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小說飄讀後感

小說飄讀後感(一)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飄的主人公斯佳麗勇敢堅強,瑞特的機智果斷,玫蘭妮的外柔內剛,都給我很深的印象。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喜歡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裡,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拚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了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蒙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著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著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著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著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著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盪起伏、扣人心弦,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小說飄讀後感(二)

有沒有一種感覺,你讀完一本書,會覺得這就是你從小到大一直在幻想的一個場景,然後就在書中真實出現了。

思嘉喜歡艾希禮的英俊和儒雅,雖然歷經幾次婚姻,家境的變遷和戰爭過後社會的動盪卻一直沒有改變,直到最後她才發現,原來艾希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活的弱者,而瑞德才是最懂自己,最適合自己的。

思嘉很勇敢,她可以直截了當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她又很偏激,固執,在被艾希禮拒絕之後閃電般的勾引了艾希禮的小舅子並結婚作為報復,萬幸這廝命短,戰爭還沒開始就死在了訓練營里。 她是生活的強者,視世俗觀念為無物,為了保住父親留下的農場不惜勾引自私的妹妹的未婚夫。戰後各種物資緊缺,她看準機會毅然大做木材生意,不管別人說三道四。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仿佛她都有解決的辦法,無論是愛情,生活,家庭,還是戰爭,她從未低頭。

這個人物是我最喜歡的,瑞德。 瑞德骨子裡是一個驕傲到不屑於與任何人為伍的傢伙。在戰前南方的聚會上,他可以刺耳的說出,南方必敗,當別人慾要反駁的時候,他會諷刺的說北方有兵工廠,我們有什麼,玉米和棉花?他可以在一圈人大唱讚歌的時候直言自己的觀點,這其實是泡糞。他從無意中在角落看到思嘉大膽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起就被思嘉深深的吸引,痴情一片。因為他知道,思嘉和他一樣叛逆。他仿佛遊戲人間,又絲毫不見落魄,他始終是生活的強者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戰爭開始後,他成了巴特勒船長,穿梭於被北方軍隊封鎖的海域,名利雙收,成了南方眾人崇拜的對象,而他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我行我素,毅然不留情面的抨擊南方,終於又被別人厭惡。他的痴情讓人感動,可以在思嘉想參加舞會卻礙於自己寡婦的身份不能參加時豪擲巨款使思嘉成為被邀女性的第一名,大大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他也是一個有擔當的漢子,可以在南方必敗無疑的局勢下投軍。他勇敢,在軍營當中搶奪馬匹,拉著思嘉和媚蘭穿過戰域。他對女兒的呵護,更是讓人感動萬分。可以為了女兒的未來,不惜改掉自己的臭脾氣,努力和周遭的人打成一片,不說別人不想聽的話,可以想到,這對於生性驕傲,以戳穿別人愚蠢為樂的瑞德來說是多大的犧牲。也許正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女兒了,才會在女兒死後像變了個人,並最終選擇了離開讓自己傷透了心的思嘉。

小說飄讀後感(三)

《飄》是作家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唯一的一部作品。()小說1936年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現已公認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小說的經典之作。飄是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寫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是世界名著之一。

小說以思嘉的生活經歷為主線,  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思嘉的個性以及她的愛情故事,就是因為她的真實,有血有肉,正如思嘉父親所說的:「只有日月與土地同在。」她在戰爭時憑藉自己的力量守著莊園,養活著十幾個人,她是薺麥,風一吹,低頭,彎腰,吹過之後,又挺起腰板,繼續更好的接受陽光。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那樣一個堅韌又美麗的女性形象。

