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自我管理讀後感

自我管理讀後感(一)

黃泰山教授策劃的《傑出青少年自我管理手冊》。這是一本關於青少年怎樣成功的勵志書,能夠給人「帶來希望、夢想和戰勝挑戰的力量」

當我第一時間拿到《自我管理手冊》,我就激動不已;而當我慢慢將《自我管理手冊》同步至今,現在回想起以前那個遇事則沒有信心的我,沒有毅力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對自我改變的一種渴望讓我能有如此的行動,是呀,誰不像讓自己成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呢?誰不想讓自己成為鶴立雞群的一份子呢?就像書中所說的,我生來應為高山,而非草芥。通過這些重重磨練後,我真的可以體會到這種自豪感。當我回眸望去,當時學校的師生人手一本。可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毅力之下,有多少人將自己貶低為草芥。而我卻可以堅持到現在,雖然之中存在補寫等投機取巧的情況。但是從沒有超過4天。這一點我很自豪,可是當老師那時說到能一片不漏的完成的同學站起來時,我卻如夢初醒,我因為暑假帶來的放縱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從今以後,不從現在開始直到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將會不折不扣完成這本手冊。

自我管理讀後感(二)

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他必須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怎樣活著,怎樣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著,為了更好地活著自己應該怎樣做以及自己活著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後希望別人如何記住自己。當然對於不同的人群可能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是不同的。對於一個農民或者工人他可能只會想自己活著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存在。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他必須認真工作;但如果對於一個在組織里貢獻自己腦力與智慧的知識工作者,他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也必須更加深刻。而對於以上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以及經過思考而做出的選擇及行動究其本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

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一個人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了解自己是誰(為什麼要活著),了解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的行為準則,了解自己通過正確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之後能夠給這個社會貢獻什麼。

「自己是誰」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簡單無聊的話題,實則不然,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都只是停留在我叫XXX的階段,以為姓名就足以說明一切。然而他忽略了姓名只是一個代碼,其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對於現代社會的一名知識工作者,必須能夠徹底的弄清楚這個問題,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去剖析呢?我認為: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如: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組織中的角色等,其次就這些角色進行細分,然後給每一個細分的角色賦予一定的權重。以此來了解自己的哪些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重要 的,哪些角色是可有可無,不太重要的。最後,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嘗試回答「我是誰」的問題,並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進行反思。

了解自己的長處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集中精力去做擅長的事情。在本章節中也提到了了解自己長處的方法。而在這裡,我想將了解自己的長處與對關係負責銜接起來進行說明。我個人認為了解自己的長處無疑需要通過兩種途徑:通過自我思考與實踐了解,通過外界了解。而最好的方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也會有更高的效率。我們作為個體需要對人際關係負責,而我們也知道別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那麼如何讓這面鏡子很好的發揮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我們的人際關係負責。如果個體是帶著一種敵對或者不友好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那麼通過這面鏡子我們不僅不能夠了解自我,反而會造成盲目無知。同樣,作為組織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對組織負責,對我們自己所做的工作負責,那麼通過組織這面鏡子我們也同樣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長處。

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往往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體現。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行為準則,按照這些準則有序的進行自己的日常活動。作為組織中的一部分,一個組織有其存在的使命,我們也可以將其闡釋為組織的「價值觀」。那麼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與組織的價值觀相一致,個人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須契合組織的使命,不能因為短期的利益而背離組織使命。

協會在發展中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記得有一次一位學長想將自己擁有的一個項目委託協會去做,而這個項目的確很具有吸引力,如果做了,能給協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解決協會一直以來面臨的資金困難問題。但是最終我們卻拒絕承接項目,因為我們知道這與協會的使命不符,與協會發展的宗旨不相一致。而且我們一直將協會定位於一個公益社團,我們公益傳播德魯克管理思想,我們公益服務於校園同學,我們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而放棄我們的公益宗旨。而這體現了一個組織的行為準則。

「我們的貢獻是什麼」同樣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的問題。經過努力,以正確的方法,依照我們的準則,我們做了某一件事,那麼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或者再深刻一點:我們通過此能夠貢獻什麼?這樣的貢獻與我們預期的是否一致?與組織的長期發展需求是否一致?

以上是進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在管理自己之前或進行一項活動之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現在我們常常會提倡建立學習型組織,提倡終身學習。對於自我管理,我個人認為也應該提倡終生自我管理。人的一生是連綿不斷的,好像一天河流,不斷蜿蜒曲折,但卻從未間斷,就這樣形成一條優美的生命線。另外,自我管理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共同鑄就美好的人生。()

人們經常會將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放在一起,其實二者最終是統一的,統一於自我管理。隨著時間管理理論的發展與演化,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其主張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自我管理。

大多數人從生命的開始都是公平的,然而,若干年後有些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些人卻碌碌無為甚至聲名狼藉。究其原因就是自我管理的結果,也許他們根本不承認有什麼自我管理。但自我管理卻存在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以上是我個人讀了《21世紀管理的挑戰》一書中自我管理章節之後的感悟,希望與大家共同分享,由於個人認識及水平限制,文章中不免會有偏激不全之處,希望大家指正,共同進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