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撒是我們的老同事,我們一直在一起,已經十年多了。後來,我懷疑他把我拉到這來是為了襯托他長得很帥。其實我是一個特別不會說話的人,笨嘴拙腮,到這來,真是有點特別特別的為難。如果我說得不好的話,我希望大家能夠原諒。
我是一個做紀錄片的人,我特別不喜歡一個做紀錄片的人說我其實是要告訴你什麼,紀錄片是大家能看到什麼,實際上理解的那個東西就是這個紀錄片要說的。根本不需要理這個導演,自己心裡想的是什麼。流露到最淺表層面的,恰恰是紀錄片最有魅力的地方,這個可能也是《舌尖上的中國》吸引大家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網上的吐槽說,舌尖2現在老說人,不說吃的,不好玩。還是希望像舌尖1一樣有更多的食物的東西在裡面,但是我們為什麼會觸碰到一些社會層面的內容?或者說是社會熱點問題?不是說我們願意去觸碰,而是你在拍攝食物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會發現。第一次調研回來,45天,大家給我報的選題,凡是農村的食物,它的主人公都是老人,我只要問家裡的孩子哪去了?進城務工去了嘛。那孩子的孩子呢?孫子呢?老人們帶著。作為一個紀錄片人,你覺得你不把它記錄下來,你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希望大家看到美好的食物,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但是我們同時希望大家通過這些食物,能夠更多的認識到今天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中國人如何糾結於傳統,又如何驚慌失措地面對著今天的發展。
那麼真正產生《舌尖上的中國》的這個想法是我已經在電視台工作了十幾年,2010年底,我和蔡瀾老師和沈宏非老師做了一期演播室節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有一個想法,想拍一個美食的紀錄片,就真正屬於美食的,而不是說給大家介紹吃的,哪兒有好吃的,這麼簡單的紀錄片,他們也都很開心。但是真正實現這個想法,是中央電視台的紀錄頻道成立之後,因為在此之前,他們把錢都給撒貝寧買服裝了,就沒有錢去拍紀錄片。之所以有《舌尖上的中國》可能跟我從小到大一直對美食的那種不停的好奇心有關聯。我讀大學,在旁邊的北京廣播學院,每次回家我就不想回來,寒暑假都不想回來,因為想想學校的食堂,我就不想回來了。不過現在我聽說廣院的食堂,咱們有廣院的學生嗎?你看有很多,食堂已經非常非常好了。還拍過一部紀錄片叫《不是所有的肉餅都叫廣院肉餅》,好像是這樣的。看著也非常非常誘人。我們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那麼豐富,不管是哪的吃的,我都特別特別地喜歡。別人覺得不能吃的,我也都能吃。我的一生一直在尋找,尋找別人可以吃,我吃不了的東西,但是現在還沒有結果。我記得有一年,我和中央電視台第一代播音員李娟老師去西雙版納,第一次吃撒撇,撒撇是雲南的一種特別美好的食物,它是牛反芻出來的胃液,拌的螞蟻這個菜,勺子一挑,會拉一個很長的黏液出來,然後拌了很多的糖,當地的朋友也特別地熱情,要是最好的朋友,才會有這樣的待遇。就是說他要?一勺之後,自己先吞掉半勺,然後把剩下的半勺給你,才表示我們之間的關係很親密,我非常欣然地就把剩下的半勺吃下去了。有點苦,但是很奇妙的一種味道。但是我還在品味的時候,李老師已經在旁邊不行了,她看著已經都不行了。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說我對一切都能充滿好奇。這個可能是我想說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奇心。
第二件事呢,我想介紹一下我的職業,紀錄片是什麼呢?是三千米障礙或者是馬拉松,它是一個特別費力,特別勞其心骨的一個工作。我本來想說餓其體膚,作為一個拍攝《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我實在是說不出口,其實我們吃的還是比較多的。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那個扣三絲,本幫菜裡面有一個刀工菜,扣三絲。扣三絲本身就是本幫菜裡邊一個非常考究功夫的菜,這道菜平時做需要4個小時,三到四個小時。實際上蒸只需要半個小時,完成它的刀工,需要這麼長時間。那我們拍用了多長時間呢?是27個小時。用27個小時拍一道菜,這個可能就是我們的工作。這個是一個不達到我們需要的目的,不把這種口水,自己口水拍出來,導演們是不會停止自己的工作的。我舉這樣的例子,實際上是說可能我們在拍攝過程當中實際上是耗費了非常非常大的精力。那麼包括我們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一個6分鐘短的故事,比方說有一對采蜂蜜的夫妻,他們搗鼓了一點四川菜,這個長度大概是6分鐘。但是我們拍攝,拍攝了多長時間呢?拍攝兩次,調研三次,其中跟著他們轉場,最長的一次,兩千公里,40個小時,導演自己是攝影師,他在什麼地方呢?車廂裡邊是沒有他的座位的,他是在蜜蜂的蜂箱上,在蜂箱上,就是在敞篷卡車的頂上,身上被蜜蜂蟄得,眼睛也蟄腫了,我可能說得不是特別形象,我們可以來看一段視頻。
我想在座的有很多學影視專業的同學,有多少人希望將來自己做一個,或者說有可能,或者有心愿,將來從事紀錄片的行業,請舉一下手,你看,看了這個都嚇壞了吧,就沒幾個了,還是有幾個的。在他的片子裡,曾經有過這樣的段落,養蜂人的妻子回憶當()年自己訂婚的時候,說養蜂人告訴她,養蜂就像旅遊,又好耍,又浪漫,其實風餐露宿,辛苦得很。紀錄片說起來像搞藝術的,看起來很美好,其實風餐露宿,辛苦得很,這是我給大家的一個忠告。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可能很多地方打動了大家,那可能是我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積累我把它都掏出來了,給大家來看,那麼對於一個對美食沒有感覺,或者說之前沒有研究過美食的人來說,他可能所有的都要從頭做起,我們做紀錄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最辛苦的一件事情叫調研,大家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國》可能每集只有五十分鐘,那麼可能我們每一集的平均調研時間都是一百多天。所以我有一個好朋友叫老六,他說過一句話叫「聰明人總要下笨功夫」,就是聰明人,大家都是聰明人,誰捨得下笨功夫,誰才能取得成功。
我希望大家聽了這個演講,或者說關注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之後,能做到兩點,一點是希望大家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後,能夠立刻回去給自己最愛的人做一頓飯,我們的心愿就完成了,這是一。第二,我說說我自己的感受,我特別羨慕大家,我看大家這麼年輕,我真是特別特別地羨慕,我希望大家如果今天聽到我說的,有什麼收穫的話,我希望大家能夠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任何站在這個台上的人蠱惑,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說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