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
年輕時讀古詩,曾記下很多寫離情別意的詩句,至今無法忘懷。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是屈原《九歌》中的句子,是我讀到的古代詩人中最早寫別情的佳句。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也有一些寫離情的詩句,如「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這些寫離別的詩句,樸素,直接,也很生動,以膠漆難離,比喻人的難分難捨,是漢代民間詩人的絕妙創造。
到唐代詩人們的筆下,就有了更多充滿想像力的離愁別情,有些詩句讀來不僅讓人共鳴,甚至讓人心顫。李白和杜甫在他們的詩篇中都這方面的傑作。李白:「東流若無盡,應見別離情」;杜甫:「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李白:「春風知別苦,不教柳條青」;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白:「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杜甫:「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而杜甫這後面兩句,是他夢見李白後寫下的詩篇,情真意摯。如要蒐集唐詩宋詞中這類傷感詩句,決不是一篇短文能容納的。在我記憶中,最()令人心驚的是唐代無名氏的兩句:「君看陌上梅花紅,儘是離人眼中血」。在多情離人的眼中,紅梅竟成血!
不過,別以為古人寫離別都是悲戚哀傷,也有另類。最出名的當然是汪倫踏歌送行,讓李白髮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嘆。宋人毛滂曾以這樣的詩句贈別:「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西湖畔」,我喜歡這兩句,多年前曾以此題贈遠行的友人。
現代人表達離別之情的言語,無非是「我很想你」之類,和古人的詩句一比,既寒酸,又不藝術。有時想想,真有點為想像力的退化而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