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燈下,品一杯茶——暖暖的冒著熱氣的紅茶,看一本書——能使人感動的書,這是我的喜歡。記得開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一個冬夜…好書難求,就像知音難覓,《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它寫得很真,值得細細品味。這本書使我感動的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為裡面敢愛的年輕人而感動。書中主要描寫的是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孫少安是村里生產隊長,在讀高中的弟弟孫少平,在讀國中的妹妹孫蘭香,父母親都是淳樸老實的農民,還有年老臥床的祖母…貧窮時時困擾著這個黃土高原上的農民家庭,但他們的內心也有情有愛,還有「窮則思變」的努力向上的精神。書中的幾段情與愛的描寫很細膩,也蠻感人。孫少平與郝紅梅,兩個處於相同貧窮境遇的年輕人,同樣有年輕而敏感的心,因同樣酷愛讀書而相知,繼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澀初戀。他倆朦朧的情似乎註定會無疾而終,有些無奈的感覺,但我想我們大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
田潤葉對孫少安勇敢告白少女愛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孫少安為了挑起貧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擔,不想拖累她,始終將這段情深埋並且在她告白之後匆匆結婚以期讓她另覓佳偶。但是痴情的潤葉卻終不能忘情。或許有人會因此而痛罵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愛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熱的。還有使我感動的是高幹子女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愛。他們因曉霞的表姐潤葉和少安的哥哥孫少平的緣故認識,同校不同班的他倆因一起排練節目進而更加深友誼,或許愛的種子也在此時以埋下。成為記者後的曉霞勇敢的向孫少平表白了自己的愛,並且相約兩年後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曉霞就在約定的前幾天卻因採訪遇難。可以想見,當少平得到相愛的人遇難的訊息,會是怎樣的撕心裂肺啊!可能有人看後會覺得,他倆的愛似乎毫無來由,但我要說,年青人的愛有時就是毫無來由,年輕人就是要敢愛敢恨,活著,有愛才好。
當然,光有愛的生活只可能是幻象,書中的哥哥孫少安為了弟弟妹妹能繼續學業從13歲起就回家務農,一步步克服困難成為出色的生產隊長。為了擺脫貧困,開起磚場…都體現了他的家庭責任感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弟弟孫少平為了改變貧困家庭面貌,能給能砌上幾孔磚窯,外出玩命工作…「窮則思變」他們的努力也使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書,我為看過這本很好的書而高興。
前言:2007年11月17日是路遙逝世十五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路遙文學紀念館在路遙的家鄉延安大學開館了。路遙是筆者所敬佩的一個偉大的作家。如《平凡的世界》等,品讀路遙的作品,除了領略文學藝術本身的內涵,更多的還有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感動。這也是路遙與其其他許多作家所不同的地方。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朽!謹撰此文,以示對路遙永遠的懷念和敬意!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國小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勵志名言 )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譽文壇的著名作家路遙在西安西京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年僅42歲。
認識路遙,源於《平凡的世界》。記得還在上學那時,有一年的生日,一個要好的同學送了我一份特殊的禮物,那就是一套三卷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初讀《平凡的世界》,不禁甚為親切。如書中的背景,也許自己同是農村出身的緣故,也許是小說的情節實在是太「平凡」了,總之,看了令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也才是最真切最感人的。可以說,只要是70後的學生,都曾為《平凡的世界》深深打動過。小說從主人公孫少平和田小霞身上所透射出來的對愛情對人生的美好追求與嚮往,無不激勵著每一個讀者。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和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路遙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餘萬言。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洪流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催人淚下,一次次苦難中展現出的頑強堅韌使人精神升華。《平凡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和抗爭意識,它深情關注著普通勞動者的命運,體現了路遙一貫的創作特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我國城鄉廣闊的社會面貌。《平凡的世界》裡著墨最重的是主人公孫少平,那個黃土高原上有著成熟思維,腳踏實地,重情重義,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少年。孫少平那種以上進求尊嚴,從不好高騖遠的情懷也深深的打動著少女的芳心。田小霞的出現,讓我們的主人公人生有了目標與方向,從此他也可以用自信去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艱辛。小霞一度上是他精神最大的支柱與鼓舞,讓孫少平有了奮起的支點和勇氣,成為照亮彼此前進路上的一盞燈。他們的愛讓人奮進,是純真、向上的,在物質上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而在精神上卻相扶相攜,那是跨越了所有界線的心與心的交匯。這種愛情上最真摯的追求,也正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們所缺少的。
