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半截蠟燭讀後感400字

半截蠟燭讀後感400字(一)

人教版十冊第12課《半截蠟燭》,描寫細緻,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尤其是化解危機的傑奎琳,聰明機智,沉著冷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傑奎琳的母親把當德國軍官將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伯諾徳夫人的兩個孩子臉色蒼白。接著傑克藉口搬柴想拿走蠟燭,未能成功。當危險越來越近時,傑奎琳利用自己的嬌弱、禮貌贏得了德國軍官的好感,得以把蠟燭拿走,成功保護了情報,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傑奎琳緣何能在危險關頭沉著鎮定?傑奎琳的懂事告訴我們什麼?

當然會由此聯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敵人面前不動聲色,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鬥的勝利。劉胡蘭,年紀輕輕,已經是黨的一個基層領導人。被捕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十五歲。更有許多無名的小紅軍,留給我們無數動人的故事。

這樣的成熟總覺得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苦難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劑。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見當時戰爭的殘酷與環境的惡劣。

試想,傑奎琳所處的環境。血腥的場面,爆炸,殺戮,已是屢見不鮮。她的親友也許逃亡,也許罹難,也許走上了戰場。她的家鄉從此陰霾遍布,她的童年從此歡樂不再。傑奎琳的過早、過分懂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本該屬於童年的天真,卻毀於了戰爭。

讓戰爭遠離孩子吧!

半截蠟燭讀後感400字(二)

在我讀過的愛國文篇中,《半截蠟燭》給我的感受最大。

文章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口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於是,伯諾德便把情報藏在了半截蠟燭中。敵軍正好來搜查,便發生了可怕的事情,但是在一家三口的努力下,終於戰勝了敵人。這主要是靠他們的機智與從容。

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讓人感到緊張,並且對伯諾德夫人一家擔心,但是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伯諾德夫人雖然沒能騙過敵軍,但是在兩個孩子的機智下逃過劫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遇到困難時顯得非常鎮定,這就要告訴我們在遇到危險與困難的時候,不要緊張,否則就會不知所措。只有鎮定才可以平靜心情想出好的辦法去戰勝它。我們不僅要學習這一點,還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他們為了祖國統一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了抵押,這種精神不是更值得學習嗎?

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更富強!

    半截蠟燭讀後感400字(三)

以前聽鮑鵬山教授說過:「一個國家的人愛生氣,這個國家就定會有生氣。」第一個「生氣」指的是人心存正義,也就是《水滸傳》中的「路見不平一聲吼」,我心中對此一直困惑不解,「生氣」和「生氣」從來是風馬牛不相及,有什麼關聯呢?直到學完《半截蠟燭》一課,我才明白其中道理……

《半截蠟燭》講的是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不使秘密情報暴露並落入敵手,與德軍鬥智鬥勇並取得成功的一件事。他們為何能以微薄之力「擊敗」德軍呢?我認為這就是他至死不渝有愛國心了。

舒波侖曾說過:「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區區三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心懷祖國,站在他們對面的,則是三個法西斯軍官。這是絕對正義與百分之百殘暴的對決,也是德英兩國存亡的對決,更是一場賭上了三個生命的對決。最終的結果顯然是可以預料的。三個「正義的化身」守護了正義必勝的諾言……

大江東去,浪淘盡。有多少千古風流人物為愛國之心盡折腰!屈原為報國之志難酬投江,岳飛為愛國之意盡力一搏,一謙為滿懷報國之心寫下《石灰吟》……孟子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眾叛親離的朝庭是短命的朝庭, 一個沒有「人和」的國家是岌岌可危的國家。半截蠟燭內的情報沒有暴露可以算是三個軍官的疏忽,但整個法西斯的滅亡可就是「生氣」的問題了,他們之所以無「生氣」,其根本就是組織從未建立在「生氣」上,背「生氣」而行之。這樣,原本元氣淋漓的人民也會喪失了「生氣」。而伯諾德一家的愛國本就建立在「生氣」之上,再加上一家「生氣」勃勃的成員,成功絕不是偶然!

此時,兩個「生氣」之間的關聯我可才算明白,《半截蠟燭》向我們書寫了「正義必勝」的篇章!愛「生氣」才會有生氣!同學們,大家要謹記此訓,為中華崛起讀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