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

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一)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在《朝花夕拾》裡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裡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 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裡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說:「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人生閱歷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正是在這片淨土上,散發著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濃濃暖意。

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二)

《父親的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後來魯迅去日本學醫也有此原因吧。文章一開始講述了一位名醫的事跡,而後引入到少時魯迅為父親請醫找藥治病,與兩位重金聘請的所謂的名醫周旋數年的經歷。文章以生動的語言描寫出幾位名醫明知病無法治療還騙取醫費,治不好就開些奇怪的藥引,故弄玄虛,或者推卸責任說一句「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他們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金錢。也表達了作者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對父親的不捨與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現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藥方一拿出來,也一定會成為人們的笑柄,兩個「名醫」也會被揭穿,被世人所唾棄。可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背景下,這樣的醫生反而受人推崇,身價不菲,人們對其毫無質疑。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封建落後的思想深入國人。這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人們對中醫盲目相信,而對西醫卻一無所知,甚至反對。那時的社會也就像周父一樣病入膏肓,魯迅通過諷刺那些庸醫來對當時的封建腐朽的社會進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是父親痛苦死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與無盡的悔恨。這也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

所以,我們如今更丟棄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發展科學。

父親的病讀後感500字(三)

《父親的病》講的是魯迅為生病的父親求醫問藥,結果還是沒有救回父親的經歷。

父親生病時,魯迅為父親請了很多的醫生,這些醫生都有共同的特點。

首先,他們都自稱是名醫,其次,診金都非常的貴,還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藥引很奇怪。新方一換,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找。先買藥,再尋藥引。嚴重耽誤了病人的病情。比如第一個來的「名醫」藥方中的「「生薑」兩片,竹葉去尖,他是不用的,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取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天。」這樣很耽誤時間,延誤最佳治病時間。

又例如後面來的 陳蓮河先生,他的藥方是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但最後還是沒有用。最後父親的病如益惡化就請巫師,

但最後聽從衍太太,在床邊喊父親,最終還是失敗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說的那麼懸。

在古時候,雖然有類似於華佗,扁鵲的神醫,但是當時還是以封建迷信來治癒疾病或躲避災禍,例如我曾在電影裡看到,明朝倭寇攻打某城,那個城的老縣令,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抵禦外敵,而是到寺廟吃齋念佛,希望根本不存在的佛祖來解決問題,更多的求雨,一群巫師在那裡手舞足蹈,但滴雨未下,簡直是勞命傷財,最後還沒有效果。

最有代表的就是那些帝王,術士尋道成仙,成天吃一些所謂的「丹藥」或長生不老藥,其實,那些藥鉛,汞嚴重超標,又是煙燻火燎,非但沒有長壽的效果,反而讓他們更早的離開了人世。

有一邊文章說過:「有一個老和尚有一個磬,每當寺廟裡的鐘敲響時,磬舊貨跟著響。老和尚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但其實這只是共振問題,只要日他們的頻率不一樣就行了,說得再簡單些就是,在磬上或鐘上磨磨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不要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話,要相信科學,要以正常的,科學的渠道,來解決疑難困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