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鬥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著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讀讀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們身邊。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我讀了不知有多少遍,每一次捧起都會令我一種熱血沖頂的感覺,令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令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著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生苦難所展現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少平的師傅及師娘,少安的山西老婆等。還有那個山村裡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裡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表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世界就是農民的世界。而路遙,用敏銳的眼光注意到了這點,取材於中國西北部黃土高坡一個普通的農村,然後,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中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用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了整箇中國,整個人類的平凡的世界。
小說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極其獨到,注意人物的現實性。比如,孫少安,是個耿直、質樸的農村男子,他善良,能吃苦,有責任心,同時血氣方剛,真心地愛著潤葉。但是卻因為他出身卑微,而潤葉卻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他在潤葉面前表現出退縮,愛,卻沒有勇氣,愛,卻自卑。這樣的心理矛盾,路遙刻畫得細緻入微,尤其逼真。同樣,也很符合現實狀況及現實心理。他,最終錯過了潤葉。但是,同樣因為他的小農意識的局限,他娶了山西姑娘之後,生活便替代了愛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實的生活了。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無不讓人感到惋惜,那麼好的一個姑娘,受過良好教育,活潑,勇於追求,熱愛生活,愛著孫少平。卻最終生命賦予她只有那麼短暫的二十幾年。後來,少平和師傅的妻子結合。一切都很平淡,沒有轟轟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們卻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它在我們心裡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著實是一本太好的書。當然只有自己感受才最具有說服力。裡面還有太多的蘊涵豐富的內容,等待著大家去挖掘。我想:讀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但願自己在今後的人生歲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的時候,都能夠想起路遙,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強、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
人的一生就像這本書一樣,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象主人公孫少平那樣對生活從來不低頭,不斷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運的道路上走出一種讓所有人都為之嘆服的人生之路。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喧囂浮躁、充滿誘惑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懷揣著夢想追求著自己的快樂生活,而快樂與否往往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人應該活得樂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用更廣闊的眼界去審視我們周圍的世界,這樣才能不至於將自己囚於一個狹小的範圍,人生才是更加充實的。這樣對人生才能更有獨特的理解,也才能豁出自己的個性來。也許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瑣碎的事、不公平的事,可是只要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改變、學會選擇與放棄、學會善待自己,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會到快樂,所謂日升日落,愁也一天,樂也一天,為何不歡歡喜喜地去面對每一天呢?
希望我對《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讓大家以一種愉快地心情去面對今後的生活,即使有苦難來臨,我們也要支撐起自己弱小的雙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後悔,畢竟這就是人生,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在期盼一個美好的明天。
