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一)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稱呼如何認識母親這個重大角色,《發現母親》一書,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

作者認為,人的生產是一切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母親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雖然她在體力上抵不上一個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同時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無惡不作的殺人犯。在孩子的成長上,母親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親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對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損害和打擊。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成功人士的身後往往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宋代的賢相張浚,幼時喪父,母親計氏矢志苦守,孤兒寡母,度日艱難。但張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張浚剛會說話,母親就讓他誦讀父親生前寫的文章,到他能記事,就告訴他父親的言行,「無頃刻失教」。所以張浚幼時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說話不打誑語,他20歲剛行冠禮,就進了國子學,母親送他遠行時哭泣著說:「我們孤兒寡母,門戶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業了,你應當把你祖父和父親的事業時刻掛在心上。」並書寫了數十條誡語送給張浚。後來張浚一生不斷進取,愛國重賢,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飛、韓世忠等。紹興八年,金使以招諭為名南下議和,他不顧自己遭貶永州的逆境,連上五十疏表示反對,為後人所推崇。

一個寡母帶著孩子,其生活之艱苦,可為世人所想像,卻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養得如此之優秀,可值得現今為人母者去思考。現在有很多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職責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母親對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的父親逝世以後,他便過著乞丐般的生活,35歲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也說:「我18歲起沒有一天不苦惱。」約翰羅斯金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說:「一般來說,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錯誤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對此曾評論說:「藝術或學術的天才們,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極端的天才教育,結果變得偉大。但是,許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災禍,身心健康受到損害,使終生不幸。」這些天才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本身卻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類在注意智力的同時忽視了更本質的精神的培養。因此,井深大說:「20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強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僅把教育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卻了培養精神或樹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從早期開始進行智力教育,肯定會培養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發現,如果從增強智力的目的出發進行『幼兒教育』則是錯誤的。總之,最重要之處,並非培養以知識為中心的智力,而應以培養精神、培養品德開始。我要再三強調的是,要把忘卻了的『另一半教育』置於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個「三不朽」說,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層次的,而立德則是最高的要求。進入立德這種境界,人會對這個世界抱一種感恩的心理:因為有千千萬萬人的創造,才會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年的歷史,才讓我經歷了這個大千世界。每一個黎明,都會感謝上蒼又多給了自己一天的創造,每一個夜晚,都會感到一種慰藉的滿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經過,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態度對待,他就還會為任何外界的誘惑所干擾,因此他一定會創造出最大的事功。對於立德來說,成才僅是結果,而決非目的。到了這種境界,便如老子所說:「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有了這種幸福觀,莫扎特也許不會潦倒,帕斯卡也許不會早逝,尼采也許不會瘋狂。他們會像馬斯洛所選出的自我實現的愛因斯坦一樣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樣,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證人生幸福的教育,讓人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都有一個如馬克思讚頌林肯那樣的一個幸福圓滿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本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母親的職責,認識到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乃至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此書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豐富的思想和信息,立論嚴謹、觀點新穎,可讀性、啟迪性也很強,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詞造句十分精煉,完全可以當做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也是令許許多多父母困惑的一個大問題。《發現母親》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這一問題,給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將成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課。

發現母親讀後感(二)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發現母親》讀後感

做了十幾年教師,已是四歲孩子的媽媽,一直覺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讀了王華東的《發現母親》後,我如坐針氈,因為我又發現了自己的淺薄。一般會被認為,《發現母親》是一本講早期教育的書,倒不如說它是講全面教育的書,更確切點說是講根本教育的書。作者以理想主義的熱情,發現了母親的偉大作用--「母親的素質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和命運」,或者說:「左右國民命運的是母親的教育」,「母親,只有母親,才是創造歷史的正直動力」。他用詩一般的語言概括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著學校教育,對兒子的學前教育自我感覺也良好。可《發現母親》不僅讓我看到了自己荒廢了許多對兒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時光,而且也讓我找到了那些學校教育頑疾難以治癒的癥結----親職教育的薄弱。《發現母親》讓我對親職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卻的悲劇令人心酸的往事。王華東出生於1963年,出生後不到半年,便因母親的長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邊時,迎接他的家庭氣氛比當時全國的氣氛還要沉悶。父親是被打倒的走資派,父母微薄的工資要養活包括他在內的三個男孩子,本來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個「費衣費鞋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飯桶。更糟糕的是由於外公外婆多年的溺愛,使他更難「入家隨俗」了,他攪亂了原有的家庭秩序。從被父親「打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在心靈深處對抗著這個家,對抗著父母。「家是令我恐懼的地獄!家的外面永遠是美麗的,離家越遠,這種美麗越動人!」「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敵對不僅沒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學的最強烈動因,就是要遠遠的離開這個家」。

