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路議論文(一)
人與路的關係非常密切,沒有了人,路也是不復存在,沒有了路,人也就寸步難行,人與路既和諧又統一。人的一生就是一條路。
在這條路上,人需要思考。伯克曾說「具有創造性獨立思維的人,才可能創造偉業」。創造是人的必備素質,而思考是創造的基本條件。人只有在不斷的思考中,才能不斷地前進;人只有在不斷的思考中,才能讓人生之路更加精彩!
在這條路上,人需要奉獻。當年海珊國王和藍妮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尊重,就是因為他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愛是人間最美的語言,而奉獻是它的支撐點。「人」字的結構是互相支撐的,我們每個人只有用真心才能換來真情。只有付出,才能獲得;只有奉獻,才會收穫。人生之路需要付出,需要奉獻,才會繽紛多彩!
在這條路上,人必經失敗,而後成功。愛迪生髮明電燈,把上千次失敗當作收穫,因為畢竟知道了這上千種材料是不能做燈絲的,為成功的電燈鋪墊了基礎。吃一塹,長一智,人生之路是在不斷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一步步走向輝煌!
在這條路上,人時時有收穫。年輕時,收穫青春與活力;成年時,收穫成熟與魅力;老年時,收穫經驗與睿智;暮年時,收穫平靜與安詳。失敗時,收穫悲傷與教訓;成功時,收穫喜悅與歡樂。人生之路,時時有收穫,相信在不同的季節會收穫不同的果實。面對成功,學會了平和;面對失敗,學會了淡然處之,內心因豐盈而寬容,這就是人生路途中最大的收穫!
在這路上,每個人都如夸父般時刻追逐著心中的太陽,苦苦地追趕著。在苦苦追尋中,揮汗如雨的你,或許沒能追到理想中的太陽,但你驅趕了懶散和空虛,鍛鍊了身體,充實了人生,嘗到了不斷攀登的樂趣,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了色彩!
有人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說,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沒路了。其實,人與路,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人在哪,哪兒就有路!人生就是一條路,需要思考,需要奉獻,有失敗,有成功,也有收穫!
人與路議論文(二)
有人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邊有了路;有人說,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邊沒了路。那麼世上到底有沒有路,路又在何方?
彭澤縣,他走完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這條路不適合他,他骨子裡厭惡這種骯髒的錢權交易。留還是走?繼續和別人的虛偽的交往,收刮民膏,意味著錢途無量;走,仰起高昂的頭顱,清貧如洗。昭示了今後的家徒四壁。他該何去何從,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走吧,離開樊籠,復返自然,東籬採菊,遠望南山,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
路,就在這一去一留之間。有人說,出名的方法很多,但終究只有兩種: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哪一種留名方式只在這一去一留的選擇之上,最終的結果也就確定了。那麼,在金錢與名利、飛黃騰達與卑膝奴顏和平凡與豁達、縱情山水與挺拔傲岸之間,又將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三閭大夫,以其權勢,足可以封妻蔭子,他完全可以不管國運日下,自在地做自己的官,拿自己的薪金。可他做不到,他是屈原,他的人格和良心不允許他這麼做。他選擇了披龍顏,揭奸佞,斥小人,可一個巴掌拍不響,帝王昏庸,奸臣當道他的言行是不能被接受的――太尖銳了,刺太多了。受排擠,遭貶謫,自己的一片丹心受侮辱,看著那無可救藥的君臣,在風雨中搖曳的城邦以及那些可憐無辜的百姓,他不忍看到國破後的廢墟,不忍聽到舉國上下歇斯底里的哭喊和悲嚎。一狠心,投進了汨羅江,讓滾滾江水沖走自己的無奈和冤屈,讓江水見證自己火紅如血的忠民忠國忠君之心。一身心繫天下蒼生,壯乎哉,偉人一去兮不復返。
李白,生在盛唐,唐帝國的大氣養育了他的豪邁氣概。他本應該為大唐寫讚詞,為貴妃譜艷曲,賺取金樽清酒,玉盤珍饈。可他看到大唐的繁華的同時也聞到了大唐腐朽的味道。他必須用自己的羊毫把即將到來的風雨告訴統治者――奢靡已到盡頭!大殿上,他飲一口酒,仰起頭,讓高力士脫鞋,貴妃研磨,大家都在期待他的大手筆,卻不見一個頌揚之字。領導一怒,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路,就這樣無情。對它的選擇給你兩樣的人生,兩樣的結果,就看你如何取捨。選擇了岳飛和文天祥,就選擇了苦難,卻倍收世人的禮讚;選擇了賈似道和和紳,生前錦衣玉食,死後卻要受盡世人的唾棄。
路,簡單地延伸在腳下,複雜的路卻在心中蜿蜒,怎樣的抉擇,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同時也決定了你的人生之路。
人與路議論文(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站在喧囂的歷史舞台,叩問際會的風雲,聆聽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華夏文壇上的巨人,陶潛、屈子、李白卻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後人應沿著何人的路前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文人里,又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我放棄了歸隱之路。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子從長長的歷史甬道中走出,帶著一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才華,然而個性的稜角在世故的社會中又何以保全?於是,為了皓皓之白,為了獨醒於世,屈子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滔滔的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徹清澄。但當他忘記了混濁的天下之時,他又何曾記得還有千萬的百姓與自己遠大的理想?
屈子之路雖壯,卻承受不了滄桑重荷。
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著笑著紅塵,走著辭別故友。
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里」;
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
然而李白同樣是位被上蒼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詩——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
翰林遭貶,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哪裡比陶潛與屈子少呢?但他卻一直在走,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來折去,卻無半點玷污與磨損!
陶潛人生之路的選擇,是其志趣的表現;屈子人生之路的選擇,是其個性的張揚。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選擇,是其樂觀的寫照!
我將沿著李白的路往前走,無論路上有多少荊棘,我堅信,只要一直在走,腳下總會有一片康莊大道!
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我將沿著李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