勞動著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盪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是農村題材,擔又不局限於農村生活的描寫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里,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裡,文化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台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裡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貸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往事的滄桑,歲月的無情,以及命運的變化莫測編織出了一部部感人肺腑的篇章。《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則把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愛與恨的對立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想路遙在孕育這部小說時已經把他個人的經歷已及他的人生感受注入到書中去了。可能來說潤葉與少安曉霞與少平的感情應該是他現實或者理想中愛情的化身吧。我雖不了解路遙這個人,但是我能從他的書中感受到他的存在。從他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來看,他是一個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一個人,應該來說他充分的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辛苦,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化身。我想大部分讀者被他的這部小說吸引不只是描述了新中國建立後的幾代人的思想情感的變化,以及勞動人民困窘的狀況。更為重要的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塑造的曲折的情感,能夠引起讀者更深的遐想,牽引著讀者逐漸的向情感的深處升華。這部小說中作者開門見山的概述出了出場的幾個貫穿全文的重要人物。我認為在這部小說中,半部分主要是以前潤葉與少安的感情為線索,然而對於曉霞與少平的感情始終貫穿著全文。(勵志名言 )作者更想表現的則是曉霞與少平兩個性格幾乎完全不相同的人的感情的產生髮展高潮以及讓我沒有想到的結局。在我讀這部小說時,剛開始期盼的則是潤葉與少安兩人性格幾乎完全不相同的人的感情的完美結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少安由於被現實所迫壓抑了他的真實情感。然而少安作出的這個決定是潤葉無法接受的,潤葉始終對命運進行抗爭,表現出一種不屈的精神,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潤葉不得不向命運屈服。少安是一個由於窮苦無法入學比較現實的人,潤葉一個擁有知識富有理想化的人。這可能就是學問知識在兩個擁有相同的理想而又被現實分割的兩種不同的觀念所致。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曾經為潤葉和少安的感情遺憾,為少安在情感方面的軟弱無能為潤葉的堅持不懈。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也就漸漸的平息了我的想法,可能是因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真正的存在,是我們無法消除的。隨著後來曉霞和少平的感情發展,我想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雖然曉霞和少平在知識上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是後來的社會環境畢竟與以前的不同,思想的相對開放應該不會影響她們的結合。在我看來,雖然潤葉與少安的感情出現了遺憾,可能就是為曉霞和少平感情的完美結合作鋪墊,從而使文章給人一種趨於完美化的感覺,然而我畢竟不是作者本人,結局確是大相逕庭,至於結局我也不想說了。當我聽說了這個結局之後,我卻沒有勇氣繼續讀下去了,我的感情出現了波折,我很作者為什麼要塑造這麼一個結局,可能是曉霞與少平完美形象在我的腦海中徹底被打破了。我的意念從積極的理性閱讀變成了消極的盲目的閱讀。我想我會永遠記住這部書的,因為這是第一部也是最使我的感情出現大的波動的書。
在這部小說中精彩的片斷是豐常多的,然而我最欣賞的則是下面這一段:每一個年齡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對於少平來說,目前田曉霞就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女孩子是他的思想導師和生活引路人。在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自己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託另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也許有一天學生會變成自己老師的老師這是常常會有的,但人在壯大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求得當時比自己的認識更高明的指教。
當我讀到曉霞在洪水中為救遇難的小孩而犧牲時,我的內心就像有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上面,使我呼吸急促,同時又為曉霞和少平的愛情悲劇餓暗暗流淚,雖然在曉霞犧牲的場景上並沒有過多的描繪,但是在她被浪峰吞噬的一剎那間,卻著重描寫了這麼一個細節:在最後一瞬間,她眼前只閃過孫少平的面影,並伸出一隻手,似乎要抓住她親愛人的手,接著在洪水中消失了……說實話,在這部小說中曉霞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個人,曉霞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開朗,擁有一顆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奮鬥的品性,這麼一個人。()我想她是作者通篇塑造的一個完美形象,然而少平呢,卻有所不同了,雖然她們都是高中畢業,但是曉霞卻進入了她理想中的大學,然而少平卻被拒之門外,少平既經歷了他的學校生活又體驗到了艱難的社會謀生生活。少平雖然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男孩子,有時候在面對感情時表現出一些消極的態度,但是在他和曉霞在古塔山上的約會時,卻充分得表現了他的內心情感,這一點非常像他在謀生過程中的態度。
