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著彩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尋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里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台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三年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二):端午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適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三年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三):春節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彩,個個歡天喜地,尤其是我們孩子,更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心裡想,還能有什麼節比過春節更快樂的呢?
春節期間,只見每家每戶門兩旁貼著紅艷艷的對聯,門正中間倒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一開始我不明白,好好一個福字,幹嘛要倒貼呢,後來聽媽媽的解釋和指教,才大概明白這層含義,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達你家,來年會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對聯和福字外,各家陽台上還掛起大紅燈籠,左一盞,右一盞,剛好拼成一對,有的還在燈籠里插上一根蠟燭,閃出一陣陣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在迎接春節的到來。媽媽去買了許多年糕、湯圓、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則去買了許多的煙花爆竹,準備去家門口放煙花,我的任務最輕,只要去附近的小店裡,買幾張對聯,再買幾張「福」字和中國結,就大功告成了。那幾天,我們都在等待著期盼著春節的來臨。
在過春節這幾天裡,到處有著新年的氣氛和熱鬧的景象,打鞭炮,走親訪友,聚餐,大家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熱鬧非凡。我們孩子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串來串去,口袋裡還有長輩們給的一包包壓歲錢,可開心啦!
總之,春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值得我們去慶祝,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