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寶寶非常調皮,經常攪得家裡「雞飛狗跳」,一團糟。我氣急了就忍不住打他,但爺爺奶奶經常護著他,說調皮的孩子聰明,長大了有出息,真是這樣嗎?我該任由他嗎?」
家有調皮娃,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但實際上科學研究確實表明:那些看似沒有教養、不聽話、調皮搗蛋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往往表現出比同齡人更高一籌的能力。
他們追求新意,喜歡個性;他們善於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1
很多名人小的時候也都是讓父母頭疼不已的調皮鬼。
比如,美國作家、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小的時候讀《聖經》,看到上帝關於「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教義後,對母親說:
「我長大後可不想那麼累,我要一周工作一天,休息六天。」這讓媽媽很無奈。
而他後來的確實現了自己的這個願望。
他在28歲那一年獨自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花了28美元建了一個小木屋。
在那裡,他一年只須工作六個星期就可以掙足一年的生活費,剩下的時間他奉獻給了寫作和自然研究。
他成為了作家、哲學家,有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
再比如,第歐根尼小的時候一日三餐專撿地上的食物吃,更讓人不解的是,他還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小便,母親為此傷透了心。
後來,他成了偉大的哲人。
馬其頓皇帝亞歷山大都說:「假如我不是亞歷山大,我一定做第歐根尼。」
2
不可否認,聽話的孩子乖巧、安靜,很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
他們不會給父母和老師增添太多痲煩,極大地方便了父母和老師對他們的管理和教育。
聽話的孩子懂事,因為父母叫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許多兒童教育專家表示,讓孩子安靜、聽話,對孩子而言簡直是一場「災難」。
他們認為,讓孩子多動、調皮、不聽話一點兒,是促使孩子性格趨向成熟的必要條件。
這樣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而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能激發孩子的智慧型。
研究表明:小時候特別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好的發展,這類孩子更容易固步自封。
3
沒有創造力
凡是都按家人的說法去做,雖然獲得家人的稱讚,但是思想上會嚴格的受限。
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更難有自己的創造力。
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嚴格限制孩子早期智力發育,不利於孩子成長。
很難接受新事物
是家裡的長輩不讓碰觸的東西,就完全的不去碰觸,慢慢就會失去一顆好奇心,對新的事物不會太感興趣,甚至對新事物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這樣長大後就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步伐,不利於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壓抑自己的情感
太乖的孩子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情感,小的時候就把自己的不開心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為了獲得大人的開心,經常性把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長大以後,這樣的孩子多是悶悶不樂的,很難與大家相處。
或者變的情感很容易爆發,特別叛逆,不再是大家心中的老好人,也會讓親人或朋友疏遠。
4
一些專家認為:
性格溫柔、聽話的孩子,常常聽從父母的指示,幫助父母做事情,父母見孩子很乖,就認為孩子懂事,於是疏於對孩子的教導,無形中減少了與孩子進行語言及感情交流的機會。
而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頑皮、任性,常常不服從父母的意圖,甚至有意乾擾父母的工作與家務。
這就迫使父母放下手頭的事情,耐著性子去和孩子解釋,教導孩子,結果反而是調皮的孩子能獲得更多與父母親近的機會。
這就增近了感情交流,促進了孩子語言能力、智力的提高。
聽話的孩子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父母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很少積極思考。
所以,調皮的孩子腦子越用越靈;相反,聽話的孩子可能因為循規蹈矩,沒有調皮的孩子靈活。
這樣,調皮的孩子常常比較聰明,也就不足為怪了。
5
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思想
當孩子到了3歲左右,他們的自我意識就逐漸萌發了,就不會那麼容易受父母「操控」,開始與你的規範相牴觸。
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調皮,「不聽話」。
好奇心理,驅使淘氣
應該說這是最普遍的原因。活潑好動、好奇是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徵的表現。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而且父母越阻止,孩子就越要去嘗試。
引人關注,故意調皮
有些孩子表現欲極強,他們總是通過新奇的「表演」和「創造」,表現自己,期望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
有的孩子調皮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揚,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往往不受大人歡迎,有時候讓父母哭笑不得。
精力旺盛造成淘氣
孩子的精力旺盛,他們一刻也不想停下來,總想通過各種行為使自己的精力得到宣洩。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阻止孩子淘氣,只能使孩子精力過剩。
他們會想盡辦法,搞出其他「淘氣」行為。
但是,如果父母不能順應孩子發展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引導,或者經常給孩子貼調皮的負面標籤,也可能導致孩子聰明反被聰明誤,影響孩子正常發展。
無論孩子聰明與否,相信自己的孩子聰明,接納他、認可他、給他支持,是幫助他變得更聰明的最好方式。
聰明為小,智慧為大。讓孩子寬容大度,把眼光放長遠,而不是糾結於眼下那一個個功利的目標,是更智慧的養育方式。
6
首先,要讀懂孩子自主學習的信號,諸如好動、好奇心強、不聽話、惡作劇……
這些行為並非我們臆想的那麼簡單,其背後往往隱藏了孩子自主成長的動力,恰恰是他們天賦潛能外顯的表現。
其次,我們要避免自以為是地打壓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而這恰恰是我們常常無意間在做的一件事。
比如急於指導孩子,導致孩子無法享受某項活動,進而厭倦某項活動,將我們自以為是的意願強加於孩子,或者披著偽裝施予孩子等。
此外,我們還要懂得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他自主探索的環境,通過感官刺激、環境薰陶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天賦能力的調動,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並不僅限於開發孩子的智慧型,諸如,孩子的自主性是否得到保護,孩子的意志是否堅定,孩子遭遇挫折時是否退縮,孩子是否得到恰當的賞識與鼓勵,孩子的思維是否富有彈性……
這些也都是支持孩子自主學習力的基石,每一項都不可忽視。
總之,保護和調動孩子的天賦能力,讓學習成為他們自己的事需要從細微處入手,在生活與遊戲中一點點滲透,是一個以智慧啟發智慧的過程。
來源:父母線上(ID:ifumu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