍人遺骸,已於今年3月27日送還476具我國軍人遺骸。面對領土爭議問題時,朴槿惠對日本的態度,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為最高指導原則。
本書最讓我動情的地方是朴槿惠寫道: 洗著沾有父親鮮血的領帶和襯衫,我再也無法忍住內心的悲痛,淚水奪眶而出。秘書室長把父親的衣服交給我時,()上面還沾著鮮紅的血跡。因為要急救開刀,所以衣服上還有被撕開的裂痕。捧著父親的衣服,我的眼淚一時無法控制,腦海中不由得想起了幾年前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景。那時的我也是在洗沾有母親鮮血的韓服。命運真是會捉弄人。想到這些,我無力地癱倒在地上。」讀到這裡,我淚如雨下。我想人世間還有比這更痛苦和絕望的事情嗎?
2006年,朴槿惠遇襲,與死神擦肩而過。此後她看淡得失,並將餘下的生命視為上天的恩賜,她一生未婚,不是他不嚮往平凡女人的平常人生,實際上平凡人生才是她所最為羨慕的人生,但是卻不能正常擁有,老天把她的一生贈予了整個國家,努力解決各種民生問題,深入大韓民眾的心,數年後,朴槿惠終得國民回報,以絕對的優勢得以當選韓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
她的很多理念,做為一名中國人,一名共產黨員,我十分贊同。她寫道:「我認為,人的錯誤言行、犯下的種種罪惡等都是源自於執迷心和傲慢。這種思維常常會使我們產生錯覺,並使我們誤入歧途。世上很多的事情,若你一味執迷於它並懷有私心念想,那麼結果往往會是一場虛妄之夢。人們通常領悟不到這一點,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產生錯覺和幻想。即使具備戰勝困難並獲得別人歡呼和掌聲的能力,但在如波濤洶湧般的命運面前,大多數時候人也只能是站立著迎接其到來而束手無策或彷徨茫然。大多數的人生來就沒有經歷過這些大風大浪,或者說已經遺忘了這些。這都會令人產生錯覺」。「只要我認為是對的,就必須去做,並以真心去做。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很快就會被看穿,最後只會招致自己蒙羞。即使會吃虧,我還是不會改變信念。」「時刻警醒自己、時刻修身養性、時刻進取向上的領導者,他們是國家和國民的福氣,是上天的祝福。國家興亡、國強民富。這是領導者對國民最大的奉獻。」
去年11月,我隨團出訪韓國時,還聽到百姓對他們父女的讚賞。她的父親朴正熙創造了漢江奇蹟。如今她是青瓦台的主人,正領導韓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經濟方面,她秉承「創造經濟」的施政理念,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韓流勁吹世界。她給我的印象永遠是泰然自若的。因為她的內心世界經歷和排除了常人所無法越過的許多障礙,在失敗和絕望面前會愈戰愈勇,並因此開創自己更為輝煌的人生。我敬重朴槿惠,我們也需要像她那樣政治美德的領導人。
如今,朴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詞:「在人生低谷,我受到的啟發是,人生一世,終歸塵土,就算有100年光陰,也不過歷史長河中的漣漪。因此,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誠。」被我抄寫在我的新筆記本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