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大學生勵志

一個大一學生眼中的生活

一個大一學生眼中的生活

關於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隨著心境的不同,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會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對於一個農民來說,種好地,把兒子養得白白淨淨,便是他的人生目標,對於他來說,生活不存在有沒有意義,正如《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所言:「有意義的事便是好好活著。」這是一群簡單的人,所言的簡單的想法,他們沒有多少崇高的人生目標,平平淡淡地活著,快快樂樂的生活,無疾而終,這便是他們生命的意義。

你能說他們生活的沒有意義嗎?難道一定要是名牌大學,高學歷,年薪多少多少萬才是有意義的?廣大學生朋友們往往會迷茫於這一點。

生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於達官貴人之家,終日錦衣玉食,他們有著優越的先天環境,從小便生存在這樣一個所謂「上流」的社會群體中,在他們眼中,有意義的事情是學會與人打交道,建立人際關係網,從而為日後商海拼搏攢下資本,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則只能生於平凡百姓之家,對於沒有資本的一代來說,唯一的,也仿佛是最好的出路則是好好讀書,名牌大學,工作……

以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一生在剛生下來便已註定,鐵匠的兒子還會是鐵匠,財主的兒子不回去種地,然而現在,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目睹了太多各行各業的成功經歷。於是,我麼開始變得浮躁,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一般人則僅僅把財富的多少當作衡量人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

於是,我們看到比爾蓋茨成了世界首富,我們則去學IT,看到巴菲特賺錢了,我們則去學炒股,看到報紙、媒體上講「某某公司CEO、白領年薪達到幾位數」,我們又去拚命學管理,都相當經理!都想當老闆!為什麼?人性的懶惰與貪婪!

在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中,國人的這種心態便暴露無遺。前幾年,看到陳天橋、丁磊等人在IT行業成功了,於是乎,百萬考生一齊報考計算機專業,後來,又是媒體說學計算機的人太多了,不好找工作了,生物工程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專業了,於是生物工程又成了熱門專業。有趣的是,不管時代怎麼發展,管理、經濟類有關專業卻一直火的很,為什麼?很好理解。對於一個剛從12年應試教育走完,社會閱歷幾乎是一張白紙的高中生來說,根本不會明白什麼是管理、何為經濟,只會簡單的認為,這兩種工作有錢賺,而且天天在寫字樓里工作,朝九晚五,輕鬆寫意。在另一方面,我國的農、林、礦、師範類專業卻一直是冷門,這無疑反映了我們人民價值取向的嚴重問題,難道學農的就只能去種田,學礦的就只能天天聞汽油,師範類的則是天天吃粉筆灰?

記得以前上高三時,我們班主任曾對我們說,他希望我們中的高考高分者日後能夠成為同行,「我教了這麼多年書,」他說,目光中似乎帶著一絲遺憾,「還沒有一個分數很高的報考師範類專業。」

誠然,究竟是什麼造成如今如此畸形的社會價值觀?對於我們這群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華夏子孫,有著「尊師愛道」的傳統的炎黃子孫,究竟還有多少人能夠把教師當作一門高尚的職業?就舉我的一個高中數學老師來說吧,他曾說,自己很羨慕以前的那些同學,同樣是一個班的,他們中有的人已經當了校長,有的人已經當了局長,然而自己還是什麼官都沒有當,自己很失敗。老師尚且如此,何況學生?

社會上的這種病態心理,同樣也心想了我們父輩的教育方針。成績好,什麼都好說,成績差,廢物,飯桶!從而,就有了一些國外的留學生們一些負面新聞,和國內的一些學生的跳樓事件。

在我看來,「教育」字,「育」為先,「教」為次。一個學生,如果做人都有問題,談何學習?老師們如果僅僅把教書當作一門餬口的工作,而不是一鬥神聖的育人工作,他還不如去養鴨子算了。

前不久,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很精彩,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空中的鳥兒,他不耕作,老天尚且要養活他,它可以在空中自由的翱翔,田間的百合花,它不勞作,老天也會為他準備甘甜的雨水,它也會開出嬌美的百合花。看到那些外國人每天生活的這麼灑脫,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相信上帝,相信上帝不會拋棄他們。

而我們呢?在早已被欲望填充的內心中,究竟有幾分空間留給我們當作精神的寄託?

