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一)

親近科學最好的途徑,可能就是從了解它的歷史開始。《科學的歷程》是老師在課堂上向我們推薦的一本書。剛開始感覺課外閱讀科學類書籍負擔很重,因為我本身對科學類的問題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當把書看下去的時候,我卻發現了不少科學的可愛可讀可學之處。

科學史是溝通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橋樑,全面理解科學,是我們的社會走進科學時代之後的內在要求。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歷程,從東方、希臘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紀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紀這個高技術時代。最後,作者強調現代科學正處在十字路口上,未來的科學怎樣發展,人類文明如何進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個值得全人類關心的問題。在科學成功的背後,我們要看到更多潛在的東西。

作者吳國盛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學術研究橫跨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兩大領域,這也決定了本書著述的一些特點。這本書既凸顯了理性思維,又充滿了人文關懷。正如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席澤宗評價這本書的時候認為:「寫得有聲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繪,雅俗共賞,曉暢易懂,可讀性極強。」書中,作者為了「通俗」,比較多地插入了歷史圖片,還有講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頓看蘋果落地,瓦特看開水壺燒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拋球。為了學術,作者又對這些流傳很廣的故事進行了專業、學術的分析,指出它們是否確實可靠,歷史依據和理論何在。因此這本書能夠被大眾讀者所接納。

全書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作者對此章有詳細的描述,加上老師在課堂上對這部分講解得比較詳細的緣故,我覺得古希臘的智慧的確能讓人讚嘆不已。

在生活中,我們對希臘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擁有令人嚮往的愛琴海,現在是歐債危機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我認為古希臘的科學與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才是它真正的標誌。

恩格斯說過,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種以後觀點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論自然科學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臘人那裡去。科學成為一種獨立的,占據主導地位的精神典範,是從希臘開始的,兩千多年前希臘人所創造的光輝奪目的文化成就,為現代文明奠定了基礎。聖賢輩出,英才涌動,他們中出現了一大批材質卓越的科學家和科學家,他們都已成為以後許多學科的開山鼻祖。

希臘人獨特得科學成就及其傳統的產生,有其自然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條件。由於航海和貿易的發達,經濟的繁榮,城市的興起,給希臘人創造新文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亞里斯多德說過,哲學和科學的發展需要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好奇、閒暇和自由。幸運的是,希臘人具備全部三種條件。好奇,可以保證科學研究的系統性和純粹性。閒暇和自由則是保證好奇心的重要社會條件。

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對於現代人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現在大部分人對於學術的研究,具有過多的功利性。社會上湧現出了一大批所謂的專家學者,讓人感覺真實的、純粹的知識道理遙不可及。這大大阻礙了科學、知識的研究發展。關於對待科學的純粹性,我們必須向古希臘人學習。

在璀璨的科學史上,希臘出現了多種學派,它們也擁有各自的代表性觀點。例如米利都學派——尋找構成萬物的基本材料(萬物本源是水);畢達哥拉斯學派——強調數學研究,萬物都是數;愛利亞學派——主張萬物變化只是假象,不變才是本真;還有原子論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個人擁有非凡的成就,被後人所敬仰,除了幾乎被所有現代人知道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還有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歐幾里得及其《幾何原本》、阿里斯塔克及其日心說。

雖然希臘科學體系的理性傳統對後世影響極大,但是它也是有嚴重局限性的,最突出的是,希臘科學過度重視理性,而輕視經驗。希臘科學重視理論建設,而輕視知識的套用,重視理論科學,輕視技術研究。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對於歷史的描述融合了兩種編史的方法,作者很好地排列了中國與西方的內容,科學思想史與技術史、社會史又有著適當的比例搭配,整本書感覺脈絡比較清晰,同時又有著作者比較多的個人色彩,可以進行吸收過濾。

閱讀此書,猶如有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帶領我走進未曾深入接觸過的科學歷史旅程,不僅讓我對科學史有所了解,還能帶領我對此進行思考,讓我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二)

《科學的歷程》是一本關於科學史的書籍。

《科學的歷程》表現出了兩種編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吳國盛集納了傳統的科學史史料,在很多問題上延續了傳統科學史的敘述方式。另一方面,吳國盛對很多問題的敘述又表現出自己的見解。這就可以使普通讀者既可以了解作為大眾語境之下的科學史,又可以看到吳國盛這位導遊所發現的獨特景觀。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既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繪。因為作者的學術研究橫跨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兩大領域,因此也註定了本書的一些特點。在對一些歷史事件描述時,既能讓讀者鑽進去,又能讓你走出來,對有些問題進行了適度反思。比如在談到18世紀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時,除了對紡織、蒸汽機的發明進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認為「工業革命基本上是在與理論科學無關的情況下發生的,但卻馬上帶動了相應學科的發展。科學自此越來越面向實用技術,並形成了科學—技術相互加速發展的循環機制」。閱讀此書有點像登山時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導遊,在引領你看景的同時,還能陪你談古論今,思考原由。

