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劃高考志願還須着眼於「未來」
距離2011年高考還有40多天,作為高三家長,無論如何,「報志願」的事情都應該常放在心上了,因為要研究的東西實在太多,特別是將要應對「考前報志願」的北京家長。但也不要太過於焦慮。很多朋友對我說,雖然離報志願還有四個多月,但現在心裡已經開始揪得慌,特別沒底,不知道孩子能報哪個學校,等著看期末考試成績了!其實,即便到時候期末成績比較理想,您也還會覺得沒底,因為不知道孩子一模、二模乃至高考會怎麼樣。所以走一步說一步,慢慢來。套句流行語:你糾結,或者不糾結,成績就在那裡……
大學四年,畢業後無非是向國內讀研、出國深造以及直接就業這幾個方向分流。也許有家長說:四年以後的事情呢,誰知道孩子將來是什麼打算,還是先顧眼下的考大學報志願吧。其實畢業後的規劃,與目前要報什麼樣的學校,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因為不同類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其培養過程、培養方式以及給學生提供的助力自然也不一樣。比如,南京大學本科以培養「通識教育與寬口徑專業結合的創新人才」為目標,對外經貿大學強調自己的畢業生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紮實、外語嫻熟、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等特點,所以兩校學生的未來走向不太一樣,前者讀研的比率較高,後者就業的機會較多。
在報志願前的最後一個假期,家長們不妨跟孩子深入聊聊,探討一下未來的志向和打算,以便更合理地籌劃高考志願。
假如孩子畢業後打算在國內繼續讀研,那麼在選擇學校時,應該優先考慮綜合類的、研究型的大學,這類學校一般來說學科齊全、專業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具備一流的實驗環境,同時承擔許多大型的國家級的科研項目,等等。
假如孩子畢業後有志於出國繼續深造,那麼在選擇學校時還要考慮一些其他因素,如本科期間修讀的專業是否便於原路徑或跨專業申請國外院校、哪些大學與自己心儀國家的某某院校一直有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也就是說對方院校比較「認可」,等等。
假如孩子決定畢業後直接就業,那麼在選擇學校時,應優先考慮在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強調實踐能力、以培養套用型專業人才為重點的大學。這些信息在高校各自的本科招生網上都有介紹,大家可以花點兒時間自己去了解。
可能現在仍有不少家長朋友持這種觀點:最優秀的孩子一定是本科畢業直接能出國的,國內讀研的次之,最差的孩子才考慮就業……其實並不一定都是這樣,因為成功的道路有多條。我知道有位朋友,其孩子大四時決定不考研,直接就業,令她非常鬱悶和寒心。(勵志名言 )她的孩子在某多科性大學裡,學的是一個套用性非常強的專業,由於該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少,所以畢業生很受用人單位歡迎。孩子剛工作半年就被派往國外公幹8個月,回國繼續工作一年多後,單位同意並公費讓他出國深造,當然條件是回國還得繼續為原單位效力……但我想這樣的單位回來也不冤~~~現在這位家長很滿意這個結果!
另外,將出國、考研、就業三者完全對立起來也是不明智的,因為它們能在某個高度和平台上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不少本科階段修讀經貿管理類專業的孩子,未來的志向可能是申請國外著名商學院的MBA(即工商管理碩士),而這些著名商學院的申請條件中大多要求有3~5年的工作經歷,並且在意是什麼環境下的工作經歷。那麼,這些孩子出國深造的起點就回歸到了高層次就業上,而要實現高層次就業這個目標,當初報志願時選擇什麼類型的大學又成為了關鍵點。這個例子正好表達了我前面所說的思路,即「從孩子的未來發展出發,反過來考慮眼下的高考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