曉霞可謂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少平卻是帶有消極色彩的勞動人民的形象。兩個可謂是不同世界的人卻能在感情方面達成默契,可真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然而兩個人感情達到高潮時,作者又塑造了一個悲劇,故事情節真是波瀾起伏啊。
作者通篇幾乎都是塑造的悲劇情節,不管是少安、少平、潤生、金波、潤葉、曉霞、麗麗、紅梅,作者都是以悲劇圓場,儘管當中充斥著一些苦澀的圓滿,就是因為這些富於悲劇性色彩的人物才會引起讀者內心情感的晃動,要是我來擬定這部小說的結局,我會把曉霞與少平結合在一起,雖然事事不能盡如人意,但是至少也應該像潤葉與向前的結局。
生活是那麼地折磨一個人啊。當潤葉聽到武蕙良與杜麗麗的不幸時,她的內心像潮水般在涌動,她反應不過來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世界上就沒有從始至終的愛情和幸福嗎?這該為潤葉遺憾呢,還是為她欣慰?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親人,應該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個時刻,精神上的消沉無異欲自殺。想往常一樣正常的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應該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組成我們人生幸福的一個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當我讀到這本書的結局時作者為什麼要把少平的結局安排在煤礦上呢?以少平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社會中闖蕩一番,少平擁有一些特殊的膽識和氣魄,以及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能夠處理一些勞動人民普遍存在的陋習。合理的把握和了解勞動人民的一些心理變化,他可謂是具有一些領導氣質,能夠捨己為人,然而令我可敬的一點是他能從曉霞的死中儘快的恢復過來,沒有讓曉霞的死成為他生活的負擔。我想如果我是少平的話我一定不會儘快的從悲傷的陰影中走出來,我可能會一蹶不振。少平的形象已在我的心中樹立起了一座豐碑,我非常敬佩少平的勇氣和決心,然而我不滿足的是少平的一生就這樣埋葬在了煤礦上,這是我不甘心情願的,我想不管結果怎麼樣都至少應該重新地奮鬥一番,可能來說現實是比較殘酷的,但是我們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怎麼能不作出一些殘酷的決定呢?在最後金秀和他妹時他仍然到新華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最喜歡的一本是《一些原材料對人類未來的影響》,說明他自甘墮落仍然保持著讀書的習慣,在這當中特別提到了那本書,說明在他心裡曉霞一直都存在著,是他的精神支持,因為少平擁有讀書習慣是曉霞影響的結果,也是他們在高中時交流的一種途徑。書是少平的精神食糧,可以說少平除了擁有這些精神幫助外幾乎是一無所有。正如少平在夢中遇到的那個外星人所說的,當外星人說他已經六百歲時,少平說:就我們看來活的那麼長,這已不是生命,而是一種靈魂的存在了?外星人說:對,也不對,某些生命達到了高度完美,精神就不再需要物質肉體,就好像是生活在純粹的精神世界。正是因為這個夢的存在才使少平從悲傷的陰影里走出來,使他露出了自失去曉霞的第一次微笑。我想少平已經完全領會到了這個夢的真實含義,他已經完全超越了物質肉體的需要與曉霞永遠生活在精神世界。這也可能就是少平為什麼不在大城市生活的原因,而當金秀向少平表白了她的愛意時,少平卻表現得不知所措,在後來少平離開他妹和金秀時,特別提到了留給金秀一封很長的信,他在信中主要向她表明了為什麼他不能和她結合的理由,金秀按理來說在學識方面應該和曉霞不相上下,但是不同的是金秀在某些方面應該是可以取代曉霞的,而且少平來說,少平與她的關係也不錯,完全可以培養出新的感情,碰撞出新的愛情火花,但是對少平來說他是做不到的。當金波提到他妹對少平的好感以及金秀的表白時,以少平與他們的關係在感情上是完全可以勝任的,我仍然記得少平與曉霞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那時我就感覺到他們的關係在以後的發展中一定不一般。在我的記憶中曉霞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一種活潑的性格。少平自有少平的想法,作者自有作者的意圖。
整篇文章描述的主要人物幾乎全是以悲劇結局,就連少安有秀蓮也以秀蓮得肺癌而告終,可以說在這篇小說最不幸的可屬少安了,他既經歷了與潤葉分離的痛苦,又體會到了貧窮農民的艱難生活,然而在和秀蓮艱難的謀生的過程中又經歷了百般地挫折,當幸福生活來臨時一切來得又是那麼得突然。
當我寫以上的評論時,我的內心卻在不斷地跳動,可能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內涵,也可能是因為我的內心已經被感情所觸動,反正我感覺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挺大的,不僅是裡面真實的故事情節,而且還有裡面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我想一個人對做某件事情不應該顧忌太多,就比如感情吧,不能因為怕受到感情的傷害而索性不敢去面對它,可以說當感情來到時,我們應該抱有一種積極地心態,不能表現出一種猶豫不決的心態,感情在於不斷地交流,不管是交流什麼它都會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我想對於大學生活的我們思想和感情應該相對開放一些,不管是在熟人還是在陌生人面前。我們應該不斷地去嘗試,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否則它會阻礙你的前進。
其實讀書的感覺挺好的,能夠在自己的思維中翱翔,能夠盡情地發揮我們的想像力。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