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一)
這些天我懷著極為沉重的心情讀完了巴金先生寫的《家》。這本小說反應了當時封建社會人們互相傾扎,鬥爭,用禮節來壓制青年自由的故事。這是一個舊家庭的歷史,一個大家庭的悲歡離合。
作者巴金先生恨的並不是社會的某一位人或某一件事,而是恨家庭中吃人的禮節和制度!巴金先生不忍心挖開他回憶的墳墓,那些慘痛的事件回憶起來還依然那樣的鮮明,因此他發出呼籲,一定要為無數名為禮教而死去的人含冤。要從黑暗的魔爪下搶回他們失去的東西,巴金一位偉大的作者,他不想看到一個個青年被推到懸崖邊從山上墜於谷底,跌入深淵。
「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痲醉了一大批青年人的頭腦,這些捆束住了他們的一切,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卻永遠得不到他們應得的東西,從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一個舊社會大家庭中那些青年完完全全是長輩的玩偶,傀儡。覺新便是一位這樣的青年,他在這種吃人禮教的壓抑下,變的懦弱無能。他茫然的接受了家庭為他安排的一切,最終毀滅了自己的一生。但和他相之下的高覺民與高覺慧卻是另外兩個新青年,他們接受的是新思想,有著自己的志願和夢想,他們衝破舊家庭的禮教,從而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去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又如書中的珏,梅,鳴鳳等這些女子都有著悲慘的結局。特別是鳴風她是高家的一個婢女,她即聰明又漂亮,年齡十七歲。馮樂山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他與高家是至交,高家老太爺便把鳴鳳當禮物一樣送給馮家去做姨太太。雖然鳴風是一個婢女,但她是一位有自尊的人,在一望無際的湖水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就是一個婢女的下場,難到女人就當是玩物被送來送去嗎?
當我看完這本《家》後,合上書的那一刻,在我腦海里中浮現出巴金說的一句話「青春是美麗的東西」那就讓它作為我鼓勵的源泉吧!
讀家有感(二)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里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兩——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
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讀家有感(三)
讀過著名作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嗎?了解這部著作嗎?作為當代年青人,是否會為那個時代的高家年輕人的壓迫命運感到不公?假如你是他們中的其中一位,你又是如何反抗命運的?讓我們來探討下這箇舊社會在封建制度下的只是青年時如何抗爭,反對封建,掙脫腐朽的舊家庭的枷鎖的吧。
高家中高老頭是典型的封建貴族主,他在高家是中心,他可以包庇子代的腐朽、墮落、虛偽、荒淫,但是卻打壓孫代的新思想,他專制,愚昧,頑固。正是他的存在,使得新思想難以擴展,激起覺醒的年輕人反抗。進一步來說高老頭是封建專制制度的代表,是一方舊思想的代表,時吃人專制統治的代表。正是因為一個家庭中兩種截然不同不思想在交鋒,才會使得五四運動更加激烈。
在年輕人中,我覺得覺慧的命運是可悲的,他是屈服命運,接受家庭安排卻毫無反抗的。他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在高家的地位決定他要犧牲他思想,婚姻,家庭。他與其弟弟不一樣,因為他的骨子裡是軟弱的,但是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邁出了一部的,他代表著眾多在封建思想和信思想夾縫中艱難成長的迷茫的年輕人們。至於覺新,他比覺慧進步了,他開始有了反抗,認為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追求自己的個性和幸福,但是在這個反抗過程中他犧牲了兩個心愛的人。而覺民又是整部小說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終於在壓抑中爆發了,堅決與高家抗爭到底,在接受新思想薰陶之下毅然逃離到上海參加革命。他是新時期青年的代表,是五四運動中的主力軍。但是他的犧牲也是很大了,鳴鳳的離世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打擊,但是歷史的潮流讓他選擇了堅強,在鬥爭中註定他會成功了。在《秋》的最後,覺民說:「沒有一個永久的秋天,秋天或者就要過去了。」他說的這一句話足以見這個熱血青年的『叛逆「精神,他對封建禮教吃人制度深惡痛絕。其中除了這幾個抗爭之外,高家的其他女性在這場戰爭中是弱者,在接受者命運不公的安排,她們怨天尤人,卻沒有力量想覺民那樣勇敢。包括丫鬟在內的所有女性成為了封建的犧牲品。不過,正好也激起了更多他人的覺醒,團結起來反抗。
讀《家》讓我想了很多,究竟是什麼塑造了這些不同人物的性格?他們在五四思潮這個歷史轉折點各有命運,可是整個這個對歷史真善美或假醜惡的揭露讓我們更加了解到舊社會的殘酷。同時作為當代青年我們也需要反思,同時要珍惜當今的和諧民主社會,敢於批判,勇於創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
這是我從這部小說中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