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六盤山》
作者:毛澤東
原文: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注釋:
1、望斷:望著,直到看不見。
2、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3、屈指:彎著手指頭計算。
4、六盤山: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固原縣西南,是六盤山山脈的主峰,險窄的山路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峰頂。毛澤東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領中央紅軍進入甘肅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打垮了敵人的騎兵部隊,勝利地越過六盤山。
5、紅旗:一九五七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一九六一年九月為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該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6、漫捲:任意吹卷。
7、長纓:本指長繩,這裡指革命武裝。
8、縛住:擒住。
9、蒼龍:《後漢書·張純傳》註:「蒼龍,太歲也。」古代方士以太歲所在為凶方,因稱太歲為凶神惡煞。蒼龍:此處借指蔣介石的反動派,不是日本人,因為當前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
翻譯: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風漫捲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賞析:
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登上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雲,清朗秋氣,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懷,以閒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征戰。
上半闋一開始,詩人從眺望遠景起筆,西部秋景開闊,長空高朗,抹抹閒雲輕漾,北雁在陣陣南飛,仿佛帶走了詩人對過去南方生活及革命鬥爭的回憶及眷戀,接著又起豪氣,「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從爽朗、舒暢的秋心轉入英邁的青春吟誦,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在腳下,長征的目的地已經到達,浩瀚的業績就要進入一馬平川的時期。
下半闋,詩人將目光收到近處,高山之巔,紅旗獵獵,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接著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劉克莊《賀新郎》中三行:「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而這裡的「蒼龍」出自唐代顏師古的評註中引用漢代服虔的話:「倉龍,太歲也。」倉龍同「蒼龍」,「太歲」是古人所說的凶神惡煞,這裡引伸為日本帝國主義就是「蒼龍」。()雖然最後兩句用的是設問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陳述式的肯定句,即總有一天,紅軍戰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勢力,奪得最後的勝利。
這首詞寫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轉自然。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織,渾然一體。整詩洋溢著革命勝利的豪情,套用高亢雄壯的語氣。為毛澤東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詞。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