為了減輕心中的壓抑,我不想繼續整理那些悲劇。其實,天底下的許多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別是由教育不當產生的悲劇。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類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這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國上下從教材到教育理念,從教育方法到教育設備等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教育的確在改變,而且已初見成效。但是,受王華東老師的啟發,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親職教育。我們不妨做個試驗,把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學習生涯中的老師換一換(可以換換班級),也就是換成同時代的其他教師,我想結局一般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同樣環境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都是統一的,老師的素質雖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會很大,每位老師最低標準也要擁有教師資格證。而如果把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送到一個不同環境的家庭里去養育,孩子將來的結局肯定會與親生姐弟大相逕庭。我們都能看到,從一個家庭里走出來的幾個孩子都有驚人的相似,除了遺傳素質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後天接受了相同親職教育的影響。

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有各級的政治機構、專業機構在引領,有眾多的家長和監督部門在監督,這些都促進了學校教育的質量。可親職教育呢,有哪個專業機構和部門在監督評價檢查每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種自發行為,有多少不具備做父母資格的人正在為人父母呢?其親職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懸殊。所以,我國的親職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校教育的發展,影響著人的素質的提升。在良好的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湧現,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價值,否則,再好的學校教育也像一個蹺腳走路的殘疾人,它永遠難以發揮出速度和水平!

《發現母親》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用他自序中的話:「願天下人共讀之,不僅僅是讀這本書,甚至就不是讀這本書--而是讀父親、母親這樣的大書,而是讀做人、做高尚的人這樣的大書。因此,不僅願天下人共讀之,更願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後,我用此書後記最後一句作結:「每一個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母親」!

寒假期間讀了《發現母親》這本書,把80萬字的書讀完,應該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還是非常著迷的把它「啃」完了,細細回味,覺得它確實值得一讀。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視通過事實、實例和各種實驗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覺自己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這本書有些晚了,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三歲決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樣說,因為畢竟我們是做教師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學生當成是我們的孩子般的來愛護、教育。讀了此書,有3點很值得共享。

一、所謂讓孩子玩,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同樣是搭積木,在開始是讓孩子訓練手的靈巧性,在稍大之後可以告訴每一塊積木的作用,一個5歲的孩子和一個3歲的孩子在搭積木時不應該是一個層次上的,但現在孩子卻是如此,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課,而老師每天只讓孩子念同樣的課文,因此,孩子的玩不應該是「瞎玩」,至少不應該全部是「瞎玩」,應該是有目的的,是睜著眼睛的玩。做為一名母親,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就是讓孩子盡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務,這我很贊同,讀了《發現母親》的書,我開始意識到「玩」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個好母親,好好的陪孩子玩,還要賦予「玩」豐富的內容,我想我會做到的。

二、鈴木鎮一認為要改掉壞習慣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養正確的習慣以超越它。

確實是,一個壞習慣是很難改正的,他是學生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特別是壞習慣往往有它優越舒適的特性,很難讓學生一次改正,但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過程,經常的在孩子的耳邊提醒,以督促他們形成好習慣,超越壞習慣,我想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也許就能體會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了。

三、家校結合的方法:冷靜的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錯誤,啟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指出老師是關心和愛護他的,老師雖然生氣,只要他認真改正錯誤,老師就會歡迎,同時,母親要把孩子改正錯誤的決心轉告老師,讓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

做為一名教育者,我們要經常的跟家長打交道,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時會把孩子的錯誤毫無保留的告訴家長,而很多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師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裡訓,有的則能處理的很科學。所以,我們還有義務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長,正確的面對孩子的錯誤,用科學的家校結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養孩子。

書中倡導的好:教育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教師是教育的執行者之一,我們也該一道成長了,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更給身邊的孩子做個榜樣!

