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育理論讀後感

教育理論讀後感(一)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真拜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教育書籍。一本本教育書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誠的話語,使我很受啟發。現就學習過程中感觸較深的談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首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要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數老師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是作為一個老師的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當然不應該走上講台的。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備條件。按理說現在的學生在家裡是小皇帝,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里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現在犯罪低齡化,大多是因為其心理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所致。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貼近他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學生觀,了解學生的需要,做一個服眾的威而有信的老師。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師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把學生教好。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失聲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

第三,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世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將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襟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教育理論讀後感(二)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動力和熱情。尤其是教師心理調適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並獲得了更多的方法,這對自己是一種鼓勵。鼓勵我們教師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鼓勵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鼓勵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體會到教師要熱愛這個職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報,刻苦地鑽研下去,一切為的就是一份熱愛和執著,在教學中,不能墨守陳規,要不斷地發展,不斷去思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這樣,最終自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終身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說,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我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最好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鬥,新的奮鬥需要旗幟作為引導,這次培訓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並且不斷地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

教育理論讀後感(三)

近期,我認真地讀了《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這本書,體會很深。教育是一部高深的教科書,而教師職業道德又何嘗不是呢?新時期的教育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師,為了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提高教師的自我道德修養,我們不得不好好地學習一下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免得誤人子弟!試想我們每一位教師真正在師德方面又做到了多少?通過學習,其中給我感悟最大的是教師之愛!愛讓教師更加自信。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歷史上的教育家都有把愛學生作為為師的主張,我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倡導「愛滿天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於愛兒童。」從而主張「把整個心靈給孩子們」。前蘇聯另一位教育家贊科夫則認為:「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愛兒童。」確實,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愛始終貫穿於整個過程中,體現於學生的身上,體現於教育教學活動的點點滴滴中。教書育人,以情感人!我們應該深知,教書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我們要把學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心坎上,隨時隨地關注著學生的思想動態,用自己的愛心,去關懷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

當學生犯錯時,我們應該以寬容、博愛之心去感化他們。「尊師愛生」長期以來一直是學校師生們的行為準則,但在實行中,老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多地強調了「尊師」,而忽視了「愛生」。現代教育理念提倡的應該是「互尊互愛」,倡導的是師生互為精神關懷者。當你去愛學生時,學生會同樣愛你。當給學生一桶的愛,學生回報你一杯的愛,就非常的滿足了。愛讓我快樂,使我滿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