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讀後感(一)
1930年一月,面對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著城鄉的中國,毛澤東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國革命不僅必然會迎來高潮,而且很快會走向高潮」,糾正了部分同志對中國革命形勢的錯誤估量,指引了全國革命前進的正確方向,堅定了全黨全國民眾爭取偉大勝利的立場和信心。本文為全國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毛主席在這篇文章中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讓全國人民認識到「中國革命高潮決不是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國一句古語,說明中國革命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裡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這一本質認識在五卅運動及其以後的大革命運動已經得了充分的證明。這句「老話」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便是毛主席為答覆林彪散發的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的徵求意見的信的回信,在收錄進《毛澤東文選》時,被命名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理解一篇偉大的文章甚或一個偉大人,在歷史上的意義,理解他們是如何推動歷史進步的,就必須要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歷史環境做充分詳盡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將捕殺的網羅張遍了全中國,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達31萬之多,全黨黨員人數由中共五大時的57900多人銳減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觀力量大為消弱,工農運動走向低落,中國革命轉入低潮。中國共產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敢不敢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必須回答的兩個根本性問題。雖然如此,共產黨人卻並沒有被嚴峻的考驗嚇倒,他們領導了武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開啟了中共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新篇章。中國革命由此進入一個新階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即十年內戰時期。
但是黨內一部分同志還缺少正確的認識,他們對時局存在錯誤的估量,對形勢產生悲觀的認識,他們雖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來,卻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他們不贊成爭取江西的計畫,也沒有用這種紅色政權的鞏固和擴大去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觀念。他們持有一種「在全國範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民眾後建立政權」的錯誤理論,這種理論並沒有認清中國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的客觀事實,並沒有認清中國半殖民地本封建社會的國家性質。
面對這些會影響中國革命前途的錯誤認識,隨著紅軍的發展和根據地的擴大,毛澤東在本文中進一步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國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且無異議的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並且指出要判斷中國政治形勢,需要認識四個要點。總結為:(一),現在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反動統治階級的一切組織(政權、武裝、黨派等)也是弱的;(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發展將是很快的,將具有「星火燎原」之勢;(三),對反革命力量也要從本質上去估量,切不可產生政治上的盲動主義或悲觀主義;(四),不可只觀察當前表面現象不觀察實質,將特殊的小的環境一般化擴大化起來。
結合以上四點,毛澤東又充分分析了帝國主義相互之間、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之間、帝國主義和它們本國的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發展。指出帝國主義爭奪中國一迫切,帝國主義和整箇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就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促使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產生軍閥混戰,促使賦稅加重,令廣大的負擔賦稅者和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矛盾日益明顯。而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伴隨著帝國主義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通過認識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種矛盾向前的發展,就知道了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處在怎樣一種混亂狀態之下。就知道了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樣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會要到來。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話,正是時局發展的適當的描寫。許多地方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士兵譁變、學生罷課的發展證實了這個「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時期,毫無疑義地是不遠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漸低落的形勢之下,黨的戰鬥力組織力恢復一定很快,黨內幹部分子的消極態度也會迅速消滅。民眾是一定歸向我們的。屠殺主義固然是為淵驅魚,改良主義也再不能號召民眾了。民眾對國民黨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滅。在將來的形勢之下,什麼黨派都是不能和共產黨爭民眾的。在大混亂的現局之下,只有積極的口號積極的態度才能領導民眾。黨的戰鬥力的恢復也一定要在這種積極態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民眾基礎就等同於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這篇文章不僅反駁糾正了黨內對革命前途的錯誤認識,更優先於很多人開始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是對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鬥爭經驗的科學概況,是在黨內盛行的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蘇維埃精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領導中國革命的毛澤東思想逐步形成並成熟的突出表現。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同志以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姿態,在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遠,他引領著身後人民民眾的行動和思想,迎著革命勝利的東方曙光前進,這曙光將他並不孤獨的背影拖的很長、很長,那偉岸的身影撐起了一個民族的獨立與自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讀後感(二)
最近讀了毛澤東寫給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為答覆林彪散發的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的徵求意見的信。毛澤東在這封信中批評了當時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一種悲觀思想。那時在對於時局的估量和伴隨而來的行動問題上,黨內有一部分同志還缺少正確的認識。他們雖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來,卻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他們似乎認為在距離革命高潮尚遠的時期做這種建立政權的艱苦工作為徒勞,而希望用比較輕便的流動游擊方式去擴大政治影響,等到全國各地爭取民眾的工作做好了,然後再來一個全國武裝起義,那時把紅軍的力量加上去,就成為全國範圍的大革命。他們這種全國範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民眾後建立政權的理論,()是於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他們的這種理論的來源,主要是沒有把中國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這件事認清楚。
有些黨員從主觀主義出發不恰當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觀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結果,走上盲動主義的道路。
那時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但是立足於中國落後的脆弱的社會經濟組織之上的反動統治階級的一切組織也是弱的。這樣中國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會比西歐快。在1927年革命失敗以後,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若僅依據某些現象來看,黨內同志們發生悲觀的念頭也是很自然的。但若從實質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裡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這在五卅運動及其以後的大革命運動已經得了充分的證明。
馬克思主義者對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所謂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毛澤東的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時安定了不知多少黨內的同志,使他們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這星星之火,使勝利的紅色旌旗飄遍中國,點亮了中國革命的燈塔,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黨憑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和「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的艱苦奮鬥作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