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包容的智慧讀後感

包容的智慧讀後感(一)

讀罷佛教高僧星雲大師與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合著的《包容的智慧》,掩卷遐思,反躬自省,環顧眾生,感觸頗多。

在兩位智者深入淺出的輕鬆交流中,讓我們心胸開闊、眼界明亮、收穫更多。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裡看見的是月,嗅到的是花,悟出的則是境。

讀了這本書,不禁佩服劉長樂先生,到底是傳媒大家,鳳凰領軍,竟然引出了星雲大師這麼多智慧的語錄,而且對答如流,妙趣橫生。兩位大師的對話,在平易處交流人生的閱歷,世間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遠,讓我們在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於暗香浮動處關照了明月。

星雲大師和長樂先生的對話,猶如溫暖的春風習習撲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在兩位大師、大家的對話中,妙語慧言,俯拾即是,我們在欣賞文字美語言美的同時,更感受到智慧的甘霖,如飲醍醐,如夢方醒。他們以佛教為主要話題,以包容為主題,談人生,談社會,談事業,談處世——談論的話題很多,但萬題不離其宗:置身誘惑和困惑眾多的社會,面對不定和多舛的人生,接觸各類凡夫大儒,我們應該以包容之心處之待之,以心內的恆定從容應對變幻莫測的外界。

我以為,《包容的智慧》對我們啟發最大、教育最深的是,我們如何保持自我?面對外界巨大的誘惑,要做到不為所動不為所惑,就必須有自己內心的秉持,就必須點亮自己的心燈。而這正是我們的致命心靈和精神軟肋,我們總是看外界的多,看內心的少。佛家強調要修性律己,平等對待眾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與萬物和諧相處。我們為什麼會浮躁呢?一是名利心太重;二是缺少不變的心燈。名利心太重,就很難走出世俗的怪圈;缺少不變的心燈,就飄浮不定、容易迷失自我。

人是群體動物,學會包容,大家才能和諧相處,社會才能穩步向前發展。中國詞語意味無窮,包容不僅意味著平和、寬容,也經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開眼閉,難得糊塗,吃虧是福。還講究忍讓、苟且、退守,即所謂的「妥協」。有時妥協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妥協是一種路徑,變通是一種境界。讓一分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真正的制勝之道,不在於屈人之兵,而在於化敵為友。眼開眼閉,難得糊塗,吃虧是福。這些格言警句都是提醒人們相處的和諧,矛盾的化解都需要包容。

寬恕無法改變過去,卻能夠改變未來。人生的舞台並不大,容不得一直往前直衝。對於立場、意見不一樣的人,我們該心生歡喜。高明的管理是不管理,最高的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做人做事靠一個「實」字,「實」看似憨,結果證明最聰明。

管理者要有虛懷若谷的容人之量,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長。古人云:「大度集群朋」,一個人氣度寬宏,與人相處能求同存異,並儘量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團隊更加和諧。星雲大師還說:最好的管理者應該是對人尊重、愛護,凡事以身作則,並且勇於承擔過錯,包容他人的不足,用感動代替謀略,這樣更能令人信服,贏得尊重。

在社會和人生的大舞台,芸芸眾生周而復始地書寫著幾乎相同的腳本。 人生不過百年,卻常有百年之慮千年之思;日不過三餐夜不過一床,卻常常物慾無度;明知浮華轉眼即逝,卻如飛蛾般捨命追逐;表面的平靜和淡泊,卻難抑制心中的躁動。

人生中不如意事時常八九,正像星雲大師說的: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擁有就有多少。我們應該多感恩,少抱怨,珍惜與品味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如此,才會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精彩。

包容的智慧讀後感(二)

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終於把《包容的智慧》讀完了。這是本人生哲學方面的書,我很少看哲學方面的書,總是覺得哲學這東西太枯燥乏味了。 或許是借來的緣故,我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將其看完。

整本書採用了星運大師和長樂先生的對話方式。雖然書有幾個明顯的章節,但是我看完之後還是有太多不能明白和理解的地方,裡面參雜著寫佛學、哲學方面的東西,可能需要長時間才能理解吧。

