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三家巷讀後感

三家巷讀後感(一)

歐陽山的《三家巷》是帶著南國氤氳的人物傳奇,表現民間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的狀態下發生分-裂的作品。作品描寫20年代大革命時期,由於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廣州一批青年人選擇了不同人生道路。

關於不同階級和階層的青年在革命年代分道揚鑣並不是《三家巷》的獨創,《青春之歌》等小說也有描寫,而且魯迅在歷史上早已有言:「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對於青年,我敬重之不暇……然而後來我明白我倒是錯了。我在廣東,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後來便時常用了懷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無條件的敬畏了。"小說主人公周炳出身於三家巷鐵匠的家庭,當時三家巷的人雖有貧富懸殊,但對於貧富不同的人分屬不同階級,他們之間的矛盾是階級鬥爭,那裡的人們、特別是青年卻幾乎渾然不覺。

三家巷裡陳家的大兒子陳文雄、周家的二兒子周榕、何家大兒子何守仁、陳家的大女婿張子豪和他們的同學李民魁參加完畢業典禮的那個晚上回到三家巷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和個人的前程,最後換帖盟誓:從此相互提攜,為國家富強奮鬥。這個時候,陳文雄和周家的大女兒周泉衝破了世俗束縛追求自由戀愛,周溶也和陳家二女兒陳文娣也相互愛慕,他們的前程一片光明,「整個世界仿佛都是他們的」。他們的這一舉動,也深深地感染了在一旁觀看的周炳。周炳是周家的小兒子,長得英俊而健壯,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從小一事無成:念書沒有興趣,做學徒闖禍打傷人,給地主家當長工偷米被趕出來,甚至連給有錢人當乾兒子做闊少爺也因揭發家醜被趕出門。但是這些事情卻恰恰說明了周炳善良、忠厚、聰明、勇敢而富有正氣。他不喜歡讀書是因為老師教的課陳舊迂腐,打人是因為惡少調戲他的表姐區桃,偷地主家的米拿來接濟善良而窮困的胡家,揭發陳家的醜聞更是因為善良和正直而被人利用。在經過一番曲折之後,周炳重返學校上學,幾年之後升入高中陳維學生會的遊藝部長,並在學校舉行懇親會的演出中與表姐區桃合演《孔雀東南飛》,演繹焦仲卿和劉蘭芝動人的愛情,感動了所有觀眾。周炳和區桃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演完《孔雀東南飛》之後更是被人們認為天生的一對。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以後爆發了省港大罷工,廣州的工人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罷工。周炳和區桃也加入了罷工的行列,歐桃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死在了帝國主義的槍下。周炳對區桃的死心痛不已,大病了一場之後決心打-倒帝國主義為區桃報仇,再次加入轟轟烈烈的罷工運動。並參加了省港工人運輸隊支援北伐。

但是不久以後,陳文雄背叛了罷工工人,作為廣州工人代表單方面退出罷工換取了一個經理的位置,何守仁也買了一個科長的職位,往日的換帖兄弟開始分化,周榕和陳文娣之間的愛情也開始破裂,但周炳和陳文婷之間感情卻更加深厚。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後周炳、周榕和周金三兄弟外出避難,程文娣卻在此時嫁給了何守仁。周炳冒險給陳文婷寫信約她見面,陳文婷沒有按照信上的內容赴約反而把信交給了陳萬利和何守仁,陳何兩人正像出賣了周家三兄弟,導致周金被捕遭到殺害。而不久以後陳文婷也背叛了她和周炳的愛情嫁給了陳文雄的同學宋以廉,周炳在一次又一次的沉痛打擊中更堅定了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決心,並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共-產主義才是救國的真理。周炳開始參與共-產-黨的活動,接著參加了張太雷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在起義中周炳英勇作戰得到了張太雷的表揚,但是由於反動派的出賣張太雷被暗殺,革命陷入危機。在後來發動派圍攻廣州的戰役中周炳等人頑強抵抗但還是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

作品結尾,周炳告別了三家巷,遠去上海尋求革命,他面對海洋高喊:「再見了,可愛的家鄉!」由「家鄉」一詞勾起的相關記憶,是小說給人印象至深的南方小巷帶有地域風俗的生活故事,其中家族、親情和青年之間的友誼、愛情,共同交織為最動人的一幕。在這裡,個人生活經歷顯然是小說著意描寫的內容,但革命時代的歷史線索依舊是小說敘述的基本框架,當三家巷的青年不得不告別生活中最為溫馨的一幕,這未嘗不是青春與「初戀」的悲劇,但這種不得不告別舊日自我的人生悲劇,更為有力地說明革命風暴降臨的必然性,正如它已經席捲到傳統生活的各個角落,包括周炳的家鄉三家巷,這片凝聚著以往想像的氤氳浪漫之地。這是三家巷青年過去生活的結束,也是他們和歷史一起踏上新旅程的開始。由此,歷史在個人命運的折射下,顯得更為搖曳多姿。

