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李迪:我的班主任成長三部曲
一、誤入藕花深處
1997年夏,當學校領導宣布我做新生班主任的決定時,身邊親友無不為我捏著一把汗——不僅僅因為我少不更事缺分量,也不僅僅因為我是一名音樂教師,不具備多數班主任的嚴謹精細和心機,還因為我常常被國中的學生氣得哭鼻子、使性子。如今領導一聲令下,我搖身一變,成了職業學校純女生班的班主任……溫柔單純、不諳世事的年輕女教師,面對的將是怎樣的挑戰?遭遇的將是怎樣的困難?和學生演繹的班級故事又該怎樣曲折離奇,亦或驚心動魄?
這一切都不能不讓所有了解我性格的朋友、親人,為我,也為我的學生忐忑不安。
但是,領導如此冒險安排並非沒有經過深思熟慮。1997年是我們學校第一次招收職業高中的學生(原先只有國中部),開設了幼兒教育專業,音樂、舞蹈、琴法由國中的副課,一躍而成為此專業的主課。領導認為專業課老師當班主任,有利於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而當時學校的音樂教師只有我一個人,我不做班主任,誰來做?
所以,只到今天我還常常感嘆:自己1997年當班主任,完全是硬著頭皮、被逼無奈、誤入藕花深處——學校但凡再有一個音樂教師,班主任就不會輪到我李迪去做。
萬沒料到,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1997年,學校本打算只招收一個幼兒教育班。報名結束,卻發現這個專業的女生竟然有131個。於是,在手忙腳亂中,在親朋好友、領導同事的無限擔憂、焦慮和祝福聲中,柔弱敏感、心無城府的我,走馬上任,同時成了兩個新生班的班主任。
我精彩的班主任生活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我的學生幾乎全部來自農村,乍一離開父母,難免想家。那時候,若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哭哭啼啼,寢室里便會悲聲四起。所以,在第一個班會中,我用發自肺腑的聲音,緩緩表白:「從今天開始,同學們不要再說自己在鄭州市沒有親人了。因為,李迪就是你的親人。我實在不能許諾給你們,將來一定讓你們有一個輝煌的前程。但是,在未來的三年中,我會和你一起面對成長中的溝溝坎坎、風風雨雨;我會陪伴你們左右,在每一個泥濘的黃昏……」
沒有修飾、沒有激昂、也沒有抑揚頓挫,就是這樣樸實如白開水的語言,用柔和平淡的聲音說出來,格外動情。無數個女孩子在那一刻,明眸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師生的感情,在開學初就已經匯成了滾滾向前的熱流。
是的,除了真情、激情和愛心,年輕的我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奉獻給我的工作、我的學生。
沒有冷靜沉穩的辦事風格,沒有圓融豁達的交流技巧,更沒有長遠的目光和顧全大局的縝密思維,那時的我常常乾一些「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記得1997年國慶節前,學校要開運動會,運動會一結束就放假。我的許多學生是第一次出遠門,一個個歸心似箭,有幾個哭著鬧著要請假回家,我心一軟批准了。這一來不得了,沒有運動會競賽項目的同學都來請假,我實在受不了了,又批准了幾個。大多數沒批准的同學不由對我橫眉立目,有幾個膽子大的學生乾脆不辭而別。運動會結束後全校清點人數,我的兩個班只剩下六十多人。校長勃然大怒,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批評我……