她不完美,但是她獨特的魅力,是我喜歡這部小說的原因。 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縛,公開在亞特蘭大和摧毀他們家園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為丈夫的弗蘭克會無地自容。所以思嘉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僅僅建立在為己的基礎之上,她為了很多人,為了塔拉十幾張要吃飯的嘴,為了她愛的人和他的妻兒,為了白蝶姑媽,遠房的姨媽們,甚至還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思嘉的自私眷顧了很多人在挫折襲來之時,她曾無數次的失望過,但從未絕望。飄裡面很經典的一句話就是: 「TOMORROW IS ANTHOER DAY.」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她從硝煙和戰爭中走出來為了生存殺過士兵。不留戀過去貴族般高貴的生活,不惜讓自己白嫩的雙手在種棉花時生滿了老繭,但她依然熱愛生活,相信愛情。她是當代女性的典範。

小說緊扣現實,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與生存相關的愛情,一個盲目的愛情,以至於文章寫到一半,我們都不能把思嘉對瑞德的感情稱為愛情。因為主人公迷茫地適應一場又一場的婚姻。在迷霧中奔跑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到底愛的是誰,愛過誰。小說留給讀者很大的思考空間。也許思嘉悔恨了。發現了自己的內心,也許她還是誰都不愛,僅僅是愛生活,喜歡享受活著的意義。思嘉說過:「愛情是為了快樂,而婚姻是為了生存。」

但我還是認為思嘉是一個有愛情信仰的人,她沒有把婚姻當一回事,但是愛情一直是她不變的信仰,我認為她的婚姻都不過是為了用來滋養在她心裡那份抹之不去的愛情, 思嘉對愛情的執著是她一生堅不可摧的信仰。為了實現對希禮的承諾,她在亞特蘭大成為一片火海之時,堅持照顧她的情敵,希禮的妻子,一個即將臨產的孕婦。她原本可以守在母親的身邊,尋求呵護,尋求安全,可是她不,她寧願面對北方佬的鐵蹄,也要實現對愛情的許諾,為了照顧虛弱的媚蘭,她把千方百計找來的食物給媚蘭吃,把家裡唯一的一雙鞋子給媚蘭穿,而自己則餓著肚子赤著腳下地摘棉花,這決不是一個自私狹隘的女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她擁有對愛情的絕對信仰,只是搞錯了對象,在守望愛情的征途中。 甚至我覺得她所有的婚姻都是在為了這份珍藏在心的愛情所做的犧牲,守護對希禮的愛。最後思嘉終於認識到她對於阿希禮是無足輕重,她的對阿希禮的愛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德。 斯佳麗跑回家,卻發現瑞德正在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她,並說現在才想起挽救他們的婚姻已經為時已晚。斯佳麗哀求瑞德不要離開她,並說其實她一直愛的是瑞德,她從來沒有愛過阿希禮。瑞德說當寶尼活著時,他們曾有機會複合,現在機會已經沒有了。 當瑞德邁出大門的時候,斯佳麗問:「瑞德,如果你走了,我將去哪裡?我該做什麼?」("Rhett, if you go, where shall I go? What shall I do?」)瑞德說,「坦白講,親愛的,我一點也不在乎。」("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斯佳麗站在台階上,在絕望之餘又燃起了希望:「桃瑞莊園,我的家!我要回家。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回來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Tara! 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這個結局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也讓我們感慨萬千。

對於思嘉來說,其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在於有欲可求,她從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學會滿足是對她生命的褻瀆,也預示著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夠不停的追求,獵取下一個目標,最早是愛情,守望希禮;然後是溫飽,守望金錢;接著又是希禮,最後是瑞德,她剛剛意識到的自己的真愛。所以思嘉註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愛是瑞德,而一定要在愛女夭折之後,媚蘭去世之後,瑞德因為徹底失望而要離開之後,才能明白。生活仿佛與她開了一個無以倫比的玩笑,卻又是真實的存在,她需要為自己的執拗。在一切隨風飄過後,她成熟了。

看完這部小說,我懂得了更多生活方式與生活形態,有時候就該像思嘉一樣不去想生命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而是應該沿著生活賜予的軌跡,將沿途灑滿溫暖與陽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