先複述書中的一個故事:一天,閻羅王對兩個小鬼說:你們兩個可以去人間投胎去做人了,我現在有兩個名額:一個呢,一生需要忙著給別人東西;另一個呢,一生都從別人那裡拿東西,你們願意做哪個?小鬼甲搶先跪下來說:閻王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裡拿東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讓步,選擇了一生都要給予的那一個。閻王爺二話不說,宣布道:小鬼甲投胎人家做乞丐,到處向別人要東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貴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這故事很有意思,貧窮往往和貪得,不肯施捨有關。現代社會中,我覺得貪得的人往往會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不給人留與餘地(PK能手,殺氣很重);而不肯施捨的人,往往不願意更多的為團隊付出和貢獻。

第二個故事:一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在對藝術院的教授調研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有很多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人體患病器官為了抵禦病變,其代價性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機能更強-稱之「跨欄定律」,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程度。豎在你面前的欄越高,你跳的也越高。我有一個同事和一個朋友,09年並不是那麼的順心,或者是工作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兩者皆有,希望他們能看到這個小故事,有所啟發。

第一次認識了佛學和管理的關係。佛學的柔性管理、自覺管理、感動管理告訴我們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場互換,要讓人心甘情願,給人信心,讓人歡喜跟隨,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 培訓過幾次管理的課程,知道管理和領導的區別,管理:管人的手和口;領導:管人的心和腦,所謂的管理是一門藝術更多的是領導的魅力,我想佛學的管理應該是領導魅力的最高境界吧。

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聰明的人,特別在快速理解上,是我的弱項。書中有一段我讓我覺得我寧可做一個不聰明的人。杭州武林佛學院院長會覺大師(太虛大師的弟子),他一生最討厭的就是聰明的人。為什麼?因為許多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人笨拙不要緊,只要肯腳踏實的慢慢做,慢工出細活,從笨拙中啟發的靈巧聰明是最靠的住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星雲大師的對聯,可以包容下對「包容」的禪意,慢慢體會…

包容的智慧讀後感(三)

《包容的智慧》是二位大師關於人生哲學與處世原則對話的智慧結晶,它向我們傳遞了作者對自己生活的理解和探索,是一本關於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智慧之書,對我今後的行為和思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這種思維方式對我們處理各種關係是有啟發的,從中亦能給我們揭示出人生的真諦。讀後使我感慨良多。

在這本書中,一直貫穿著一個理念,就是包容。讀這本書不同於讀那些空談包容的文章、名言警句。打開書卷,使人倍感親切,字裡行間的娓娓而談讓人在不經意中收穫感悟,領悟真正包容的力量。看著、悟著,猶如溫暖的春風習習撲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心靈受到了一次洗滌,恍然大悟間突然明白了:包容的智慧是什麼?不就是包容嗎?對,智慧就是包容!

「心胸有多大,事業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擁有就有多少。」這是《包容的智慧》這本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這本由台灣佛教聖地、佛光山的開山鼻祖星雲大師和鳳凰衛視總裁 劉長樂 先生合著的《包容的智慧》一書使我愛不釋手,我從書中讀懂了:在當今社會、現實工作中,不要在名利場中爭奪不休,該放下時得放下;要想對世界了解得更多,洞察真相,就需要空出自己的心來;做人要學習吃虧、包容,常以慈悲之心待人,對於所擁有的一切,能知足、感恩;以心甘情願的態度來實現理想,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啟人深省,將處世之理、為人之義、管理之道娓娓道來,讀後不禁感慨,我們一生都在渴望善待、愉悅、從容、和睦,這看似可遇不可求的一切其實都源於「包容」二字。

回首往事,以前以為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工作上踏實肯乾,做出成績,就會有所發展,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每天專注地過著80%的精力投入工作的生活,卻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的細節和美好的事物,忽略了和同事的相處、溝通,更忽略了生活的放鬆和閒適。物質的豐裕總是無法填充精神的愉悅,有時還會無理的將工作中的不愉快帶給身邊的人,自己累別人也累。後來發現,一個人的成功只靠自己是不行的,人際關係也是很重要的。雖然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但是,人都有沒意識到自己錯的時候,總會感嘆別人對自己不了解,可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很少有人直面自己的內心。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兩位智者深入淺出的輕鬆交流,讓我深刻地感悟到包容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一種拯救心靈的世界觀。它告訴我,有容就有氣度、涵養、承諾、財富,「讓一分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生活、學習、工作,管理、合作中,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包容。真正的制勝之道,不在於屈人之兵,而在於化敵為友。

通過學習,我希望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運用包容的智慧去對待朋友、學習、工作、處世,用自己的成長去真正的領悟「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的真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