本書還有兩個令同行刮目、讓讀者感激的優點:一是插圖豐富,並且隨文在版面周邊出現。這樣能使所敘述的歷史事件更加生動、直觀、親切,關鍵是能使讀者有一個想像空間和印象,並長留在他的腦海中。二是這次第二版作者彌補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氣力補充了注釋、參考文獻及索引,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參考文獻第十條,作者把近20年國際和國內出版的科學史書籍進行了系列點評,內容既涉及綜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談到內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縱論的架勢。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對照,這樣讀者如果想進一步研究的話,可通過索引和參考文獻查找更詳細的資料

吳國盛在本書中一直強調現代科學正處在十字路口上,科學的未來如何,人類的未來如何,是一個應該引起現代人反思的問題。在本書最後一章,他對科學進行了一定的反思,認為在科學成功的背後,我們必須注意到潛在的危險;人類通過大規模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動搖人類生存的根基。

無論如何,吳國盛並不反科學——他有什麼必要要反科學?吳國盛並不認為科學不好,而是希望科學能更好、更人性。至於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如果作為科學傳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論爭鳴,當然也不無益處。儘管有些爭論其實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究竟那種科學傳播形式讀者更喜歡、能更好地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的歷程》可能給出了一個答案。因為親近科學的最好途徑,可能就是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科學的歷程讀後感(三)

《科學的歷程》是一本關於科學史的書籍。《科學的歷程》將思想史與社會史熔於一爐,系統梳理了世界科學技術史,其間滲透了編史觀念和科學觀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學」一詞的一般含義是「人類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相協調過程中產生的理性知識」,指出中國歷史上存在一種與「近代自然科學」不同的「科學」,它們在自然觀、方法論上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還指出,近代自然科學亦有兩種傳統,一是數理實驗科學傳統,一是歷史博物科學傳統,這兩種傳統是西方文化中「空間性思維」與「時間性思維」方式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體現。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某種共性,而這種共性造就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於是便產生了不同的科學體系和文化體系。

古希臘、古雅典的「為科學而科學」的思想決定了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勢必會極重視思維、邏輯、科學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觀感情和形上學的思想。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並不像現今這樣是塊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臘人也不像現在的這樣沒有什麼地位,而是聖賢輩出,英才涌動,他們中出現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們都成為以後許多學科的開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學家泰勒斯德用「萬物源於水」第一次闡明了科學對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則:科學將從具體、複雜、多樣的現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從原理中解釋、說明、預言更多的現象。簡言之,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從紛繁複雜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種物質的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畢達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個圓球的概念。不可想像,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況下,他為什麼沒有球底下的人會掉下去的顧慮呢。基伯、德謨克利特提出了萬物均由細小微粒所組成,這種天才的原子論構想,直到20世紀才得以證明。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動日心說,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埃拉托色尼測出了地球的周長約4萬公里,地球半徑與現今所測,實際只差100公里。當其他地方民族還在相信天圓地方的時候,這種成績很是了不起啊。如此恢宏的例子,舉不勝舉。而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臘人的科學理論水平達到了多麼偉大的高度,這真是理性科學的偉大勝利。

為什麼這塊土地會產生這麼多的哲人,這麼多的才俊,這麼高的成就呢。難道真是風水寶地,神仙顯靈,人種優異?()不然。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名著《形上學》裡就曾經說過,哲學和科學的誕生須有三個條件。第一是驚異,對自然、對社會的驚異,有了驚異才會感到自己的無知。求知並非為了功利目的,而是對知識的熱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神秘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二、有閒暇的時間。可想而知,如果誰還在為衣食而憂,為住房發愁,為娶妻生子而煩惱,哪會有心思考慮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喔。當然這在有著一大群奴隸幫著幹活的古希臘時代是很容易辦到的。第三、自由的環境,自由的學問,自由的思考,自由的發表意見,自由的爭論。知識是自足的,不以別的目的而存在,純粹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臘的文明、古希臘的體制、古希臘的思想雖說被打斷了幾百年,但它那優秀的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藝復興就是古希臘文明、思想的復興,近代科學的發展與古希臘理性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我國古代的思想和科學都是將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講究的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關注宇宙和自然環境和邏輯思維的要少得多。在我國關於自然科學的理論比較少,這與古羅馬的思維有些相似。講倫理的多,談科學的少。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雖也千古流芳,但畢竟是個體,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只是在技術層面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科學的哲學思維方法,對推動一個民族的科學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了解科學的發展,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推動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

返回頂部