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懂事聽話的孩子一律被稱為「乖孩子」,他們基本都會有以下特徵:

以父母的指示為最高指示、學習牛逼、懂得節約用錢、永遠老實、給父母長面子、戀愛結婚以父母想法為天……

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後,有些甚至存在感情淡漠、自私、潛在暴力、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

從這個角度來看,越乖的孩子,長大就越讓人操心。

「乖孩子」這個稱號,在大多數大人的眼裡,可謂是最高的讚譽,而一些敏感的孩子,為了努力做出乖模樣來討大人喜歡,竟甘願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壓抑到一邊。

因此,多數乖孩子長大以後,便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有心理學家說: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舊唐書》裡有一句話說:「父有諍子不敗家。」諍,敢言直諫也。一個敢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可貴的;而一個合格的父母,也是不會以「乖」來命名和要求孩子的。

有句話說:「你剪斷了他的翅膀,卻想讓他飛翔。」在現代的親職教育中,很多父母都會犯下一種錯誤:兒女是他們人生的附屬品,並有權對他們的人生進行干預,甚至主導。

小時候大人害怕孩子摔倒受傷,因此會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引導和幫助;到了青春叛逆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行為意識有了衝突,若父母仍以「過來人」的心態來管教子女,則往往會收到反效果。

久而久之,這些被訓乖的孩子,慢慢成了一個從不提問的「乖」學生、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媽媽包辦的「媽寶男」……

從這個角度講,那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往往都不乖。

隨著時代的發展,萬象更新,很多長輩的視野漸漸不如年輕一代,甚至需要向年輕人學習。但仍有不少父母依舊持著考公務員等鐵飯碗的觀點不放,體制等於保障……

可是對比起來,那些當初做了公務員、或是去了石油燃氣等大型國企的孩子,不知有多少人在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或是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

相反,那些曾經「不乖」的孩子,來到了中關村、深圳等地擺地攤、做商務,搶占了市場先機。他們從父母眼裡的「壞小孩」,一躍成了當代的潮流領導者。

在這個更新飛快的時代,「乖孩子」也就不再是個褒義詞了。

對「乖」的引導要有度,長期被「乖」的概念嚴加管教的孩子,他們的青春,沉穩得可怕。

龍應台說:中國父母育兒存在一大問題,那就是干預太多、問詢太多、包辦代替太多,而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太少。這樣長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長成為大人,但他時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時刻攙扶依靠的「拐杖」。

父母的引導,應該是溫和的,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沉溺在他人的期待里,不攀比不勢利……這樣的成長,才算真正地把靈魂賦予進了孩子的生命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