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一)
徐靜蕾「不回頭」
這一期的朗讀者,徐靜蕾作為唯一的女性帶給我們的是一份對「選擇」二字別樣的認知。
她從做演員到當導演,從唱歌到寫書又到北影教書,在諸多角色的變換之間,她早已從當年那個懵懵懂懂的少女變做集眾多獎項和榮譽於一身的女演員、青年導演,開始被大家稱為「老徐」了。
她說自己是一個「善變」的人,希望做一些自己沒有做過的事,什麼東西做的不錯的時候,她就會嘗試著去選擇另一種可能,朋友都說她有事業自毀傾向。
她聽從朋友的建議,開始嘗試做導演,但選擇一個新的工作方式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溝通交流便是其中之一,而她,又是一個三分理想,七分固執的人,一旦認定的事卻也是十頭牛也拉不回的。
董卿「撞南牆」
94年的那個你,不也是陪著朋友去參加浙江電視台的招聘而初入主持行列麼,你做主持、做編導、做剪輯……你也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對不對?
96年的那個你,轉戰上海東方電視台,負責聯絡、催場、做劇務,璀璨的舞台不屬於你。不甘寂寞的你去上戲學了編導,如今你真的做了導演不是麼?
99年的那個你,第三次易主於上海衛視。新頻道的新鮮勁一過,略感失落的你從紅樓里,從唐詩宋詞裡汲取力量,勇敢選擇了華東師範的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還記得千禧年的雙向音樂會嗎?那個得了金話筒的你。
02年之後啊,你進入央視,05年你榮登春晚,08年你主持奧運,10年你放聲世博。事業上的進步卻遠遠趕不上你那顆上進心,14年的你再一次選擇拿起課本,回歸學堂。
15年,你選擇做導師,17年,你選擇做製片人。無論未來的你還會選擇怎樣的身份轉變,我們依舊陪你走過一天又一天,月月年年,此心不變……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二)
這一期的主題是「選擇」。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演員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成就影帝夢想;托福滿分的耶魯學霸秦玥飛,選擇回國做「大學生村官」,將青春奉獻基層;著名作家麥家,選擇小心翼翼陪伴兒子度過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員徐靜蕾的人生,因為選擇堅強而更加精彩;「漢字叔叔」理察選擇為漢字貢獻所有;曾是醫院院長的郭小平,選擇了做國內唯一一所紅絲帶學校校長,為愛滋病兒童提供教育。這些選擇使他們走向不同的人生。
愛跟自己較勁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選擇讓他因電影《鋼的琴》獲得影帝殊榮。王千源朗讀的內容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托福滿分的秦玥飛熱愛腳下的泥濘,從耶魯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國到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精英群體。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秦玥飛朗誦的內容是遲子建的《泥濘》。
著有《風聲》《暗算》的作家麥家,一度與叛逆期的兒子關係緊張,兒子曾經對他關了3年的房門。3年,1095天,作為父親,麥家選擇堅持陪伴,堅持教育,不放棄開導兒子,不放棄對他的培養。麥家朗誦的內容就是他為兒子寫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話語裡是沉甸甸的父愛。
為什麼徐靜蕾要選擇當演員?是什麼機會使她決定導演一部電影?導演不同類型片子的背後,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這又給她帶來怎樣的影響?徐靜蕾朗誦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
美國漢學家理察·西爾斯,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為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會打電話給朋友說再見;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無疑問我會電腦化《說文解字》。」1994年,漢字叔叔44歲時,一場嚴重的心臟病讓他走到了生命的邊緣,讓他對畢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斷。理察·西爾斯朗誦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郭小平是校長,也是父親。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愛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愛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裡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裡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誦的是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朗讀者第三期觀後感(三)
看第三期的《朗讀者》時我哭了兩次
第一次是徐靜蕾朗讀《奶奶的星星》時
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聽著文章我想起我的奶奶
和我最愛吃奶奶燒的糖醋排骨
美味永遠停留在了記憶里
第二次是郭校長朗讀《如果》時眼淚開了閘
郭院長選擇當郭校長
我感慨這世上還有如此心懷大愛無私奉獻的人
可愛的孩子們很不幸但是他們有幸遇見了郭校長
孩子們有了希望有了新的生活
願郭校長保重身體不要太操勞
因為你是孩子們的頂樑柱孩子們需要你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今天再次開始邁開腿(接下來要管好嘴)
巧的是去年的今天是我去年最後一次運動(面壁)
我也是太懶了長一身懶肉不能怪誰
既然又開始運動那就堅持下去吧
這個月規定自己要讀完四本書()
第一本書選的是朴有天和我都喜歡的《海邊的卡夫卡》
能和自己喜歡的人讀同一本書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