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別》
2、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唐·李商隱《霜月》
3、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唐·李白《關山月》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5、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6、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7、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8、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三》
9、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10、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唐·薛濤《月》
11、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唐·王維《山居秋暝》
1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4、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唐·韓愈《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15、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16、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1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乾南斗斜。——唐·劉方平《月夜》
19、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唐·劉方平《秋夜泛舟》
20、明月淨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歐陽修《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21、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宋·蘇軾《中秋月》
22、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2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24、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唐·白居易《春題湖上》
2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唐·徐凝《憶揚州》
26、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唐·曹鄴《故人寄茶》
27、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唐·杜牧《旅宿》
28、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唐·賈至《別裴九弟》
2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30、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嘏《江樓有感》
3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唐·李白《把酒問月》
32、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33、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34、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唐·韓愈《山石》
35、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唐·杜甫《漫興》
36、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7、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38、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39、雲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送春》
40、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41、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宋·蘇軾《西江月》
42、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宋·蘇軾《前赤壁賦》
43、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4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寓意》
46、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唐·李白《玉階怨》
47、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8、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4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50、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清·袁枚《春日雜詩》
5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楓橋夜泊》
5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53、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54、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唐·李白《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55、一夜夢遊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清·濮淙《聞梁蘧玉已寓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