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演好一部戲,劇作家的劇本固然重要,但如果演員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按照劇本去照本宣科,那麼,戲又能好到哪裡去!
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劇作家的藝術構思、台詞水準等,都必須通過演員的表演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人生大舞台,每一個人都應當是自己這部戲的主角。
想想現在的孩子,有幾個生活不是由父母一切包辦代勞?即使是上下學,也由父母保駕護航,以至於養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大學,竟然連起碼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還得由父母跟來陪讀。這樣的親職教育,又怎能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大顯身手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人們對一個人能否成才的最樸素的經驗。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親職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罷,都應該放會學手,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去選擇,去磨礪。
有這樣一個故事值得玩味。古代有一個孩子,生來就由父母精心呵護,可謂含在嘴裡怕燙著,捧在手裡怕摔著。一次,父母出遠門,為了不讓孩子餓著,便做了一個大餅掛在孩子脖子上,讓他在接下來的幾天吃。可是父母回來後,發現孩子還是餓死了。原來,這個嬌生慣養的兒子,毫無生活能力,只會用嘴去咬前面能夠得著的餅,卻不知道用手把後面的餅轉過來。表面上看,孩子是自己餓死的,根本原因卻是父母捨不得放手,不能從小就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生存能力。
但凡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從小都受過一番生活的磨難。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幼年時就知道吃苦,由於家境貧寒,沒有辦法買來書讀,他就把人家書借來,然後抄錄,以至於冬天手指都凍得不能彎曲伸展。成年後,為了學到更到的知識,「嘗趨百里外,從鄉之賢達執經叩問」,獨自一人背著書箱走在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試想,如果當初宋濂的父母捨不得讓兒子經歷這番磨難,宋濂又豈能成才!
想想如今的一些父母,寧可自己少吃點,少穿點,也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可謂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結果只能讓孩子失去了獨自飛翔的能力。
看看溫室里的花兒吧,無論開得多麼艷麗燦爛,只要一離開溫室,它們很快就會枯萎凋零。
或許,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