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後感800字(一)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讚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裡,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餘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淒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志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800字(二)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讚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讚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乎肺腑的「真純」。
現在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不過現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餘情!經萬古流不盡!
蘇東坡傳讀後感800字(三)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台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乾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