三家巷讀後感(二)

我是帶著一種對南派文化的崇敬去看舞劇《三家巷》的。

在我的記憶里,或者在人們普遍的認識里,歐陽山先生的長篇巨著《三家巷》不太適合用舞劇這種藝術形式來呈現,其主要原因就是小說人物眾多,關係複雜,事件稠密,而舞劇又是一種不太善長講故事的劇種,用這種方式來再現或改編小說《三家巷》,乍聽起來,似痴人說夢,非不可也,猶不能也!

於是,我便從心底里對舞劇《三家巷》生出一種懷疑,一種牴觸,甚至是一種抗拒。

事情的轉機是因為新聞界一幫友人的聚會,那日大家不約而同地關閉了往日的「清談之心」,而敞開了一扇思緒的「澎湃之門」。除我之外,大家共同的話題便是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新近上演的大型民族舞劇《三家巷》。他們一致好評的觀點讓我的懷疑、牴觸、抗拒之心開始融化,特別是他們稱該劇為「一次南派文化的歷史性出征」的觀點讓我大感興趣。曾表示不願意觀看該劇的我,當即決定第二天就去親眼目睹他們眼中的優秀劇目,去劇場探尋舞劇《三家巷》是如何做到「一次南派文化的歷史性出征」的。

正如新聞界的朋友所言,大型民族舞劇《三家巷》是二度甚至是三度創作和提煉的舞台藝術精品,它簡化了人物,重構了故事,凝鍊了意象,提升了主旨,通過描寫三家巷裡成長起來的一群熱血青年,在「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反抗壓迫、反抗剝削、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最後選擇投身革命的故事,表現了那一代人思想上的分化與選擇,表現了無產階級勞動人民階級意識的覺醒,表現了買辦資產階級、官僚地主階級對革命的仇視,更表現了革命者在qiang炮與鮮血面前堅定的革命意志與理想信念

此外,我從該劇中看到了另一層具有時代價值的深意,那就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堅守,這種堅守穿越了歷史長河與歲月硝煙,穿越了心靈世界與理想信念。在那個年代,在中國革命低潮時期,廣州起義、省港工人大罷工表現了南方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決不屈從於帝國主義、反動軍閥的殘酷鎮-壓,勇敢地堅持革命,決不放棄的精神。廣州起義是為挽救中國革命所作的英勇的反擊,它有力反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和實行的屠殺政策。在嶺南大地上,革命的信念永遠地銘刻在木棉樹上、青石板上、三家巷裡……不論歲月如何變遷,此志不移。

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作為嶺南藝術界的傑出文藝團體,以堅守一隅的「士兵」之心,歷時一年多精心打造了《三家巷》這部舞劇,無疑是給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增添了一朵奇葩,令人驚喜之,又心震撼之。

因為,正如新聞界友人之言,斯世斯時,這部舞劇所代表的已不是一個團體,而是代表了嶺南文化的一次「出征」。全劇所透露出的光芒四射的嶺南音樂元素、文化符號、舞蹈語彙、民居建築、生活習性等獨具特色,無可替代。它充分吸取了嶺南音樂元素與大革命時代背景下的音樂營養,通過有機地提煉和交響化處理,巧妙地將愛情主題、革命主題融合在跌宕起伏的劇情和人物命運之中,呈現出濃郁的嶺南音樂特色。

而在編舞方面,更是對嶺南肢體語彙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該劇的編舞大都是目前活躍在舞蹈界的年輕一代編導和舞蹈演員,他們思想活躍,構思大膽,編導手法不拘一格,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嶺南民俗文化演繹上都作了大膽的嘗試,舞蹈編排中出色的運用肢體語言,完成了劇情的發展,成功地講述了那年那月的一個激-情的故事。

在舞台呈現風格方面,則採用了對那個年代嶺南民居、江河、街巷、花市等進行了現實主義的再現,舞台美術和服裝設計幾乎都是大氣磅礴地還原了歷史的風貌和城市厚重文化,特別是對典型環境的設計與提煉進行了大膽的刻畫,如劇中三家巷民居建築特色,()廣州除夕花市的市井風貌、起義路大游-行等場景的再現,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以濃重的筆墨還原了廣州城市歷史特色。

我們現今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知識大爆炸,信息大交匯,資源大整合的時代,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做到對信念的堅守,對文化的堅守,這一點,舞劇《三家巷》真的做到了。

這便是我想要看舞劇《三家巷》的原因,也是我激動不已揮毫寫下上述文字的動機。這種穿越了近百年的堅守,值得我為它心生敬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