發現母親讀後感(三)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並不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優越,而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這個試驗品後才去造女人。當上帝把女人造出來後,上帝造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它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女人!母親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題記

假期里我在讀一本厚厚的書(八十萬字),書名叫《發現母親》,作者王東華。1999年,王東華推出他歷時6年,精心打造的80萬言教育專著《發現母親》,第一次系統論述了他在母親教育方面的10大發現,呼喚全社會重新認識母親的價值。該書一經推出,無論是對圖書市還是社會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狂飆,將數億雙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親教育,從而歷史性地將母親教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所有的不幸和悲劇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響。悲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後如何去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而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個充滿自私、卑俗、猥瑣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志氣高昂的人的。這些人儘管生理健全,但是卻缺乏最起碼的責任心,他們的孩子生理上健全,但精神上卻被他們親手製造的一次次精神車禍致殘,成為精神不協調者,成為反社會性的人格,成為罪犯,這些人象繁殖蒼蠅老鼠一樣在地球上為我們人類繁殖精神殘疾者。

「在現代社會,什麼都強調學習和考核。沒有人敢不經過充分的練習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鋼琴,沒有誰敢不經過考核就把汽車發動後開到市區,但是人類何曾出現過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設定的育兒學校呢?我們社會對那些從事兒童工作的各種人員,如教師、醫生、幼稚園里的營養師等都要進行專門而嚴格的訓練,可是對在孩子生活及成長中擔負最重要培養任務的人──母親,卻視而不見地沒有給予任何專門的訓練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

「一個有著明顯道德缺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孵出金色鳳凰的,而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最基本同時也是最必須的成長環境,淨化我們自己就成了最主要的任務。

「象服兵役一樣來服母役

……

讀了以上文字,相信每個做家長的都應該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多少年來我們強調親職教育,但並沒有從這樣的高度去認識,當今的獨生子女時代更是讓我們意識到親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在讀過文中許許多多生動的案例後我們更意識到親職教育中母教尤為重要。

我們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自己的孩子的成長經歷,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有一種遺憾的感覺,尤其是讀到那句象服兵役一樣來服母役,真覺得很在理,應該讓所有的做媽媽的和即將做媽媽的明白這個道理,並且心甘情願地履行母親的一切職責。

我們經常與一些孩子的家長交流,交流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家長的行為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最明顯的,有的家長無理取鬧,表現的沒有教養,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種頑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遺傳,而是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耳濡目染。曾經有個孩子打了人卻拒不認錯,找到家長的時候我們便找到了答案,原來他是從家長哪兒學到的「功夫」。

相反,一個有責任的家長,即使孩子身處非常不利的環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也能以一個家長的責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長的關愛中健康成長。我校曾經有位同學的家長因婚外戀使夫妻感情破裂,離婚後,孩子跟隨母親,但是這位聰明的母親不是向孩子喋喋不休地訴說其父親的不是,而是從孩子的健康成長出發,告訴孩子離婚僅僅是大人的事情,爸爸媽媽都像從前一樣地愛她,把家庭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小。我們從孩子身上看不到一般的離異家庭孩子常出現的情緒和性格變化問題。這位母親是明智的,她懂得斬斷痛苦的鏈條,保護孩子心靈不受傷害和污染。這是真愛,大愛。

如果所有的家長,所有的母親都能認識到一個母親的職責和義務,那會給無數的孩子帶來快樂的童年和諧的人生。這對於家庭幸福,對於社會和諧都將是非常有利的。

1999年,王東華推出他歷時6年,精心打造的80萬言教育專著《發現母親》,第一次系統論述了他在母親教育方面的10大發現,呼喚全社會重新認識母親的價值。該書一經推出,無論是對圖書市還是社會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狂飆,將數億雙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親教育,從而歷史性地將母親教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這10大發現是:

第一大發現:人在出生時大腦的大部分還是空白,還要在出生後繼續形成,還要經過第二次誕生,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種信息的刺激下,人腦才能最終變得聰明和完善。早期外界的信息刺激不僅對人腦的完善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意義,而且就是對可塑性較小的動物大腦的發育也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

