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後感800字(一)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巴金筆下的這箇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獄、劊子手。
小說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積極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助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己純潔的愛情,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布,因肚子裡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濕的房裡,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裡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背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堅定,他帶著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犧牲了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那麼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二)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布,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巴金家讀後感800字(三)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一生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運動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己也曾說過:「我的一生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因為我不願意反抗,我自己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希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所以,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所以,他放棄自己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人。
他心裡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因為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因為覺慧能了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心情,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擇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可以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為心中仍有夢,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為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幸福,所以,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