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擲骰子嗎讀後感(一)
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上帝擲骰子嗎?愛因斯坦很堅定地告訴我們,上帝是不擲骰子的。但波爾也很堅定地告訴我們,愛因斯坦的回答是錯誤的。誰是誰非?於是我開始了對《上帝擲骰子嗎》的探索。
《上帝擲骰子嗎》書名文鄒鄒的,沒看過的人或許會以為它是一本文藝書,這是我一聽到這書名的第一感覺,沒想到它竟然是一本科普書。很意外咧!那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樣的吧。
《上帝擲骰子嗎》其實是一部關於量子論的史話,是一個叫曹天元的作家所寫的比較高端的科普讀物,他不是一名物理學家,但是他卻用他那非「專業的」的寫作手法帶我們領略了一場科學史上的盛宴。本書的感情基調是輕鬆的,趣味的,作者用他那小說化的寫作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關於量子論的故事,我們從神話時代出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了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直至最後艱難的建立了量子理論為止。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很多有關物理方面的歷史,可以領略到眾多偉大物理學家的風采,可以知道他們是如何去探索科學上未知領域的,可以知道他們是如何去開闢屬於自己的通向科學至高地的道路的,還可以看到他們之間智力上的較勁。使我們明白其實科學的發展就是在這些物理學家相互提出理論然後又相互證偽的過程中進行的,並告訴了我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意義所在。
除此之外,作者還在書中插入了很多「飯後閒話」,講述了一些有關物理學家的趣聞逸事,使我們讀來趣味十足,並會不時感嘆作者文筆之精妙,竟然可以把物理這門枯燥難懂的知識講得如此自然、易懂。雖然他的寫作風格使本書存在些許不嚴謹的「硬傷」,但不可否認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讀物。因為相比那些用純科學的語言寫出來的科普讀物,它更易為人們接受,在科學知識大眾傳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大。起碼就我而言,我是比較喜歡他的這種寫作風格。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對量子論還是下過一番功夫去研究的,否則他對量子論的敘述就不會如此的透徹。
所以,我認為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讀物,因為它至少成功的向大家講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歷史,或許並不完全準確,但是我們畢竟可以知道這門科學的發展歷程,我們畢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論,我們畢竟了解了大批偉大的科學家的事跡。對於一本科普讀物來說,我覺得這已經足夠了。
只能說各花入各眼吧,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感受和看法,我們不能強迫別人說它好,也不能強迫別人說它不好,所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那你就不妨自己去看看,相信等你看完後,你會有自己的看法,對上帝擲不擲骰子也有你自己的答案。
上帝擲骰子嗎讀後感(二)
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這本書斷斷續續地看了一個半月,在最近終於看完並有時間能夠回憶總結一下了。選擇看這本書也是自己從小對物理特別是天體物理的愛好,其實並不真正了解量子物理。看完這本書只能感嘆一句:太牛逼了。這個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人就是--物理學家。
剛開始看的時候都是一些物理學的基本常識以及發現各種物理現象間有趣的實驗和物理學家的故事,而且書本也是按照物理學的發展史寫的,所以開始時比較易懂。作者以光子是波還是粒子,這樣一個終極大問題貫穿全書,可以說量子論的發展就是基於物理學家在光子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個問題上發展起來的。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有時候波派發現了新的理論並且通過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占了上風,那個年代的人就更偏向於相信光就是波,而同理粒子派也會採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反擊。所以讀者從頭到尾都會帶著一個疑問,到底最後是波還是粒子勝利了呢?