我心中一酸,回想起當班主任一個月來,起早貪黑陪伴著學生,當她們生病想家時,我帶去慈母的關懷;當她們生氣拌嘴時,我帶去姐姐的情懷;當她們苦惱困惑時,我帶去朋友的理解;當她們違反了紀律時,我從不粗暴地批評,只是帶去嚴師的教導。可是,她們一點兒也不為我著想,不為我分憂,只想她們自己。我才比她們大幾歲呀!於是,回到宿舍我泣不成聲。恰好班長找我有事,我本不願讓她看見我流淚,但實在忍不住,就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腦兒全向她傾訴,轉眼間她和我一樣也成了淚人。
班長回寢室召集學生,並將我的煩惱一一告知。姑娘們大為震驚,從沒想到自己犯了錯誤會使老師如此憂慮和苦惱。當天晚上,沒走的同學代表全班集體向我道歉,並修訂了班規班紀。師生在一起,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忍不住又一次淚水長流。至此我才知道,學生有感情,老師關心他們,他們也會體貼老師。有時候應該讓學生了解老師的苦,分擔老師的憂,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我們都曾感嘆學生一點也不理解老師,埋怨學生「不知好歹」、「沒良心」。其實是我們沒有把自己的心亮給學生,沒有創造學生理解我們的機會。許多學生把老師看得很神秘,不知道老師也有喜怒哀樂。我們為工作嘔心瀝血,對學生愛護體貼,學生看在眼裡可能已熟視無睹,我們何不明白說出來,提醒他們?其實,學生很願意了解老師、幫助老師。如果我們把教學管理中的苦惱告訴學生,他們會幫助我們出主意,而學生想出來的管理方法,他們自己一定會遵守的。
根據這一經驗,我與學生相處時不再隱瞞自己的感情,高興時我們一起歡笑,痛苦時我們一起流淚。學生隨時能觸摸到一顆激烈跳動的心和最真實的感情,在我受到傷害、遇到困難痛苦時,那簌簌的淚水、那緊鎖的眉頭和毫不自持的生氣、宣誓、惱怒、愧疚、道歉,能讓人感受到最真切的心,絕不虛偽、絕不矯柔、絕不造作。一件小事,一篇小文,一句嗔怪,一個眼神,或嫣然一笑,或幾聲牢騷……都能和學生產生心有靈犀的會意。從此,我的班主任生活變得幸福綿長、有滋有味。
二、沉醉不知歸路
李清照的《如夢令》本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今,我卻要把「沉醉不知歸路」放到第二部分。因為,我是在「誤入藕花深處」,當了班主任後,才體會到此中意趣,並開始沉醉的。
第一次當班主任,我帶的雖然是131名女生,但那屆學生特別懂事,總是希望我高興,害怕我失望。如今,我寫著這篇文章,思緒又飛回了十年前,腦海里浮現出幾個讓我倍感溫馨的場景——
1998年初冬的一個傍晚,一名女生懷抱一隻六斤重的蘿蔔,到辦公室找我:「老師,我們家今年蘿蔔大豐收,我媽說讓您嘗嘗鮮……」
幸福常常被說成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但接過那胖胖的、水靈靈的蘿蔔,我似乎觸摸到了一種有形的幸福。學生的家長哪裡是讓我嘗鮮?他們分明是讓我分享豐收的喜悅啊!這名女生家在新密,是什麼力量讓她路遠迢迢帶一個蘿蔔送給了我?
是一顆真誠的愛心,學生對老師的愛心。
1999年冬,我身懷六甲,卻依然擔任著第一屆學生的班主任。當時我妊娠反應很厲害,還常常莫名地擔心寶寶出生後會不健全。有一天,學生小娟送給我一本手掌大的小日曆,一共六頁,每一頁上都有幾個不足半歲的嬰兒,或坐或臥、形態各異。有一個嬰兒坐在一棵大包菜里,頭上還頂了一片包菜葉子,小手向前伸著,呼之欲出。我愛不釋手,對小娟連聲道謝。她說自己是在一元店裡無意中發現的,我卻明白如果她沒有替老師分憂的心,是不會發現如此合我心意的小禮物的。
可以說,第一次當班主任,我就收穫到了人間最寶貴的真情,體會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也成了一個精神最富有的教師。人們常說一個好老師能培養出許多好學生,怎知道學生對老師也有反作用力?我這個班主任就是由那131名學生,和後來的許多學生培養出來的。
