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曾是中國古人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古代通訊也沒有今天發達,更沒有如今現代化的通信設備,浪跡天涯的遊子,每當思念家人之時,要麼深情的抬頭望月,把對家鄉的思鄉之情托明月寄送;要麼是專注地低頭揮筆,把對家人的關懷憑鴻燕傳書。家書不僅是親人在異地之間相互問候、彼此關懷、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載體。古代許多文化經典都是以家書的形式流傳至今,從《顏氏家訓》、《朱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傅雷家書》,每個時代的家書都傳遞著當時的文化信息和教育意蘊。
在各種通訊工具高度發達的今天,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都不再提筆寫信。通過謝覺哉謝老與親人、朋友、同志從20年代到60年代的115封家書,我們可以從穿越歷史的風塵,追溯到這些書信中的深厚情感,以及其中傳達出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謝覺哉是「延安五老」之一他是橫跨三個時代的人,21歲就考上了中國科舉最末一帶的秀才。1925年41歲的謝覺哉,加入共產黨,比毛澤東大九歲的他。1933年-1934年期間擔任毛澤東秘書,期間主持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最早的《勞動法》、《土地法》、《婚姻條例》等一系列法例。新中國成立後,他成為首任內務部長,第三任最高法院院長、1971年病逝,終年87歲。
在謝老的書信中,有不少教義,不論是親職教育、工作方法還是與人交往,都非常值得我們去反覆學習。書中彩頁附上了謝老書信的原件影像,通過這些泛黃的書信,閱讀謝老的文字,我們可以感知那個年代的生存境況,從一個家庭看時代的巨變與歷史的滄桑。
書信主要分三輯。其一是謝覺哉寫給湖南寧鄉老家的原配夫人和子女,及其他親屬的。謝自1920年赴長沙辦報起,便與家鄉親人聚少離多,尤其1927年離開湖南隨共產黨南征北戰之後,更有整整十年與家中初音書斷絕,後繼續與親人書信往來,直至上世紀60年代。其二是50年代之後寫給夫人王定國及子女的。這批書信多是指導子女的學習和人生,三是家書之外亦收入50年代之後致家鄉幹部及友人書信18封,以書信的形式深入了解家鄉民情。
謝覺哉曾在書信中寫道:「寫文章、寫詩、寫信,主要是給看的人一個難忘的印象。他自己的書信就有這樣的特點,簡練而有味,平淡而懇切。1937年春天,在音書不通十年之後,第一次發家信,寫給家鄉妻子一封五言長詩,其中有句:「家鄉時入夢,風景依稀中,園子非韭綠如褥,庭松蒼似龍,稚子已經逾越冠軍,雛孫正應門。別離何足戲惜,鬼貴不負初衷。國破家寧在,貌衰心尚童。偶因朔風便,一紙當告訴存。」千言萬語化作樸素詩句,隔著漫漫光陰,婉轉道來,相信看的人一定感慨萬千吧。還有謝老在延安寄給堂兄之妻的祭文,千餘字裡包含著對往日的思念,對人生的感慨以及對親人深深的讚美和祝福,堪稱書信典範。
初讀謝老的家書,著實為謝老在信中流露出的對妻子的惦念所動容。「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結婚了。那天,不記得誰在房裡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進去,說是什麼'大事',現在我倆的孫男孫女都已十多歲了,你看時間過得多麼快」。書中這一段雖是平常不過的感嘆時光逝去,但是我卻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一位老革命同志在錚錚鐵骨下的柔情,四十一年如一日對髮妻的尊重與愛護。
而謝覺哉給子女的信,讀來讓人受益匪淺。給北京子女的信最具溫情和趣味,他與這些孩子年齡相差很大,可謂「忘年父子」,卻不忘以通信的方式,切切觀問他們的所思所學和生活習慣,直至臥病不能動筆。他尤其注重子女的寫作表達能力,因為語言是進行一切思考和工作的基礎,對他們說:「必須把語文學好,要頂好,至少是相當好,絕不允許不好。」並且好幾封信里都在指導他們的寫作規範,這在今天看來也具有警醒意義。
他教育子女要豁達大度,以德報怨。聽說謝老當了大官,舊時和他有過不愉快的人很是害怕,擔心會被報復,有人壯著膽子找到謝子谷說:「以前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請你在謝老面前說句好話,放過我們吧!」子谷拿不定主意,只好寫信向父親請示。謝老回信道:「又接子谷自長沙來信,知道一切,背時的白眼,值不得記憶,革命是使全體(絕大多數)人民翻身,不是哪幾個人翻身的事,有些人不明了,說了或做了對不起人民的話語或事,只要他本人不是反革命,也就算了。人的肚量要大,眼光要遠,切不要驕傲,令人有現在是你們的勢力之感 。」
他還教育子女要心憂天下。謝老家中人多,稍顯擁擠。孩子們一度七嘴八舌地討論要不要換個房子,為此謝老給他們寫了一封「公開信」,叫人列印出來發給孩子們。信中寫道,有一個觀點必須改正,這個房子是很好的,不要因有點點子毛病,就叫嚷起來。應該知道,不論吃的、住的、穿的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們要看過去,看別人,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共產黨人的子女。共產黨,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幫助廣大人民過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後,當廣大人民還困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該感到不安,而絕不應該感到不足。」
諸如此類還有許多,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字裡行間傳達出謝老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令人敬佩的為人處事原則,也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這對於我們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個人道德境界有著重要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