第二大發現:王東華認為,人是早產三年的動物,三歲後才漸漸分開。在人生的頭三年存在著一個鏡像期,這時,孩子的大腦像海綿一樣全盤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頭三年不是沒有記憶,恰恰相反,正是這些記憶構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礎。人存在一個比性本能更為本質的智本能,與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發育期是前幾年,一旦錯過,智本能便迅速遞減,出現萎縮現象。因此嬰兒的一年決非普通意義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於十年。

同時,王東華也提醒廣大母親,孩子的頭三年固然是智力發育的最佳期,但母親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千萬不要只重視孩子的智力而忽視了對孩子行為範式的培養,而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

第三大發現:王東華認為,孩子越小,母親的作用越大,嬰兒出生時都是同母親聯體的,因此存在著一個宮外孕期。母乳餵養的重要不僅在於身體營養供給,更在於這種精神交流的皮膚傳愛。通過宮外孕期孩子同母親產生心靈感通,這種感通形成戀母情結。戀母情結並非性情結,而是心理情結,強大的戀母情結最終產生心理支持,這便是宗教、信仰的由來。

王東華提醒母親,母乳餵養是母嬰連體的一種替代臍帶的乳帶,對孩子精神發育極為重要。哺乳是母親身體恢復的一次軟著陸。孩子最好由母親親自撫育,否則極易出現親生後母現象和孩子的心理混血現象。

第四大發現:王東華認為,人的成長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氣概這四個主要方面構成的。這四者中,位於首位的是氣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它決定的氣概的方向正確與否,並為氣概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社會支持;再次則是意志,它為氣概的實現提供個體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後才是智力,它僅僅提供工具性的幫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充其量僅僅占四分之一。

王東華提醒母親,孩子在三歲前可以進行早期智力教育,六歲以後就應該重點進行氣概教育,特別是對初、高中的孩子,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讀偉人的傳記,以感受偉人博大的胸懷。

第五大發現:王東華認為,目前人類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現是再好的教育卻無法拯救道德水平的下降,其原因是教育的觀念和方法走到了盡頭。他認為目前所強調的教育都是「顯教育」,即耳提面命、口傳心授,而對於更本質更重要的「潛教育」卻不加關注。道德、勇氣、責任感等都不是通過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過教育者的「做」才能達到目的。過往的教育學是「教」的教育學。在此之後的教育學將是「做」的教育學。對於這種「潛教育」,王東華不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還詳細分析了其特徵,即習育與化育。習育是指行為的學習,化育為精神的學習,從而與現在的教育構成心得大教育觀。

第六大發現:王東華認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幾年,他生命中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都是由母親給予的,這種教育不僅影響著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樣以社會遺傳的方式,也強烈地影響著更下一代的成長,沒有哪一種教育比、母教的影響更為深遠和永久。王東華提醒母親,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母親是孩子的總設計師。

第七大發現:母親的工作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工作,也是這個社會最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創造性的工作。

王東華提醒母親,走出家庭,回歸母性,每一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付出辛勤勞動的母親,都會在今後的歲月里獲得社會和孩子給予的豐厚的愛的利息。

第八大發現:同父親相比,母親在育兒方面有著本能的優越。父親在孩子長大後作用日顯,父親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男性的特點適合於物質再生產,女性的特點適合於人口再生產。人類的錯誤在於男性中心主義,讓女性放棄育兒去從事他們不擅長的物質再生產。

王東華提醒母親和社會,現代知識母親普遍感到太累,原因在於放棄育兒主職再到社會上找活乾。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第九大發現:母親是第一生產力。綜觀人類歷史,一個天才競出的時代,無不是女性地位較高的時代,無不是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母性綻開的時代。

王東華提醒社會;發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兒童教育,是母親教育!()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教育的認識。教育應該為一切問題的首位。

第十大發現:母嬰必須規劃,育兒工程必須是全優工程。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靠誰去抓呢?要靠母親,而母親又不可能游離於社會之外,因此,必須以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來對待。計畫生育不過是解放婦女,控制人口,而母嬰規劃才是讓母親成其為母親。因此,王東華提出了優識、優體、優戀、優婚、優孕到優娩、優養、優育、優教、優境的母嬰規劃工程。

王東華提醒母親,孩子不是某個人的,孩子將要成為社會的公民,孩子是全社會的財富,因此全社會都應該關心孩子,關心母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