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梁上君子》這則成語故事,故事是說,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陳寔,曾當過下級官職,有一年他的家鄉遇到災荒,老百姓生活很艱苦,有許多人都當了小偷。
有一天,一個小偷進到了陳寔家裡,躲在屋梁上,想偷東西,陳寔發現了,馬上叫他的兒子們過來,對他們說:「一個一定要自珍、自愛、努力上進。壞人並不是本來就壞,而是被不良的行為逐漸的養成了壞習慣。」
陳寔說到這裡,抬起頭指著屋梁上的小偷說:「你們看,樑上那位君子就落到這個地步。」
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要做好事,不做壞事,約束自己的行為,回到正道上來。不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做個好人。在當今的社會裡也有這些人,只要大家互相幫助,社會才能變得平安、和-諧、美好。
梁上君子的讀後感(二)
這是一個以德感人的故事。雖然我已經把這個故事讀了數遍,但是在閒暇之時,還會忍不住瀏覽一遍。
饑荒時期,百姓收成不足。一個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躲在房樑上。陳寔暗中看見了,穿戴整齊後將兒子、孫子等人叫起來,嚴肅的教訓他們:「一個人不應該不努力學好。不善良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壞的,長期習慣不學好就養成了壞的性格,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躲在房樑上的人就是這樣!」小偷大吃一驚,跳下來跪在地上誠懇的認錯。陳寔慢慢開導他:「看你這個樣子不像是壞人,應當克制自己的邪念,返還善良的本性。然而你這種行為應該是由於貧困而產生的。」陳寔讓家裡人送給小偷兩匹絹。從此全縣再沒一個人偷盜。()
每次讀完,我不禁為陳寔正直、厚道的品格所欽佩。陳寔用德行感化了小偷,讓他改邪歸正。也可看出,壞習慣數逐漸養成的,因此我們要防微杜漸。
我們應當從小養成積極向上的好習慣。其實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個性,對於人生的價值觀因該是正確的、有益的、偉大的。在生活中,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保持正直良好的習慣,拒絕惡習,反對惡事!
家長老師教導我們的期間又何嘗不是一個以德感人的過程呢?他們含辛茹苦的教育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有成就、品行好的人,長大後為家庭、社會、國家作貢獻。他們不僅傳授我們知識與技能,還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給予了我們一筆精神財富。仔細看看父母老師,額頭上的皺紋、頭上的根根白髮都是為了我們日夜操勞!在這裡,對你們說一聲:辛苦了!
而對於那些做過壞事的人,我們不能一致給予否定、鄙視、唾棄,要加以勸說、引導、教育,使他走向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