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歡喜讀後感(一)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裡面的一個故事,這本書裡有:暴風雨、仲夏夜之夢、冬天的童話、無事生非、威尼斯商人、李爾王、麥克白、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等故事,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皆大歡喜這個故事。這本書是來源於英國的蘭姆姐弟很著名的書本,我一口氣就把皆大歡喜這本書讀完了,現在給大家介紹介紹。
主要的故事就是弗雷德里克打倒了他哥哥這一合法的公爵,並把他流放在遙遠的阿登森林裡。而流放的公爵有個獨生女,叫羅瑟琳。弗雷德里克是想把羅瑟琳留下來陪伴他的女兒西莉亞。一次偶然的機會,城堡外有兩個人準備角斗,那兩個姑娘也去湊熱鬧!一個人高馬大,身強力壯,是角斗的老手了。而另外一個年少骨嫩,大家都覺得他必死無疑。兩個姑娘都去勸說他別角鬥了,可他卻說他沒有家人,哥哥對他一點也不好,還不如死了好。羅瑟琳非常同情這位年輕人,也似乎可以說她已經愛上了他,原來那位年輕人叫奧蘭多,他在決鬥中居然贏了!。
後來,由於弗雷德里克不想讓羅瑟琳再待在宮裡,便準備把她也趕去阿登森林,西莉亞不贊成,便與堂姐一起前往阿登森林。然後,羅瑟琳和西莉亞竟然在阿登森林不僅碰見了奧蘭多和他的哥哥奧列佛,也碰見了羅瑟琳的父親。奧蘭多和他的哥哥奧列佛現在已經友好相處了。
最後,羅瑟琳和奧蘭多、西利亞和奧列佛同時舉行了婚禮!接著,又傳來了好訊息,羅瑟琳父親的國土歸還給他了。西利亞也為此祝賀堂姐,雖然她已經不在是繼承人了,堂姐妹兩的感情是那麼的純真,一點都沒陷入嫉妒心。
皆大歡喜讀後感(二)
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是他早期創作的著名喜劇,與《無事生非》、《第十二夜》並稱為三大歡慶喜劇。此劇創作於1599年,主要劇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兒羅瑟琳到森林尋父和她的愛情故事。正如劇名所表現的那樣,劇中被壓迫受害的人紛紛得到好報,而惡人則受到感化,最後所有的愛情都得到美滿的結局,反映了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以善勝惡的理想境界。
這部喜劇在語言,人物,線索,主題意義方面都具有其獨特的創作方式。
從語言上來說,這部喜劇的語言豐富活潑、具有生命力。一方面,作品中的語言廣泛運用書面語和口語,這是作品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廣泛採用了民間諺語和俚語,兩者互相結合,莎士比亞甚至自己創造新詞,使其增添了不少的新鮮感。他豐富的語言往往能夠隨著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來深刻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最重要的是,這部劇中許多的語言都已成為英國乃至全世界語言的精華,既生動活潑又耐人尋味。如「美貌比金銀更容易引起盜心」、「心裡儘管隱藏著女人家的膽怯,俺要在外表上裝出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來,正像那些冒充好漢的懦夫一般」、「現在我們是滿心的歡暢,去找尋自由,不是流亡。」、「假如你記不得你為了愛情而作出來的一件最瑣細的傻事,你就不算真的戀愛過。假如你不曾像我現在這樣坐著絮絮講你的姑娘的好處,使聽的人不耐煩,你就不算真的戀愛過。假如你不曾突然離開你的同伴,像我的熱情現在驅使著我一樣,你也不算真的戀愛過。」、「假如你們用你們所沒有的東西起誓,你們便不算是發的假誓。」、「給我穿一件彩衣,準許我說我心裡的話;我一定會痛痛快快地把這染病的世界的醜惡的身體清洗個乾淨,()假如他們肯耐心接受我的藥方。」等等,都具有深刻的意味和哲理,既是對當時貴族上流社會罪惡醜行的揭露批判,同時也表達了莎士比亞對於理想社會的強烈渴望。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莎士比亞借傑奎斯這個角色所提出來的「人生七個階段」的感想:「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他的表演可以分為七個時期。最初是嬰孩,在保姆的懷中啼哭嘔吐。然後是背著書包、滿臉紅光的學童,像蝸牛一樣慢騰騰地拖著腳步,不情願地嗚咽著上學堂。然後是情人,像爐灶一樣嘆著氣,寫了一首悲哀的詩歌詠著他戀人的眉毛。然後是一個軍人,滿口發著古怪的誓,鬍鬚長得像豹子一樣,愛惜著名譽,動不動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尋求著泡沫一樣的榮名。然後是法官,胖胖圓圓的肚子塞滿了閹雞,凜然的眼光,整潔的鬍鬚,滿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談;他這樣扮了他的一個角色。第六個時期變成了精瘦的趿著拖鞋的龍鍾老叟,鼻子上架著眼鏡,腰邊懸著錢袋;他那年輕時候節省下來的長襪子套在他皺癟的小腿上顯得寬大異常;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變成了孩子似的尖聲,像是吹著風笛和哨子。終結著這段古怪的多事的歷史的最後一場,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的遺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這短短的一段話概括得既準確又精簡,十分讓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