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野草》讀後感

《野草》讀後感(一)

站在書屋裡,看著眼前滿目琳琅的書籍時,腦海里突然一片空白,在我腦海里不停地旋轉著一個問題,我到底該看那一本書呢?手指不停地在書上面一本一本的划著過去,手停頓了一下,是《現代散文鑑賞辭典》,拿起這本書,給我第一感覺就是:哇!好重!好厚喔!我看得完嗎?看著目錄表,瀏覽了一下裡面的內容,感覺寫得蠻好的。於是在心裏面暗暗地下了一個決定,就是你了——《現代散文鑑賞辭典》。

雖然還沒看完這本書,不過我對《野草》這一篇散文,頗有體會。在《野草》中,作者通過對種子、野草和生命力歌頌的肯定,表達了他對黑暗現實重壓的蔑視,對民眾力量的信賴。揭示了一個真理:民眾(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有人問:世界上什麼東西的氣力最大?回答紛紛的很多,有的說「象」,有的說「獅」,有人開玩笑似的說:是「金剛」,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全不知道。

是的,答案千萬種,個個都不一樣,但作者卻給了一個我們怎麼也想不到的答案,那就是植物種子。在我們認識里,種子它是那麼的渺小,怎麼會是世界上氣力最大的?一粒種子所呈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以任何機械力都不能將其完整地分開的緻密而堅固的頭蓋骨,種子卻可以分解為例,印證了植物種子的力量之大。接著作者又以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筍和小草的生長為例,進一步闡明這個點。「為著嚮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必定要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鑽,它的芽往地面挻,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種子的力量的大。」

是的,沒有一個人會將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確是世界無比。這種力,是無形的,是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才會顯現,上面的石塊、土壤,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徵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唐朝白居易的詩中就有寫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說明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無論生長的條件怎麼惡劣,也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環境並不決定一切,改變世界的動力來源於自己,只要你不屈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永不滿足,那麼,你就有可能實現你的理想。把阻力化為動力,看成是磨鍊自己的機會。

作者寫這一篇散文時,正是抗日戰爭中期,意思是鼓舞人民堅定抗戰勝利信心。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我們要學習「種子」和「野草」的精神,絕不能悲觀失望,要具有一種「長期抗戰」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達目的決不停止不善罷甘休的力。如果認真這樣做了,我們就能掀翻壓在我們頭上的石頭,就能趕走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最後的勝利。

最後,作者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於它具有的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它以生命作為力量的源泉,它堅忍不拔,能屈能伸,「長期抗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二是把一切困難、挫折都視為對自己的鍛鍊,決不悲觀嘆氣。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人們對野草生命力早有的認識,在《野草》裡,作者把種子、野草和人民的力量聯繫起來,賦予它新的意義和境界。

《野草》讀後感(二)

深夜,一間舊屋,一盞小油燈,幾縷輕煙,一個微曲的背影。

屋裡不時會發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裡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或許是他已經快完稿了吧。不經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著青油燈,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煙,看著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後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白的月亮,聽夜遊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菸。魯迅先生抽菸是為了提神,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並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的海明威。他為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菸其實是為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裡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裡的靈魂和為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

讀魯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嘗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著實結得不易。好似經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霜雪劍嚴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並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著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嘗。嘗著嘗著,你會發覺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裡嘗過。這裡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嘗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里還滲透著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應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裡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裡的話。而話里又包含著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後,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千辛萬苦跑完馬拉松後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有人說《野草集》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最高峰。本子裡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野草》讀後感(三)

在這個寒假,我買了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在讀到「革命時代的文學」這一篇時,我深受教育和啟發。

這一篇主要講了學校邀請了魯迅去演講,進而引發了魯迅對文學的思考,謙虛的說自己講掘煤比講文學好。魯迅想:文學是最不中用的,有實力的人並不開口,就殺人,被壓迫的人寫幾個字就被殺。文學對人們又有什麼益處?、接著總結了革命與文學的關係。

在自然界也是這樣。就像老鷹和痲雀:不聲不響的是鷹,吱吱叫的是痲雀;結果,還只是會開口的被不開口的吃掉。()有實力的人像鷹,不說話,就殺人;而在一邊講論文學的人則是痲雀,因為講幾句話,寫幾個字就被「吃掉」,還整天「吱叫」—叫苦,鳴不平。而老鷹依然在殺戮,沒有法子對付他們、這文學就這麼不中用嗎?

大革命與文學的影響大於可以分三個時候來說:

(一)大革命之前,所有的文學,大抵是對於種種社會狀態,覺得不平,就叫苦,鳴不平,在世界文學中有關於革命的文學頗不少。但這種叫苦、鳴不平的文學對革命沒有什麼影響。

(二)到了大革命那個時代,文學沒有了,沒有聲音了,因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鼓盪,大家由呼喊轉入行動,大家忙著革命,沒有空談文學了。

(三)等到大革命成功後,社會狀態緩和了,大家的生活有餘裕了,這時候又產生文學。

革命時代的文學是珍貴的,現在就不同了,文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有興趣,就可以隨時隨地去創作,去分享。不受限制也不受約束,可以自由自在的隨時發表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本書中讓我明白過去文學的不易,現在的我要更加好好的學習文學,文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認真學習文學,成為祖國的棟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