看過《血色浪漫》的人,往往都會羨慕鍾躍民那種灑脫的生活方式,對他來說,賣煎餅和當大公司經理並沒有什麼區別。「人活著要吃飯,但這飯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你得去掙,所以幹什麼往往都不是最重要的。」這是鍾躍民的話。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觀,簡單,但很實用。也許,生活本來就太簡單?只是我們太過複雜了?難怪會有那麼句話「笨蛋是不會感冒的」。

可是現世中的我們卻不敢拋下一切,隨著人自身的發展,他身上的負擔只會越來越多,老婆、孩子、父母、工作,一系列的因素壓的人喘不過氣來,誰不想過自由的生活呢?可又有誰能放下呢?美國有自由女神,中國有什麼呢?

也許,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導致了生活態度的差別,在筆者的親朋好友中,仿佛大多數都生活的如此艱難,只有幾個人仿佛生活的格外瀟灑,其中一個是中學美術教師,另一個是國小體育老師,他的老婆是幼稚園老師。

說到這裡又回憶起了我的高三生活,有一位同學,每天看到他最早來學校,最晚離開學校,然而成績卻一直是班上最後幾名,他也終日愁眉苦臉,間接導致他的自卑心理,從而導致他的人際交往問題。

對於這個同學,我一直是感到很遺憾的。在這裡,我們不妨就這個學生的心理探討一番:

首先是成績問題,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成績提升的決定性因素是智力因素」,因此,我認為這個同學智力一般,但僅僅智力一項,絕不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我始終認為,影響人最關鍵的是心理調節能力,用一個已經被說濫了的詞,就是情商。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影響人智商的一些先天要素,具體的記不太清了,大概意思是影響男孩子智力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他母親的智力,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男孩子很聰明,那它的母親很聰明的機率是100%」。

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我這個同學的母親也一定是個智力平庸的人。

然而,我們不能說這個孩子是個蠢才,畢竟這個學生還讀到了高中,相比阿甘、周周,他的智力應該算相當不錯了。(名人名言  )然而,成績不好的事實擺在眼前,他有點不順心也是正常的。然而,這個問題卻惡性的導致了他的自卑,這就關係到另一個問題:心態問題。

上高中時,父母總會最孩子說,你是學生,學生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其他的你什麼都不用管。相信上面的這位同學的父母也對他說過同樣的話。現在看來,站在父母的角度,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如果以這位同學的角度來看,情況就有所變化了:

我知道要努力學習,但我學不過人家啊!

這就很鬱悶了,以人性的角度來分析,當一個人長期的困擾於某一個問題時,這個人就很容易鑽牛角尖,也很容易走極端,於是,這個同學就出現了人際交往的問題。

一個年輕人,思維不成熟,出現一點兒心理毛病,是非常正常的,但問題在於你能否意識到這個毛病並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在國外,人們去看心理醫生是很正常的事,而在我國,則尚沒有形成這個風氣,那年輕人有了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選擇一定會是找家長傾訴。

在一般的家庭中,具有決定權的往往是男性,關於子女的教育問題,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父親的肩頭。

從這點可以看出,一個優秀的父親,也必然有成為一個優秀心理醫生的潛質。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有這個潛質,我並不認識這位同學的父親,但我可以斷定,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這位父親沒有盡到責任。

現在,我已經和這位同學失去聯繫了,也不知道如今的他是否早已走出當日心中的陰霾。人生何其短,青春更只是一瞬,回首我過去的十二年,似乎並沒有多少值得留戀的地方,當畢竟這就是生活,有得必有失,我能做的只有好好珍惜現在,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