高中物理告訴我們,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記得當時我還問過我一個同學:「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是就是光子在做正弦運動,一會上一會下…」。依然記得那個同學鄙視我的眼神。後來我就都知道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在不同的實驗環境下出現的,光子波的性質是在雙縫干涉和單縫衍射實驗中發現的,因為光波在這些經典實驗中,完全符合光的性質。另一方面,光電效應實驗卻又說明了光完全具有粒子的性質。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家真是難以接受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印象中的物理就應該和數學一樣,精確無比,只要有物理理論,能夠算出幾萬光年以外恆星的運動軌跡。但是,後面的故事才是真正讓人大跌眼鏡。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高中沒有好好學習物理,反正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後就再沒有往深處學習過物理。「哥本哈根解釋」絕對是顛覆我想法的。哥本哈根派說,我們所學習的經典物理的觀測方式都是有一個使用範圍的,在微粒的領域裡,如果還採用普通的觀測方法,這種不確定性就會擴大,所以觀測到的結果就不精確,就不是粒子原本應該有的屬性。還有更厲害的不確定性原理,這個原理說,一個粒子的所有物理量,比如動量和位置,我們不可能同時觀察到這兩個物理量,但是一旦觀測時確定了其中的一個,另一個的不確定程度就會變的無限大,從而影響到真正的數據。所以說,上帝有時候會扔個骰子讓大家猜猜機率。
不管怎麼說,書是看完了,似乎平常簡單的生活中並沒有這麼多複雜的物理現象,也不會讓你去做薛丁格的貓的實驗。即使上帝在擲骰子,也不會影響到經典物理奠定的現實世界。學會了量子物理我的股票也不會大漲。但是人不就是應該這樣的嗎?充滿好奇心,希望能夠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規律。或許再前進一小步就能夠真正明白到這個宇宙的終極規律,那又為何不去做呢?朝聞道夕死足矣。
上帝擲骰子嗎讀後感(三)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一書作者曹天元先生對量子論是十分投入的,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對研究量子論在科學領域上有什麼重要貢獻,但是他對量子論歷史的精彩描述卻吸引了眾多門外漢的興趣,並開始對這一理論略有所知。
從書名來看,我們不難知道這啟發於愛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否定式吶喊,儘管事實已經證明了它的錯誤,霍金也如此說:「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他總是把骰子扔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整個量子論的發展歷史卻都是圍繞這麼一句看似簡單卻難以解答的話在進行著艱難的論證。而讓人讚賞的是作者的書名就足以成功地引發了我們這些入門者對這樣一本科普讀物的興趣,渴望從書中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當然,好的書名充其量也只是個引子,更重要的是書裡面的內容。我想除了一些專門的學者,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認可這本書是科學與文學的完美結合,至少從我所知道的信息來說是的。它主要講述那段讓人本覺得晦澀難懂的量子物理歷史,然而事實證明,幽默的筆風、生動的語言描述卻讓《上帝擲骰子嗎?》更能為大眾所接受,讓普通的人們也能嘗試去一探量子論發展歷程的究竟。
不過,雖然我是讀完了這本書,但是說實話,也只是記住了個大概而已,這就好比說當年我們初高中時候學的歷史課,也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說,曹慶元先生的文筆著實讓我深刻記住了我以前只從課本上看到名字的科學家。因為他不會像我以前所接觸的教科書一樣,只是簡單地將人的生平簡介列出來而已,他把他們的性格加以誇大化、趣味化,讓科學家們的形象躍然紙上。當我看到愛因斯坦與波爾之爭時,我是有點驚嘆於愛因斯坦的執迷的。畢竟,我所接受教育似乎已經讓我幾乎相信偉人們是完美的,他們的思想似乎都是正確的,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中國孩子在年幼時的困惑。另外要說的就是書中「飯後閒話」的部分,通過這個部分,我才知道原來我國中所認識的浮力定律的來由的故事是這麼的薄弱無力的,自由落體實驗是否在比薩斜塔出現也是無從考證的……它讓我推翻了之前很多在認知上有巨大錯誤的地方,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讓我重新去審視自己在學校課程中究竟學到了什麼。()
儘管誠如作者所言,這部書只是一篇非專業的科普文章,但是我認為他做到了科普文章最想要做到的事,那就是以科學普及大眾。雖然說《上帝擲骰子嗎?》並不具備最嚴謹的語言,但是作為讓大眾了解一些科學常識的平台,它做的十分傑出。僅從作者運用如此巨大的心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識一一展現在詳細描述出量子物理歷史的行動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對量子物理的熱愛,他廣闊的知識面更是讓我深深地為之折服。我們閱讀書籍不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擁有像作者一般的知識量去更深層次地思考我們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嗎?我渴望著能有更多這樣的讀物讓我能在閱讀中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