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四孝有感(一)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裡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用心去體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後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後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做翅膀,然後像鳥一樣往下跳,結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後母和弟弟並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後,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裡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後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後,後母再也不敢暗地裡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並用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讀二十四孝有感(二)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暑假裡,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名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著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遊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颳風下雨,媽媽總帶著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里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為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鬥爭。
張姍姍,一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正是我們當代學生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楷模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他們的光輝!明朝大學問家陶宗儀說:「孝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會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望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愛,是一縷陽光;愛,是一絲雨露;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類為愛而生,生來被父母愛著,那我們這些孩子,就不能向關愛著我們的人付出我們的一片愛嗎?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臨終前,讓他給女兒一百個幸福。但家中女兒女婿卻冷眼對他,希望他早死。為了完成老伴的遺願,他為女兒做了九十八件事,在為女兒買香蕉的途中,被車撞死了,臨終前說:『我的死是給我女兒的第一百個幸福!'
當前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個女兒,她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卻從未想過父母的勞累與辛苦;從未幫父母做過一件小事;從未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孝順父母。真希望他們能看看《新二十四孝》這本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做一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勞累時為他們錘錘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讓父母欣慰……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不要求我們長大後報答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長大後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同學們,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能世代傳承,為了構建和諧美好的文明社會,讓我們一起呼籲吧:
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孝道精神,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讓中華孝道精神世代傳承!
讀二十四孝有感(三)
暑假我閱讀一本《二十四孝》,這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媽媽告訴我這本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是不值得學習的。比如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媽媽說古時候有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
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聽完媽媽的話我對「孝」字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