李鎮西老師說:教師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依戀感,有時會產生連教師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李鎮西老師,但已深深體會到了自己對學生的依戀。在我的第一屆學生畢業時,我一聲聲叮嚀她們、祝福她們,最後說:「無論你們走到哪裡,都要相信,老師會在母校深情地關注著你們。再過十年,等到我們相會時,但願你們像我,也但願我像你們,都有熱烈的心,都有快樂的歌……」
將學生送走,我轉回來坐在教室里,竟如同一個送女兒出嫁的母親一般,幾分欣慰、幾分惆悵、幾分輕鬆,還有幾分自己也不能理解的失落,一起湧上了心頭。
送走第一批學生一個月後,我的寶寶出生了。
春露秋霜、寒來暑往,轉眼間孩子三歲了,我又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屆學生。這是一個只有38名學生的班級,學生多是文靜謙和的「甜妹子」。
因為有了三年班主任工作經驗,我帶這一屆學生非常順利,沒有下什麼功夫,班級里就井井有條。但自我感覺和她們的感情沒有和第一屆學生深。這是一個沉穩型班級,班風極正.我卻總感覺不過癮,如同演員和觀眾沒有互動一般,想達到第一次帶班時「金箍棒一揮,眾猴兒抓耳撓腮」的局面,簡直是痴心妄想。
如今認真思索原因,我明白自己第一次帶班風華正茂、激情飛揚,學生又是溫厚純潔、積極上進的。這個時間段教師的衝擊力相當強。我對於教育抱有各種新的理解,往往與一般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差別,不可避免帶有反叛的特徵,而這種特徵恰恰滿足了青少年反叛求新的天性,所以學生很容易把老師當作「自己人」,對新教師抱有很多寬容.師生所做所為,渾然天成,在情感上有天然良好的溝通。第一屆學生常常用崇拜的眼光看我,模仿我的髮型、衣服、甚至說話的語氣和走路的姿勢。第二次帶班,除了學生本身的結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剛當班主任時具有的天然優勢在變化直至消失;而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卻在逐漸提高,師生的隔閡由此產生。這時候老師若不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很可能迷茫困惑,失去信心。好在我的第二個班級 「戰鬥力」不太強,同時我自己常規管理方面的業務能力也有增長,因此班級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依然能不斷成長和進步。
我的煩惱、困惑是從第三次當班主任開始的,也就是《我班有女初長成》中所說的「刺痲苔」班。班級剛成立時簡直可以用雞飛狗跳來形容:學生打架、三次丟錢、逼班長退位、發癔病、被外班男生追求等。有一次,為豆大的小事,一個學生竟氣得胃疼(不知道是不是裝的,當時是大半夜,我不在),和她生氣的同學二話沒說,撥通了「120」急救中心的電話。( )一會兒時間來了一大幫醫生,那胃疼的學生卻怎麼也不肯去醫院,直著脖子喊自己沒病.把人家醫生氣得也沒轍.我便起急:她們給我惹亂子也就罷了,怎麼連急救中心也敢惹呢?但兩個人分明也都沒有壞心.「炒我的魷魚」當屬班級故事的高潮:學生集體給我提意見,言辭別提多尖刻了.我難過得要命,要辭去班主任職務。她們卻又哭著集體向我道歉,還在大喇叭里一遍遍喊對不起我,只怕別人不知道似的……我們就是這樣既有矛盾,又有和諧,既相互生氣,又相互關心地相處著.每到矛盾爆發,眼看不能收拾的時候,便換成了寬容、理解,於是和好,於是下一個矛盾繼續產生.
據說,優秀的教師都能做導演,能在班裡導出一幕幕精彩故事。那時的我卻感覺自己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我和學生都是演員,都在認真地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現在思索原因:我的挫折來自於自己一直在「純天然」地憑感覺帶學生,我似乎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缺乏十八般武藝。在前兩屆學生面前,我有「大姐大」的影響,學生對我是寬容的,而現在的學生一進校門就聽說我帶班不錯,便偏要找到我不如她們意的地方.而我卻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方法,只停留在吃「老本」的階段,偏偏我的「老本」——年齡優勢已不復存在,不免犯下「刻舟求劍」的錯誤。
嘗過了當班主任的樂趣,我不滿足自己失去年齡優勢的現狀,這樣的困惑讓我對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欲罷不能、沉醉其中。
三、驚起一灘鷗鷺
2005年8月,我在《班主任之友》雜誌上,看到了李鎮西老師為自己的班級日記《心靈寫詩》寫的序言,一時感慨萬千,決心要做李鎮西那樣的老師。我開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邊回憶著當天發生的事,一邊在鍵盤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下來,細細體味生命的律動。當時我沒有想到這些文字將來能出版,只是想在書寫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教育里的失誤,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時,我和所有的女人一樣多愁善感,常常嘆息紅顏易老、青春易逝。紀錄日記,也是我挽留青春的一種方式。等到我腳步蹣跚、兩鬢斑白的時候,翻閱年輕時的日記,多少是一種欣慰。若能被兒孫看見,他們也會明白,自己的母親或祖母也曾經如此美麗過。所以,我的寫作,更多的是為了女人那「心是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的惆悵。
2005年12月,我開始上網。那時我的班級日記已經寫下了十萬字。我先是在「班主任之友」發表帖子,這真實的教育日記立即引起了眾多老師的關注。接著我進入了教育線上,找到了無數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讓我敬仰已久的良師。我的生活因此而有了轉折。
李鎮西老師曾經說:「教師的成長,實踐是基礎,讀書是關鍵,思考是靈魂,寫作是成果!」
我迫切地要成長,我已經在實踐、在思考、在寫作了。但我如何讀書呢?茫茫書海,我讀哪些書好呢?
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得知張萬祥老師在招收網路弟子。為了能拜張老師為師,為了儘快縮短和張老師弟子的距離,我把張老師為徒弟們列下的書單,一本本買來閱讀;張老師為徒弟們布置的作業,我一旦得知,總是早早完成、上交;張老師告誡我「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我時刻銘記在心,盡力保持著心境的寧靜平和。在這樣的閱讀、寫作中,我的思索不斷深刻。同時,我又在網上得到了郭敬瑞、蔣玉燕等熱心老教師的關注和指導。王曉春老師和孫陽立老師也多次點評我的案例,指導我的工作。
這是我在班主任藝術上突飛猛進的時期,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恩師對我的指導。
與這些資深教師的交往,使我明白:和學生相處,有時候用愛就夠了;有時候信任就行了;有時候幫助就可以了;而很多時候,則要用「藝術」,或用三十六計。其實,我所帶的前兩個班,也並非沒有「刺兒頭」學生,不過是那些孩子把老師當成了「自己人」,心甘情願配合老師;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對學生的愛、信任、和幫助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如今的我必須掌握三十六計。這就要求老師有很強的識別能力、謀略能力和掌控能力。學生已經不再「崇拜」班主任,更適合民主討論和辯論。遇到重大事件,我便發動全班討論,決策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我所帶的班級越來越順手,每個學生都能找到歸屬感,她們的個性都能被班級包容,班級凝聚力也越來越強。這一屆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格外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但是,我的成果卻不僅僅只有這些。
在「刺痲苔」班參加實習後,我翻閱自己寫下的班級日記,思索著每一個案例的處理是否得當,並隨手將閱讀時的思索紀錄在每一篇日記後面。沒想到,這樣的思索對我的專業成長頗有益處。當我把四個問題學生的成長日記和反思整理結束,著作《她不僅僅只叫「刺痲苔」——四個問題學生的成長及反思》也完成了,用時僅僅三個月。這本書與我的班級日記和隨筆同時公開出版。
一個普通平凡的一線教師,同時出版四本著作,這一訊息在網上和現實里頗讓人吃驚,如同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後,「驚起一灘鷗鷺」。因為許多老師都感覺發表文章難,免費出版書就更不容易。怎知道,只要我們思索著去實踐、閱讀、寫作,專業成長、著書立說的夢想不難實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今的我,尚在起飛的階段,我不能忘記眾多恩師、網友對我的殷殷期盼,還是要去浮華、離喧囂,沉下心來實踐、讀書、寫作、思考。哲學、文學、心理學等等書籍,我都會一一找來閱讀;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書生、李鎮西、張萬祥等老師的書,更是我案頭桌邊必備的精神食糧。我不知道自己將來還會遇到怎樣的班級、怎樣的學生,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所有棘手的問題,我都不怕面對。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